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地环境对藏民族饮食、服饰、住所的影响摘要:一定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民族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依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具有不同的特色。藏民族的主体是在青藏高原上成长起来的,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其他地区的差别很大,地势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交通不便、也不利与发展农耕业。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过探索创造、融合、吸收、同化形成了一个不惧严寒、独具特色的藏民族。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服饰、饮食、住所、民间习俗、节庆、礼仪、宗教信仰,这是一个深受自然制约形成的一个系统的庞大的文化体系。而饮食结构、民族服饰、民居建筑风格是人文因素中与自然环境结合的最紧密的部分,也最能体现藏地环境对藏族民族文化的影响。关键词:藏地环境藏族饮食结构服饰民居建筑1藏地的自然环境藏族分布的主体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海拔高是突出的地理特征,使该区成为我国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等各要素也都具有其独特性,并对人类的活动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厚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6000~8000米耸立于雪线之上的山峰.喜玛拉雅山脊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青藏地区与相邻地区的高差都超过3000~4000米,显示出亚洲巨大而强烈隆起的地形单元,有“第三级”和“世界屋脊”之称。1.2独特的高原气候和高寒景观1.2.1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块体巨大,地处内陆,海拔极高,纬度偏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由于海拔极高,这里的年平均气压大部分在625百帕以下,为海平面气压的一半。高原上空气稀薄,天空显得的碧蓝。由于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海平面减少了35~40%,水的沸点降至84~87℃。2青藏地区地势高,日出较早,日落较迟,空气洁净,水汽云雾也很少,因此大气透明度好、能见度高、日照长、辐射强。全年日照时间大多超过30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高原上的年辐射量绝大多数地区都在7000000000焦耳∕平方米。日照长,辐射强大大弥补了青藏地区温度低的不足,使冬小麦可以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生长,突破了“高寒禁区”,紫外线多、杀菌力强、病虫害少、对农牧业有利,同时也为太阳能的利用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青藏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而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在0~-13℃,高于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北部的温度。青藏地区的年平均日温差为14~16℃,尤其是夜间温度显著偏低。所以,与我国的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气候具有气温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特点。昼夜温差大使白天的光合作用时间长,夜间气温低使植物呼吸消耗少,提高了光能的有效利用率对牧草和作物的养分积累非常有利,成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10~3月为干季,4~9月为湿季。由于高原昼夜温差大,日间多大风,水汽不易凝结,但夜间降温剧烈,使水汽冷凝成云致雨,因而夜雨很多。青藏地区为全国大风最多的地区之一,风季基本上与干季吻合。全年大风日数以藏北高原的最多,全区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年平均为50~100天。1.2.2高寒景观青藏区位于中低纬度,第四纪以来大面积整体抬升,使内部变干变冷,而地势升高引起的温度变化远远超过了纬度因素的影响,使自然景观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一区域寒冷干燥,气候条件恶劣自然植被一般比较矮小稀疏,具有耐旱、耐寒、抗风、耐盐的生态特征。广布在高原上的是高山草甸,高原荒漠。垂直结构分异明显。水平方向上从东南向西北变干变冷,而自然景观相应的从森林到荒漠变化,依次出现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1.3冻土青藏地区的冻土分布广泛,约占高原总面积的1/3,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区,也是世界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冻土区。冻土层厚达30~70米,甚至超过百米。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于高原北部,岛状多年冻土分布于高原中部及藏南高原,季节性冻土发育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等海拔较低处。冻土使地表冬季冻胀夏季融沉,地基变形强烈,道路翻浆,管道冰塞及管身脱节、断裂等,给施工、建筑、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困难。1.4自然资源青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光照、水力、盐湖、冰雪、地热、森林、草场、野3生动植物等,类型多样独特.1.4.1湖泊资源青藏地区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48%,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区。咸水湖有丰富的鱼类,湖滨水草丰茂,是良好的天然牧场,也是水禽繁殖的理想场所。湖中岛往往成为鸟类栖息的场所。1.4.2森林草场资源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本区东南不部和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峡谷区及祁连山等地林木树种多样材质良好,蓄积量大,森林面积仅次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我国的四大草场中,西藏牧区位于第二位,是我国重要的高寒牧区。本区草场具有面积广阔、类型多样、牧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的特点。1.4.3地热资源西藏位于全球性强烈活动带上,是我国大陆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已知的热田,水热田有420多个.地热活动地带的地热类型众多,主要显示类型有间歇喷泉、水热爆炸、热泉、温泉、热水河湖、气泉、沸泉、盐泉、碳酸泉等.地热是洁净的,不断更新的能源,可以用于发电和取暖,也可以提取有用元素和化学原料,或作为医疗和旅游胜地,建立暖化土壤和温室企业等,地热是高寒地区的特殊热源,今后会获得更广泛的利用。1.5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牦牛牦牛是“世界屋脊”的景观动物种,属大型偶蹄类动物,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蓄种资源,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牦牛自被人类驯养以后,成为高原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牦牛耐寒、耐渴又善于走雪山、过水滩、越陡坡、常被用来驮运货物,在交通极其不便的高原上,牦牛成为藏民重要的交通工具,被誉为“雪域之舟”。牦牛除了作为藏民的交通工具外,还能产乳、产毛、产肉、牛粪也是很好的燃料,牛皮制作的牛皮筏同样也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2藏族的饮食结构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民适应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光照强烈日照时间长,季节性冻土和永久性冻土分布广泛,生物群落简单的高原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生活习惯。藏民的食物结构简单,人们一般不食蔬菜,主要以食牛羊和奶制品为主。青稞为主要食物,青稞面、青稞酒、酥油茶、糌粑、牦牛肉是特有的食物.藏餐是藏族人民主要食品的总称,藏餐历4史悠久,其主要食品具有很好的食疗功能。2.1青稞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后种子裸露,因此称为裸大麦.青稞具有耐寒性,抗旱性强,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耕作层土壤解冻时,即可播种。只要能发芽生长,苗期就不易受低温影响,在最暖月均温不足10℃,日均温≥5℃延续日数100天的高寒地区就能正常生长.但它的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由于青稞的耐寒特点,在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重随着海拔逐渐升高而增大,所以在全世界几乎只有青藏高原才有种植.青稞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0%~20%,而且青稞是麦类作物中含葡聚糖最高的作物.而葡聚糖具有降血压、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的作用,这是西藏人民患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类疾病率低的主要原因。2.1.1糌粑糌粑的主要制作原料是青稞,其实就是将青稞面炒熟后磨制而成的面。炒面更能耐饥耐寒,并且可以长期贮存,便于携带,食用方便。长期游牧的藏民将其携带身边,只要有水,就可拌出可口的酥油糌粑来,因此深受牧区和农区藏民的喜爱。2.1.2青稞酒青稞酒是青稞发酵后酿成的一种低度酒,酸甜可口、老少皆宜,是节庆必备的饮品。青稞酒中的上品又是敬神和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谁来敬酒,谁就唱歌,歌词也是有敬酒人即兴编的。这从一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藏族人民在严寒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理想。2.2酥油酥油是从牛、羊、牦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饿油脂。其中以夏季从牦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最好酥油是鲜奶中的精华部分,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在青藏酥油随处可见人们用它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可以打成酥油茶喝,也可以制作酥油糌粑,另可以制作炸制食品。其中酥油茶是藏族人酷爱的一种饮品。酥油不但是藏族人民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品,还被用来敬神、供佛、寺院里点的酥油灯就是用酥油做的燃料,寺庙里供奉的酥油花也是用酥油制作的。2.2.1酥油茶藏民酷爱喝茶,这与藏民的饮食结构单调有关。他们日常食品以牛羊肉,奶制品等为主,这些食品中蛋白质,脂肪含量特别高,适合在高原的高寒的环境中御寒的需要。但这些食品属5酸性食物,而奶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消化和调节人体酸碱平衡。2.3肉类藏族人民喜食的肉类主要为牦牛肉和绵羊肉,藏民不吃山羊肉,绝对禁吃驴、马、狗、鱼肉。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食用这些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品有助于抵御严寒.藏族人民还有食用生肉的习惯,且食用生肉讲究新鲜。3藏族的特色服饰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民族的标志。地理和自然环境好似决定服饰特点的最基础的原因,藏族人民分布的主体在青藏高原,这里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变化无常的天气,使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民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服装形式.藏族服饰最基本的特点是讲究实用,厚重保暖,他们以动物皮毛和毛织品为原料,制作宽松肥大,便于骑射又坚韧耐用的袍式服装。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是决定服饰的直接原因.藏族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饰品,它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藏民的信仰。藏族人特别喜欢“哈达”把它视作最珍贵的礼物每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拜会尊长、远行送别都要献上哈达以表敬意,这是藏民对白色崇拜的印证.此外卷起的毡帽,半脱袖的藏袍,长筒的皮靴,腰间带鞘的藏刀等都是其他民族地区所不曾有的服饰。3.1哈达哈达是藏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的必备品。在藏族的社会交往中,之所以长期盛行使用哈达这一礼仪之品,是有哈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的.藏族人民历来认为洁白无暇最能表达和象征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哈达便成了藏民这一重要文化心理的媒介和载体。藏民崇尚白色的根源在于他们世代居住的地域环境,雪域高原的纯净使藏民产生了对皎洁无暇的本能崇拜,古印度佛教思想中存在尚白传统,随着佛教传入西藏而影响了藏族文化思想。在这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才逐渐形成了藏族人民的尚白文化心态。藏民献哈达时双手捧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哈达正好与头顶平,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如意。3.2藏袍藏袍是藏族人民的主要服饰,藏袍衣袖宽松袖筒长出手面三四寸,上衣一般没有纽扣,腰间束一根长带胸下突起,形成一个口袋,这样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6放置幼儿。这是藏民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而形成的穿衣形式。袒露右臂是藏民特有的习惯和标志,由于青藏地区的日温差特别大,所以在天热或劳作时藏民根据需要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衣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必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或穿,非常方便。在夜间休息时,解开腰带脱下双袖又可铺一半盖一半,成为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实用方便。藏袍的一物多用从一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藏族人民的雄浑、粗犷、豪放、古朴与智慧。3.3藏服中的饰品藏族服饰中的饰品既是藏民与自然和谐的象征,也是藏民精神追求的代表。在西北游牧藏民的佩件上都雕刻有鹿、牛、蛇、龙、鸟等各种图腾,这些是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遗迹。藏族男女佩带的佛盒,老年人常不离手的素珠,孩子项部用红绳串缀的各种护身符等都有宗教意味。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很多,有银、金、珍珠、玛瑙、玉、松石、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妇女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制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耳环、戒指、手镯等。3.3.1藏刀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佩戴腰刀的习惯,藏族群众也有这一传统。藏族男女老少都携带藏刀,可用于防身,也可宰割牛羊作为食肉的餐具,而且也从外表现出一种威武感,代表了藏族彪悍的民族气质。具有生产、生活、自收、装饰四种功效的藏刀是藏民必备的重要工具。3.4长筒皮靴藏族男女通行的长筒靴是适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