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学0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科学技术发展动力学第一节科学技术系统的基本性质一、科学技术系统的性质和体系结构1、科学技术系统的性质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般意识形态有国界有阶级性;自然科学没有国界和阶级性,具有普遍性和共享性自然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马克思把生产力分为直接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科学是尚未进入生产过程,但通过生产力诸要素,最终能够进入生产领域。2、科学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按照科学研究活动的阶段性,一般把科学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工程科学三大类基础科学是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以及数学。技术科学是研究人工自然及其实现过程的共同规律,目的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工程科学是具体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原则和方法,以供改造自然之用。与科学相比,技术的分类可以依据许多不同的标准展开,迄今尚无公认的分类体系。与科学分类相对,现代技术分为:实验技术基础技术产业技术实验技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所采用的原技术。实验技术往往是以科学仪器来体现的基础技术:为实现人工自然过程的基本形式。可分四种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技术:由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不同技术组成的复杂系统。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技术。科学技术一体化呈现为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和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形成。即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技术的突破越来越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先导。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文化一是广义地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是狭义地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规范。科学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1、知识层面生长物可检验性和抽象性作为科学知识的基本特征。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人类文明晚近的事。抽象性与可检验性结合并不容易。抽象性意味着一个体系要想成为科学,就要求其创造者在认识自然的方式方面不能拘泥于单纯的观察纯粹的思辨,就需要采用全新的研究方法,即受控实验。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看做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近代科学在西方出现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大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有古老的历史发源,在古代和中世纪都能找到其倾向和表现。但是,只是到了近代,当认识论在自然科学的推动下得到充分、深入的发展时,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才逐渐形成近代乃至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形态,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理论标志,勾勒了自F.培根对经验的诉诸开始直至康德对两派进行综合的近代认识论的基本走向。.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经典对立围绕知识和如何获得知识的问题展开,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人类知识的根本源泉是什么:是感觉经验还是先天的观念;(2)哪一种知识具有无疑的确实性和真理性:是经验的知识还是理性的知识;(3)通过哪种方法或途径能够有效地获得普遍必然的知识:是经验的归纳法还是理性的演绎法;(4)人的认识能力是否是至上的,它是否囿于一定的范围和界限。这些问题中都包含着排他的选择,但如果只根据对这些选择的取舍将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区分开来,那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的区分也许在概念上是明确的,但不完全符合理论的事实。因为一当我们考虑具体的哲学家,就会发现他们的观点并不像选择答案那样非此即彼截然不同,而是有许多交叉和共同的东西。比如,理性主义者一般并不否认经验是知识的一个来源,也不认为经验知识一概靠不住;经验主义者一般也都承认理性知识比经验知识更可靠,承认在一定范围内理性演绎的必然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为两派哲学家的区分确定一个严格定性或定量的标准,是很困难的。因此,与其说对前述问题的不同解答提供了这样的标准,不如说它只是描述了一种倾向,也就是说,相比较而言,理性主义者更强调和注重与理性相关的问题和方面,经验主义者更强调和注重与经验相关的问题和方面。在认识方法上,理性主义的“自明原则+演绎”方法与自然科学中的数学公理方法有密切联系,经验主义的“经验+归纳”方法与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实验方法有密切联系。由不同方法的运用带来了不同确实性的知识:理性演绎的知识是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经验归纳的知识是现象的、个别的、或然的。理性主义者为演绎推理的确定性而欢呼,以为只要推理的前提是真的,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回答包括形而上学在内的一切知识的问题,而前提的“真”则由观念的先天性和理性直觉来保证。他们看不到这里有任何不妥,因为他们不认为前提的“真”需要经验的认可,于是,理性主义的知识理想不可避免地成为毫无经验根据的“独断”,成为康德极力祛除的“恶梦”。而在经验主义者方面,尽管F.培根对经验归纳抱以乐观的、乃至为后人觉得不切实际的态度,贝克莱从形而上学上极力为感觉经验的实在性辩护,但应该说,经验知识的易误性和归纳方法的局限性是有目共睹的。在近代科学之前,理性和经验的传统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得以显现。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罗马法和基督教神学集中体现了理性主义。而大量的天文观测和航海记录体现了面向解决日常条件下实际问题是经验主义。14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致神学和哲学多样化,降低了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导致知识实际应用的多样化,提高了经验传统的重要性。17世纪二者开始整合。当伽利略把受控实验和假设演绎法有机结合起来,并有牛顿运用这一方法建立严密的科学体系,宣告经验和理性整合完成。科学知识的可检验性与抽象性特点体现二者的结合。文化与劳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猿人们进行的‘真正的劳动’,不仅使它们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也是人类开始创造文化的标志。”[1]技术在从类人猿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文化的进化中也是文化支撑的重要物质力量。“人类的历史细分起来极不均匀。首先是他的生物进化:就是使人类与猿类祖先区分开的所有的步骤。这些步骤占据了数以百万计的年代。其次是他的文化史:就是使人类与非洲为数不多的残存的狩猎部落或与澳大利亚的一些食物采集者彼此区分开来的大规模文明扩张过程。全部第二种文化上的差别,事实上都堆积在几千年时间里.....这就是文化进化的节奏,一旦起飞,它的变化就如同那两个数字的比率一样,至少比生物进化的速度快100多倍。”[2]人在创造文化中创造自己。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什么,他就是什么,因为一切创造物都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起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63.[2][美]雅·布伦诺斯基.科学进化史[M].李斯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45-46.2、文化器物层面的对象化技术哲学奠基人卡普把人体器官看成是一切人造物的模式和一切工具的原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器官投影”学说。他也认为所有工具的起源和基础,即技术的本原就是人的身体特别是人的手。因为手是生就的工具,然后就成为机械工具的模本,并且在进行这些物质性模仿时,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在第一个工具的直接参与下,才有可能制造出其他的工具以及所有的所谓的产品。即使在工业机器,艺术和科学仪器设备中,仍有人手的参与。为此,卡普对许多器物和工具做出了详尽的解释:“这样,大量的精神创造物突然从手,臂和牙齿中涌现出来。弯曲的手指变成了一只钩子,手的凹陷成为一只碗;人们从刀,矛,桨,铲,耙,犁和锹等,看到了臂、手和手指的各种各样的姿势,很显然,它们适合于打猎、捕鱼、从事园艺以及耕作”。“在植物与动物驯化过程当中,需要有发明创造,这是从技术用具开始的,科学原理也从中产生。在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村落里面,心灵手巧的人都会制作出基本工具。他们发明的很多小物件都很有创意,从深刻的意义上来说,在人类的攀升当中跟物理学中的仪器设备一样重要:针、锥子、陶罐、火盆、锹、钉子与螺丝、风箱、绳子、结、纺织机、马具、钩子、扣子、鞋——人们可以一口气列出100多项发明来。这样丰富的发明起源于各种发明的相互影响。一种文化就是多种思想的倍增器,每一种新的用具都能加快和扩大其余工具的力量。”[1][1][美]雅·布伦诺斯基.科学进化史[M].李斯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60-61.3、科学与文化整体的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复杂系统的总体与部分,这部分与那部分之间的精细结构或性质所具有的相似性,或者说从整体中取出的局部(局域)能够体现整体的基本特征.即几何或非线性变换下的不变性:在不同放大倍数上的性状相似.包括几何结构与形态,过程,信息,功能,性质,能量,物质(组份),时间,空间等特征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广义分形.科学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具有自相似性。即科学与整个文化系统在结构、功能和过程上呈现出类似特征。科学认知发展的时空结构与人类个体认知发展的结构非常相似。常识性的零碎认知到系统的科学认识科学的社会建制方式与传统文化的社会建构方式具有高度的自相似性。在文化进化过程中,科学与文化整体相似相更为明显。第二节科学认识系统的发展模式一、科学认识系统发展的一般考察1、科学的渐进与革命科学知识发展是前后相成的渐进与革命两种科学发展相互交替,体现认知系统发展过程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科学革命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既克服又保留2、理论的竞争推动科学发展由于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所依赖建立的经验材料往往不周全,由此而建立的理论不能不带有推测成分、需要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修正、丰富、充实自身内容。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同一现象会有不同的理论解释,从而引起不同理论或者假说的竞争,直至一种理论为另一种理论所取代。二、科学发展的主要模式论1、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1)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持累计的观点,认为科学理论没有渐进中的中断,而只有逐渐积累的增长。这种累积观强调知识在量的方面的扩展形成科学进步,曾经是科学哲学中的正统观点。理论承认新旧理论之间的继承性,但不顾科学发展中的中断性不符合科学发展事实。(2)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发展观波普尔从证伪主义出发,首先否定了逻辑经验主义累计模式,认为科学是在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求得发展。P1-TT-EE-P2其科学发展的本质是猜测与反驳波普尔模式贡献在于冲破了逻辑经验主义的静态逻辑分析框架,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对科学知识增长的动态考察,并揭示其内在机制。但也存在缺陷:对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的分析局限于知识增长的过程,因而囿于理论这个逻辑范畴来进行知识的重建。这样科学发展模式和科学实际相比就显得贫乏和简单。3、历史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1)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托马斯.库恩(ThomasSarnmalKuhn1922~)是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法学博士;曾任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现任美国科学院士。主要著作有:《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必要的张力》(1977年)等。库恩克服了逻辑经验主义渐进性和批判理性主义革命论的片面。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渐进和革命相交替的模式。认为科学发展经历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两个不同阶段。库恩模式关键概念是“范式”(paradigm)范式三种表达:一是集团所采用的符号概括二是为集团提供类比和给人们以启发的模型三是作为具体解题的范例。按照库恩的说法,“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并且是为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它不是着眼于已有的知识内容,而是着眼于未来的活动;它是活生生的行动的指南,是研究的纲领;是理论、方法、标准的难分难解的混合物,是主体到客体的媒介;而且它像劳动工具在整个社会生产方式中的作用一样,对于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在于创造了什么理论,而在于用什么理论,也即使用什么范式去进行创造。由此,范式也成了科学发展状况的主要测量器和指南器,作为观念工具和实用工具的范式,是科学家所信赖的智力装置和操作装置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