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简介1.教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与代数:–◎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等等。统计与概率:学段降低教学要求;可能性部分后移。一、整体修订变化图形与几何:“位置”等内容前移;角的认识合并;观察物体分为三个层次,等。•①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安排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而在三上的“四边形”不再单独安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而是安排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性的认识。◎角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后,接着让学生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②观察物体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分别安排在二上、四下、五下。•③图形的运动:对“图形的变换”降低了要求。•统计与概率——•①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下、二下、三下安排统计的教学。•一下:让学生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了解分类计数的思想,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二下: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三下:让学生学习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②第二学段才开始让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③“可能性”的教学后移,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调整或重新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努力体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每册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变为“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重新设计“量一量比一比”(二上)“小小设计师”(二下)“树影”(六下),等等。2.系统处理解决问题教学,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每一单元教学内容中都安排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例题“结合各部分知识解决问题”落到实处。去掉原有的两个“解决问题”单元(二下、三下)。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教学思路、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一、整体修订变化3.系统调整“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使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数学学习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将“植树问题”后移至五年级上册,新设计了关于“逻辑推理”的内容。一、整体修订变化4.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均根据实验教学的经验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对教学顺序和节奏做了一定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提问形式;做一做等都有了一些调整。一、整体修订变化1.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对教学的顺序和节奏进行了调整。内容不变,但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位置”调到一年级上册,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二、整体修订特点2.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现对“四基”要求的落实: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各领域中采取各种方法渗透思想方法。给出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注意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一年级修订后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包括一一对应)。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比大小”的教学。二、整体修订特点•又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第1题,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自行整理成有规律的表。教材给出了晶晶同学整理的加法表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再把表格填写完整。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一方面巩固了20以内进位加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计算第一列算式并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不断变化,和也随之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3.加强“四能”的培养,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体现对“四能”要求的落实: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要重视练习题的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整体修订特点4.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的案例和步骤,注意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一年级上册增加了一个“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并且让全册教材的3个“整理和复习”与“总复习”前后呼应,步步完善,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册数学学习内容完整的理解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整体修订特点5.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在全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整体修订特点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把实验教材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准备课”。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三、一上内容变动2.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七单元)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只认识整时。•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和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把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移到一年级下册,分散了难点。3.“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都做了调整,变化较大。(1)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将分类与统计结合编排为“分类与整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2)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内容后移。4.“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每册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一上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下加强了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5.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去掉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认识时间,降低了对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时间的要求。6.每册教学单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将实验教材的10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9个单元,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如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更好地体现了准备性。将一年级下册的位置移至一年级上册,去掉原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将实验教材的10个教学内容单元整合为8个单元。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四、一上编排特点准备性知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实践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低年级更注重整理的意识培养,不一定要深挖什么规律。1-5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20以内的加减法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p854.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寻找信息和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办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反思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6.注重知识的渗透。p56p63渗透填未知加数p68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四、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学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与数一数合并为一个单元,保留比多少内容,比长短、高矮内容删掉。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的素材。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说。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与以往变化:上下前后合在一起认识,整体建构。左右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1~5的认识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数和计算分开编排、内容更贴近生活、安排层次不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5的认识写数字基数数的顺序比多少序数组成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进行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减法含义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主要是直观认识,初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平面图形的认识移到下册)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结合直观和操作活动认识(38)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表象。(活动是可以改造的,如摸实物、猜图形等。)学生的活动要有思考性。(指导和引导)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比较大小基数数的顺序写数字6~10各数的认识序数8、96、7数的认识加减法解决问题数的组成10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4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结合动态展示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情境图,帮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含义。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比大小数数数的顺序序数读写数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1~20的加减法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通过在计数器拔珠计算:体会相同单位进行加减(82)解决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83)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认识整时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88)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对一些知识进行了渗透(一天24小时,一天中有2个9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整时,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教学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93)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例5: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例6:需要进行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找准知识点确定思维点选准方法点明确放开点坚持研究点反思生成点研究教材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