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形势与热点问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分析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总判断•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正处于一个颇为微妙的关键时刻,何去何从,众目所瞩。•如同为温家宝总理“最困难的一年”的判断作注脚,中国经济的总体环境正在不断趋于恶化,经济基本面的悲观气氛日益浓郁。去年以来国际金融无休止的动荡引致外需放缓,国内信贷紧缩,能源及其他投入品的成本不断攀高。至今年,这些不利因素非但丝毫不减,还增加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企业利润回落、股市深度回调、房地产不景气以及近来“大量企业破产”的传言,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使人难免忧心忡忡,备感压抑。•从绝对数值看,上半年是10.4%的GDP增长率,7.9%的CPI增幅。但GDP增速的确在逐步下行:今年一季度增长10.6%,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在当前的形势下,怎么办?•既要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更应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更不能被阵痛遮蔽结构转型的大视野。•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走势与形势。一、如何看GDP增速,10%是否底线•有专家指出,低于10%增长率对就业等将带来严重影响。•也有专家指出,如果改变当前增长模式的话,中国其实可以接受更低的GDP增长率。当前模式下,过高的增速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有专家指出,“投入品价格过于便宜,而且根本不需要支付环境成本,必然导致过度投资特别是许多原本不具有经济效益的投资,其结果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过度破坏。全国人民都为此付出成本。”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一再推迟。•但我们还是要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转换间找到平衡,避免经济过渡下滑。二、如何看企业困境:饿死还是撑死•过去几年来企业增长过快,一旦遭遇信贷控制,不免面临资金难局,人们担心的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不堪重负,中国的企业会不会因为经济放缓和信贷问题而大量破产,进而拖动经济剧烈下滑?•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许多关于沿海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并殃及当地金融体系的传闻。由于浙江的中小企业贷款多采取互相担保的方式,一家企业倒闭会累及其他企业,导致资金链连环断裂。更有说法称,浙江企业的大量贷款来自民间金融,链条既长且广,企业倒闭会牵一发动全身,整个浙江民间金融已遭受重创。•现在的情况有这么严重吗?•今年浙江企业的确面临许多困难:年初雪灾影响了八九个省市;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浙江的外贸拉动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2%)不能正常结汇;人民币升值;能源价格上涨;国内资金紧张,今年信贷又缩水470亿元。总括这些负面因素,对企业影响到底有多大?•浙江省工商联向中央提交报告,总结今年民营经济的基本情况:总量增加,发展速度趋缓;出口规模保持较快速度,但效益大幅度下滑;企业资金链紧张,财务成本大幅增加。广东中小企业局报告的结论与此类似。•其实,比起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年均25%-30%的倒闭比率,浙江、广东中小企业的生生死死并不更加剧烈。•在紧缩货币政策下,数量型的控制和窗口管理,使大型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向大型企业和政府立项项目贷款,这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的贷款空间。“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严重”,浙江从上到下,各地普遍反映出这一问题。•其中原因,或可归于过去几年来企业的过快增长。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浙江省在2003到2007年的五年间,其信贷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增长,远高于16%的全国平均值。由于其基数很大,在信贷控制的背景下,同比难免要下降,企业也因此面临资金难局。•所以,浙江红蜻蜓集团副总裁方宣平说,“许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许多企业在形势好时投资过快、过杂,一旦紧缩就立刻遭遇现金流危机。•企业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到底有多难,是否必须调整紧缩政策,8月份政府曾为难,现在已做调整,但并不是大幅调整。•不少专家在完成对沿海多地企业的详细调查之后说,“大国如烹小鲜。当务之急并不是继续宽松货币,而是理顺要素价格。”三、如何看生产要素价格:不能再承受的扭曲•中国当前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之深,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这导致了许许多多看起来“很不合理”的经济现象。•——由于电煤价格受到控制,要么出现电煤短缺,要么电厂按照合同得到低价煤后,转手直接卖掉,因为这样所得比发电还要多,即“发电不如卖煤”。•——工业用电价格低,实际上是对国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补贴。比如说钢铁的出口,国内钢厂以不菲的国际价格进口铁矿石等原材料,用低廉的电价冶炼加工之后出口,这部分的电价价差,其实转移到了海外。电解铝等其他产品的出口情况,与此如出一辙。•——原油出口和成品油走私的现象在增加。由于成品油价格受控制远低于国际价格,一方面,厂商宁愿出口原油而不愿意亏本生产成品油;另一方面,国内外价差吸引有人铤而走险从事成品油走私。•——在运输价格受管制的情况下,山西的煤矸石(类似煤但热值很低的燃料)通过大秦铁路,远涉数千公里,运到广东沿海。如果运输价格理顺的话,如此长途跋涉运送的一定是最好的煤,但事实却是最差的燃料也跑遍了半个中国。•在今天的中国经济环境下,绝大多数人都是根据价格信号作出自己的经济行动。诸多所谓“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其实都是在扭曲的价格下人们的理性选择。从中国内地舍煤炉取电炉的普通市民,到远道而来中国淘金的跨国公司,甚至万里之外看似不相关的外国普通消费者,都在参与着针对扭曲价格的套利活动。•此外,中国的环境价格也被大大低估,因为治理环境的费用并没有内化为企业的成本。在这些成本被人为压低的情况下,原来大量并没有效益可言的企业也能生存发展;结果一方面是较高的GDP增速甚至经济过热,另一方面是大量滥竽充数的企业和深度的环境恶化,许多资质原本不错的企业也缺乏产业升级的动力。•与人为压低的汇率一样,扭曲的要素价格不但导致众多出口产品在不同程度上补贴了国外的消费者,而且成为中国整体经济过热和粗放式发展模式得以维持的主要原因,更是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源头。•所以,当务之急是理顺要素价格。其实,调整资源和环保价格,提高工资,等价于人民币升值。如果前者价格调得多点,人民币升值就可以少点;如果调节得不够,币值就得多升,因为基本目的就是减顺差。所谓放开价格,并不是要一步到位,而应该是有序放开,让价格相对稳定,这个过程其实是成本的正常化过程,也是物价不断提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接轨的过程。四、如何看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目前全世界2/3的人都在面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之困。•原因何在?从国际上说,我们知道,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2007年的突出现象。自2002年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类型资产(股票、房地产、贵金属、艺术品和石油、铜、铝等各类商品)的价格都在暴涨。在历史上,资产泡沫一般只出现在个别类型的资产上。所有资产的价格集体暴涨的事情是史无前例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更本原因在于美国的超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由于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开动印钞机。美国货币当局滥印美钞,导致资产价格的暴涨,资产价格的暴涨又推动通货膨胀。•同时,在过去十几年中,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效抑制了成本推起型通货膨胀的发展,世界经济得以在低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伴随全球化的进程,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分配都出现了不利于劳动而有利于资本的变化。例如,1999年到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增长速度缓慢,日本制造业工人工资下降了7.3%,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工人的工资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但是,目前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可能会出现工资增长的趋势。中国劳动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的升值,有可能会使全球国民收入分配出现向着有利于劳动而不利于资本方向的趋势。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可能加快。低通胀时期要结束。•从中国来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即是中国产品成本正常化的一个结果,又是中国特殊的汇率制度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量的货币发行会导致高通胀,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正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在现有的结汇制度下,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每增加1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就必须投放将近7元的基础货币。为了对冲新增的基础货币,央行不得不屡次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今年以来已经提高了六次,准备金率高达17.5%),并发行大量的央行票据。只是央行票据本身具备流动性,其对冲效果打了相当大的折扣,提高准备金率更是已经接近极限。•在汇率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控制通胀只能靠控制信贷。•从历史和其他国家的经验看,高通胀一直为各国决策者的心腹大患。中国最近的一次高通胀虽然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但当时引发的抢购、囤积甚至国民经济的动荡,人们记忆犹新。正是这种危机意识,使得中央银行在本轮高通胀出现苗头之际,便当机立断实行紧缩。•此外,毫无疑问,成本正常化在短期也必然会导致总体物价的上升,但既然成本正常化必须做,而且可以起到减少顺差之效,则长远看是有助于抑制通胀。•有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消除价格扭曲,为此货币政策可以尽力配合,在放开价格的同时控制货币总量。而管住货币总量,意味着管住总体价格水平。放开要素价格,短期内难免对总体价格水平产生冲击,加大通胀的压力。但另一方面,更高的价格会抑制需求,反过来抑制总体价格水平,其结果是某些商品价格上升,某些价格则会下降。五、如何看结构转型:依旧还是突破•今天,在各要素成本如此大幅度地人为压低的情况下,许多中国企业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彰显现有产业结构的脆弱性。•值得庆幸的是,面临困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抱怨,更多的人选择了反思和面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在年初调查时就发现情况不妙,但当时很少有企业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在过去资金充裕的环境下,企业的选择是增加投资、扩张规模,而不是提高管理、改善结构、加强成本和风险控制。“优胜劣汰,有些企业的破产反而是好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转产,或者关闭一家企业、开另外一家企业都是值得鼓励的。”蔡章生告诉《财经》记者。•早在几年前,浙江和广东等省就已经倡言民营企业需要“第二次创业”,其主要内容是民营企业主动调整,适应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需要。只是,外需疲弱和国内成本攀升已经不容企业扭扭捏捏。•现在,许多有眼光的企业家也已经意识到,人民币升值、要素成本正常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因循原有的发展模式必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出路只能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有的企业家甚至希望紧缩政策持续的时间更长一点,把一些靠低成本和低价格“扰乱”市场的小企业淘汰出局。六、如何看中央政策方向•2008年0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发言中就中国经济形势以及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要采取的对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为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需从宏观政策上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势头增长之间的关系;•二是扩大内需与保持外需的合理增长之间的关系;•三是保持实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与虚拟经济的健康稳定之间的关系,在控制通胀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当中求得平衡。•短期政策来看,•第一个方面是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导致价格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第三方面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进口,严格控制农产品出口,建立健全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产品的供给。•第四方面是积极开展多边贸易,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保持出口的较快增长和进出口的基本平衡。•第五方面就是着力稳定股市和楼市,促进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长期政策来看,•主要就是要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自主创新,提高我们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他讲话之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国家短期政策又作了调整;但长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