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关事务服务改革的对策建议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是机关事务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开放服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服务保障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促进机关事务管理健康发展,从而保证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深化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是新时代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持续推进社会化改革是需要我们继续关注的重要议题。一、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时代背景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机关事务部门自身建设需求等多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机关事务工作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是推动机关事务发展的助推剂。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及目标就是随着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政府逐步放开机关事务服务市场,使机关事务服务商品化、市场化、企业化。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作为机关服务的保障主体,机关生活和大部分政务服务都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实行社会化而得以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同时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并“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机关服务。二是行政体制改革是促进机关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催化剂。机关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应按照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治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不断推进形成“小后勤、大服务、高效率”的后勤服务工作格局,并助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三是机关事务部门自身建设的要求是促使机关事务服务工作改革的动力剂。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改革集中推进、全面深入、成果显著的阶段,亦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几年。为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机关事务工作,保障机关正常运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颁布实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2013年颁布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级机关优先向社会购买九大类后勤服务,这标志着机关事务社会化改革从地方实践层面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成为机关后勤工作的一项正式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于2013年3月经原省编委批准,在省政府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加挂“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牌子,**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工作正式启动。经过2015、2017、2018年的几次机构调整,正式设立***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其列入55个党政机构,成为省政府部门管理机构,由省政府办公厅管理,8个市州和45个县(市、区)相继设立了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基本形成了“机构完整、配置合理、组织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二、推进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建议随着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措施的不断强化、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以资产管理为核心、提供物质保障为手段、保证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为目的的机关事务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近年来,***委完善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制度建设,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可以说,***机关事务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职能,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化已经成为机关事务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更好地发挥和体现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需要我们树立改革意识,找准定位、理顺职能,以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实现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达成改革共识首先,树立效率观念、服务观念。传统的机关事务服务,只讲服务,不关注成本,不追求效率,更多是单纯的无偿服务、福利服务,忽略了机关服务的经济价值,反而加重了机关的经费负担,也助长了后勤部门“等、靠、要”的观念,实际上也影响服务的满意度。机关事务社会化改革使得这种服务模式被打破,服务需要重视经济效益,借助市场机制,逐步建立起服务的商品交换关系,充分体现服务的价值,从而实现服务效益的提升。其次,处理好改革与利益的关系,达成改革共识。只要是改革,都会涉及利益的重新配置。机关服务社会化之后,必然会打破原先的利益格局,但改革并不能因此望而却步,改革不能是简单地压缩编制、减机构、甩包袱,而应该着眼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优质的服务等多赢的结果。这就需要提高思想认识,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有利于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和利益的关系,顺应潮流,推动机关事务社会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找准定位,理顺职能,以制度化确保改革的规范性首先,“管办分开”。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党政机关事务长期以来发展滞后,呈现单位自办、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管办不分”是传统机关事务管理的最大特点,致使机关工作忙于事务或陷于事务而疏忽管理,背本趋末。实现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就必须要“管办分开”,就是要将机关事务工作中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经营职能分开,把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分开,就是要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由服务的生产者向服务的组织者转变,是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条件。**机关事务社会化中需要把精力集中在对服务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上,多扮演监督管理的角色,集中精力为服务主体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在楼堂馆所建设、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费管理等方面,积极作为,发挥作用,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形成“小管理、大服务”的体制格局,从而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其次,明确职责分工,理顺职能体系。优化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建设集中统一、权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机关事务职能体系,已成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第一要务。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机构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机关事务管理中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的管理,已从原来各单位分散管理转向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得到拓展。但**党政机关的资产管理、会务保障、公务接待、政府采购还未完全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存在着职能边界不清、管理交叉重叠等问题。因此,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改革、从分散管理向整体性治理转变,优化组织结构、理顺部门职责、完善职能体系,实现职能有机统一,已成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社会化改革的前提。再次,以制度化增强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具有程序性、激励性、规范性、约束性等特点,是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是管理规范化的核心,对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规范化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当前,***已经制定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细则》《省直机关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省直机关调研平台车辆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省直机关跨部门综合执法执勤用车平台管理试行办法》《省直机关公务用车租赁管理试行办法》等制度办法,保障了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合法、公正、有序开展。我们需要严格履行现有制度,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做好顶层设计,为**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保驾护航。(三)多元参与,聚焦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平首先,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形成机关事务管理多元共治格局是机关事务管理社会化的目标。社会化强调在政府的主导下,一切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到政府资源资产的配置中来,由此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格局。多主体则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的平等参与,通过社会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合作(PPP模式)等,将政府以外的各类社会主体引入到政府资源资产的配置领域。规范市场服务体系,有步骤、有序地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让有能力的服务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改变政府单一提供方式,建立平等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进而为政府运行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资源配置和服务。其次,树立服务意识,坚持服务导向。机关承担着履行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到机关的政治属性、公共属性、服务属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再次,提升机关事务管理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从源头严把工作人员入口关,要把握机关事务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工作内容、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等,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员准入门槛,培养建设一支在社会化、市场化条件下能够并且善于做好机关事务工作的队伍。通过补充和培养有专业知识背景、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优化配置机关事务工作队伍,为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水平做好人力储备,确保机关事务服务的专业性水平。(四)制定标准,强化监管,健全评价体系首先,加快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服务标准体系为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和外包提供基础依据。机关事务管理必须建立一套范围涵盖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管理和能源资源消费等方面的完整的标准体系,内容包括服务成本核算、服务市场准入与退出的标准体系,加强对服务的统一规范管理,建立资产配置管理、权属管理、使用调配和处置等管理制度,确定机关服务的范围及标准,使服务单位或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循、有章可依,严格按照标准提供服务,避免服务随意化。做到用制度标准管钱、管物、管事、管人、管服务,从而实现机关事务由模糊管理向精准管理、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为机关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次,着力构建监管体系。实行机关服务社会化,不是将某个服务项目与社会服务企业“一包了之”。实践证明,要更好地节约行政成本,增强服务效益,保证服务的高质量、高标准,关键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学监管。既要完善内部各种监管制度,也要顺畅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健全全方位立体式监管体系,避免权力“寻租”。再次,建立健全服务评估体系。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如何评估服务质量。评估具有的引导、激励等作用,通过绩效评估体系了解机关事务工作的成效,通过评估结果来对机关事务工作的管理方式、服务手段进行调整。通过绩效评估不断推进机关事务实现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使机关事务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总之,机关事务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意识和导向,找准定位,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从本省、本市、本部门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资源、工作需求和社会服务业发展程度等,找到适合的改革模式和发展模式,从而使我省机关事务服务达到效率最优、成本最佳、“顾客”最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