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1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020.4.2下午:5:00——6: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题80分)1.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B.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3.右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B.男女分工十分合理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D.十分重视纺织业的发展4.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A.扩大了耕作面积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D.积累了生产经验6.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7.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28.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较全面的一组是A.釉下彩绘、水排、市镇、商帮会馆B.青瓷、丝路、夜市、高转筒车C.素纱禅衣、丝路、水排、用煤冶铁D.青花瓷、丝路、草市、曲辕犁9.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这座墓葬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10.“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11.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已经出现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12.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有所放宽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A.3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413.盛泽镇,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B.明代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14.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B.端正民心、民志C.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D.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15.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16.“(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D.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②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③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④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C.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该政策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20.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备注:海关两是近代中国海关长期使用的一种计算银两单位)。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主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21.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5C.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622.下列关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解体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历经几百年仍无法动摇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③洋务运动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④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23.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发展B.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C.出现中国经济明显半殖民地化D.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24.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2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C.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D.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26.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7.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B.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萎缩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D.艰难起步、短暂春天、萎缩、陷入绝境28.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B.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7C.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829.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改变经济落后局面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30.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31.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中的现象出现在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32.下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产值变化表,图表反映了年份196019611962196319641965产值(亿元)1650101985092211031394A.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C.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D.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33.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D.中共重视“三农问题”34.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A.发展生产力为中心B.变革生产关系9C.思想上拨乱反正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1035.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6.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37.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A.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发展市场经济3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39.邓小平曾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开拓对外开放新格局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0.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
本文标题:福建省厦门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59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