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八章东汉第一节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巩固统治的措施•社会经济的发展•豪强地主实力的膨胀巩固统治的措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縯)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后汉书·光武帝纪》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退功臣,进文吏”●设立尚书台,抑制三公●合并县,削减官吏和军队●继续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加强监察制度练兵图经济上,释放奴婢和“度田”◆汉光武帝于建武二年至十四年(公元26~38)连续六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三次下诏严禁虐待奴婢。◆不了了之的度田光武帝于39年下诏“度田”。度田遭到了豪强地主的反对,度田不了了之。赵翼论刘秀西汉开国功臣多出自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光武少时往长安受《尚书》,通大义,及为帝,每朝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故樊准谓帝虽东征西战,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是帝本好学问,非同汉高之儒冠置溺也。光武诸功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孚合。盖一时之兴,其君与臣本皆一气所钟,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廿二史札记》“东汉功臣多近儒”刘秀加强思想上的统治▲设太学▲设五经博士▲尚名节▲倡谶纬(光武帝)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明帝即位,亲行其礼。……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顺帝……乃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后汉书·儒林列传序》熹平石经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北方出土的东汉铁农具,数量之多,大大超过西汉。犁的铁刃加宽,尖部角度缩小,较过去的犁铧坚固耐用,便于深耕。●东汉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王吴主持治理黄河,此后八百年间,黄河没有改道。●牛耕技术在东汉时受到普遍的重视。●手工业生产发展。东汉市井图画像砖四川新繁县东汉墓出土市场由十字形街道隔开中为市楼系市场官署所在拾粪图农耕图射猎、收获图集市图汉代画像砖所反映的经济生活豪强地主实力的膨胀▲豪族地主的构成1、功臣贵族地主集团2、世族豪强地主集团3、外戚宦官集团▲东汉豪族地主的特点:1、对土地大量兼并;2、三位一体的结合更加显著;3、拥有巨额资产。上家累巨亿之资,斥地侔封君之土……下户崎岖,无所置足,乃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率妻孥,为之服役……历代为虏,犹不赡于衣食。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岁小不登,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崔寔《政论》东汉陶楼模型◆田庄里被剥削的劳动者,是贫苦的宗族、亲戚和宾客,其中宗族占重要地位。一般说来,他们多是田庄主的依附农民,◆田庄里,还拥有一支私家武装。每当二三月青黄不接或八九月寒冻将临时,地主纠集一部分农民,在田庄里“警设守备”,“缮五兵,习战射”,出土的一些东汉时期的陶制楼阁、院宅模型,带有围墙、角楼、望楼、飞桥,具有军事性质。田庄的构成东汉庄园收租画像石东汉庄园经济的特点庄园经济是生产力提高和中央集权衰弱的产物。自给自足,“有求必给”;兼并性;割据性。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仲长统《昌言·理乱篇》第二节东汉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对匈奴的战争•班超通西城•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其他各族的关系对匈奴的战争•呼都而尸单于(18~48年)“自比冒顿”。•东汉光武帝(25~57年)绥靖政策。(“贿赂金币,以通旧好”)建武二○年(公元44年)匈奴一度进至上党、扶风、天水等郡。二一年,又侵扰上谷、中山。单于曰:“匈奴本与汉为兄弟,匈奴中乱,孝宣皇帝辅立呼韩邪单于,故称臣以尊汉。今汉亦大乱,为王莽所篡,匈奴亦出兵击莽,空其边境,令天下骚动思汉,莽卒以败而汉复兴,亦我力也,当复尊我!”乃使句林王将数千骑迎芳……遂立芳为汉帝。以程(卢芳弟)为中郎将,将胡骑还入安定。——《汉书·卢芳传》南匈奴内附•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在连年旱蝗后,发生内讧,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附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单于入居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助汉守边。•东汉对南匈奴的政策,主要是稳定和监视,稳定它不受北匈奴的威胁,监视它不要分裂,不要跟北匈奴联合。•东汉对北匈奴的政策,主要是隔离和封锁,使它与南匈奴、中国及西域诸国断绝政治和经济上的联系,逐渐走上总崩溃的过程。•明帝永平十七年(74),窦固与耿忠合兵复出析罗漫山击平车师前、后王,从此便切断了匈奴通西域的道路。明帝永平八年(65年),汉朝置“度辽营”并调原驻黎阳的“虎牙营”屯于五原郡之曼柏,这样就切断了南、北匈奴的交通要道,同时又扼阻了北匈奴南侵的道路。东汉北击北匈奴•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耿忠追击北匈奴至天山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夺得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在此置宜禾都尉,屯田。•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耿秉出击北匈奴,北匈奴降者二十余万人。汉军出塞三千余里,直至燕然山,刻石而还。•永元三年(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匈奴战败后离开了蒙古高原,向西远徙。漠北为新兴的鲜卑所占据,匈奴残留漠北的十余万户加入鲜卑。东汉北伐匈奴与西北形势图班超通西城班超班超,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人。班固弟。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从窦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他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人员,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在西域活动达三十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的西海(今波斯湾)而还。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回洛阳时病死。•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素有匈胁疾,既至,病遂加。帝遣中黄门问疾,赐医药。其年九月卒,年七十一。•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与超交代,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后汉书·班超传》班超经略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丝绸之路(theSilkRoad;theSilkRoute),亦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最早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汉代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玉门关丝绸之路出土的东汉罗丝绸之路出土的汉朝丝织品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甲骨文“羌”西羌概况(以下皆出自《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衡山也。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山,在今沙州敦煌县东南)。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鄯善、车师诸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十二世后,相与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女厘。•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堪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王政修则宾服,德教失则寇乱。西汉时期的西羌:•至于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景帝时,研种留何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何等于狄道、安故,至临洮、氐道、羌道县。五县并属陇西郡。•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令居,县,属金城郡)。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也。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至宣帝时,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觇行诸羌,其先零种豪言:“愿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处以为畜牧。”安国以事奏闻,后将军赵充国以为不可听。后因缘前言,遂度湟水,郡县不能禁。至元康三年,先零乃与诸羌大共盟誓,将欲寇边。•帝闻,复使安国将兵观之。安国至,召先零豪四十余人斩之,因放兵击其种,斩首千余级。于是诸羌怨怒,遂寇金城。•乃遣赵充国与诸将将兵六万人击破平之。•至研十三世孙烧当立。元帝时,彡xiǎn姐zi等七种羌寇陇西,遣右将军冯奉世击破降之。……自彡姐羌降之后数十年,四夷宾服,边塞无事。•至王莽辅政,欲耀威德,以怀远为名,乃令译讽旨诸羌,使共献西海之地,初开以为郡,筑五县,边海亭燧相望焉。王莽末,四夷内侵,及莽败,众羌遂还据为寇。•更始、赤眉之际,羌遂放纵,寇金城、陇西。隗嚣虽拥兵而不能讨之,乃就慰纳,因发其众与汉相拒。“汉归义羌长”铜印•两汉时期。195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于什格提出土。高3.5厘米、印面每边长2.3厘米。•汉代在西域昆仑山北麓分布有羌族,称南山羌,它与西域其他各族都接受汉政府的统辖。此铜印正方形,卧羊钮,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为汉政府发给羌族首领的官印,其中“归义”是汉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远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东汉之西羌•建武九年,隗嚣死,光武…即以牛邯为护羌校尉。•自建武以来,其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诸种易以为非,难以攻伐。•东汉时期西羌屡次反叛,较大的有三次。羌乱形势图东汉羌乱不止的原因:•羌人所处位置及其内部不统一。•东汉政策不当及吏治腐败是主要原因。•种族歧视·残暴镇压·边将贪污司徒掾班彪上言:“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后汉书·西羌传》夫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因边将失于绥御。乘常守安,则加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微胜则虚张首级,军败则隐匿不言。军士劳怨,困于猾吏,进不得快战以徼功,退不得温饱以全命,饿死沟渠,暴骨中原。徒见王师之出,不闻振旅之声。酋豪泣血,惊惧生变。是以安不能久,败则经年。——《后汉书·皇甫规传》自永和羌叛,至乎是岁,十余年间,费用八十余亿。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后汉书·西羌传》•羌兵不若匈奴之强,众不逮鲜卑之盛,而患转甚于匈奴、鲜卑者,以其居塞内故也。故东汉羌乱,实晋代五胡之乱之先声也。•安置降种,使居塞内,俾夷为华,盛事也。然同化非旦夕可几,而吏民或乘胜之威,加之刻虐,则激而思变矣。…历代降夷之乱,虽谓其过多在汉人可也。——吕思勉《秦汉史》•自匈奴主力为武帝彻底击破,直到东汉,实际上中国并无严重的外患。然而东汉却意外的遭受到西羌之侵扰。此乃东汉整个建国形势之弱点的暴露,以及应付的失策,并不在于西羌之难敌。——钱穆《国史大纲》东汉“征羌国丞”铜印•印面2.2×2.2cm,通高1.7cm。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东汉羌乱的影响•削弱东汉国力,促其覆亡;•西北凋敝,阻遏中西交通;•西北军阀由此生,董卓之乱起;•羌、汉混杂,民族融合,开五胡之乱之先声。第三节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外戚宦官专政•累世公卿集团的形成•反宦
本文标题: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1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