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级总河(湖)长和总林长会议上的讲话稿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推进到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防松懈、防滑坡。各级河(湖)长、林长要时刻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保持强度不减、力度不松。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创新,也是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这项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各级河(湖)长、林长履职尽责、扎实工作,推动“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河(湖)长制、林长制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关于今年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相关同志作了全面深入、具体细致的部署,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简要讲四点意见:第一,要坚持齐抓共治,强化责任担当。河(湖)长、林长虽然都带“长”,但不是官位,不是竖个牌子的“挂名制”,而是“责任田”。各级河(湖)长、林长一定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见河长、见湖长、见林长”向“见措施、见行动、见成效”迈进。一方面,要知责明责。相比以往,今年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这些压力既来自于省里对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的更高要求,也来自于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四年见成效”的硬任务。特别是,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和“回头看”、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等反馈问题整改,越到后面留下的都是“硬骨头”。各级河(湖)长、林长一定要心中有数、肩上有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严格标准、细化措施、强化举措,做到目标不完成不收兵,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罢休。另一方面,要履责尽责。各级党委、政府是河(湖)长制、林长制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责任划分清楚、情况分析清楚、措施梳理清楚,强化巡察、强化监管、强化治理”的要求,逐级划分“责任田”,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河(湖)长、林长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现场调度解决问题,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林长分别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至少要巡河巡湖巡林一次,市、县两级林长4月前要集中开展林长制工作督导巡查。当前,重点要立足防疫情、抗汛情,加密巡河巡湖巡林频次,开展拉网式排查,守好每条河、每座水库、每口山塘、每片山林。同时,要发动“民间河长、林长”积极参与。要健全村级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队伍,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承担公益性岗位,鼓励实行护水护林第三方服务,充分发挥河湖警长、生态检查室、“河小青”志愿者作用,调度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推动河(湖)长制、林长制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加强正面宣传,及时曝光违法行为,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监督的浓厚氛围。第二,要坚持严管重治,确保工作力度。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推进到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防松懈、防滑坡。各级河(湖)长、林长要时刻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保持强度不减、力度不松。一要加大“治”的力度。要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推动水质提升,抓好中心城区水生态综合治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推进雨污分流、活水入城,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向农村延伸,确保年内国家、省级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标率100%。要持续推进“护绿提质xx”行动,深化森林督查和自然保护区整治,严防森林火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二要完善“管”的体系。要强化线上线下立体监管,综合运用大数据、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完善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建设智慧水利(河长)平台,及时排查发现水质降类、森林病虫害问题,实现天上看、水里查、实时测。要加强岸上岸下、林中林下系统监管,深入开展“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电鱼毒鱼、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加快退养还滩、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当前,要结合疫情防控,加强医疗废水、医疗废物、生活污水等处置监管,严防传染风险。三要提升“建”的质量。实施生态流域建设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最美岸线建设,统筹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生态绿岛,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实现水美、岸美、产业美。要守住“只能增绿、不能减绿”底线,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建设,年内完成森林抚育47万亩、人工造林18万亩,推动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要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推动相关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第三,要坚持精准施治,实现价值转换。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能简单“亮红灯”“划红线”,将河湖森林资源“一刀切”管死,而要有序开发、科学使用,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绿水青山产金生银。一方面,要推动生态补偿和交易。要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鼓励企业参与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交易。要抓好国家生态补偿试点,推广重点区域商品林赎买模式,探索上下游县签订横向补偿协议,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另一方面,要延伸产业链条。要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大农林业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蜜柚、特色药材、有机茶叶、高山油茶等富民产业,尤其要发展竹木精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打造竹工艺品、竹建筑、竹旅游、竹食品等特色产品,提升毛竹附加价值。要做活水上经济,抓好沿线林相美化,提升开发中心城区后河游,推动旅游综合体、进士文化园、蜀口生态岛、药道养生谷串点成线,发展水上运动、游船游艇等新业态,做旺水上旅游;要规范有序发展水产养殖,推行生态循环养殖、稻渔(虾)综合种养、水产精深加工等产业;要加快货运码头建设,发展水上运输、口岸经济。要强调的是,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内。第四,要坚持长效长治,完善制度体系。河(湖)长制、林长制不是短期的突击式工作,也不是“一阵风”的运动式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常态性、制度性工作。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河长治、湖长治、林长治。一要强化法治约束。深化生态综合执法改革,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发挥生态旅游法庭作用,积极开展生态公益诉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依法办理,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要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当前尤其要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坚决取缔野生动物非法经营,依法打击滥食野生动物行为。二要强化规划管控。要加大河湖水文和林业资源信息的整合力度,做好河湖划界工作,科学编制“一河(湖)一档”“一河(湖)一策”,推进库区“多规合一”,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加快实现规划整合、数据共享,解决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现象。三要强化品牌打造。抢抓国家加大专项债、补短板项目安排力度机遇,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价值转化等重点领域,依托生态环境研究院等重点平台,谋划申报一批在全国全省立得起、叫得响的生态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当前重点要抓好国储林项目建设,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进生态公益林抵押贷款试点,争取发行绿色债,年内完成国储林建设12万亩。总之,我们要带着责任和使命,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合力打造普惠生态福祉,让绿水青山成为我市最鲜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