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精选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精选5篇】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急您所急,网友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第一篇】【基础练习】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二、比一比,再组词。三、把洗浴补充完整,再解释。辞——告别,指去世。绝——死亡;气息中止际——时候。疾——快,急速,猛烈。亡——灭亡腔——说话的腔调,还特指胸腔的意思。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所作所为对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力基本为零。而他留在波兰反而会给自己惹麻烦,所以无论对波兰或者对他个人来说,到国外都是正确选择。2、因为肖邦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很强的民族性,它弘扬的是波兰文化,波兰民族魂,对波兰人民来说,是反抗的动力。对侵略者当然也就是大炮了。3、钢琴用音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让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就像诗歌用语言、用意向表达感情一般。钢琴曲和诗歌两者同为艺术的表达形式,都可让作者的思想抽象的传达到听者的脑海中。4、冼星海、聂耳【发展练习】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ACB2、院子,阔大;纪念碑,简洁爽朗;故居房子,普通3、表达了作者对肖邦故居的倾慕,更表达了他对肖邦的敬仰、崇敬之情。4、想象一个多星期后这里会有盎然春意,是为了表达对肖邦故居会更美好的赞美;想象肖邦会在缤纷的花丛中迎接我们,是为了表达对肖邦景仰怀念之情。5、本文的表达顺序是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表达了对肖邦的深情缅怀的思想感情。二、读一读。因为它历尽了整个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也见证了近海外人民心酸的奋斗史。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第二篇】一:把我的心脏带回》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爱国主义者肖邦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波兰来到了巴黎,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在巴黎的xx年中创作了许多爱国歌曲。他终于在1849年10月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他还嘱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波兰。读完课文,我便被肖邦那颗炽热的爱国心所感动。由这篇课文,我便想到了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陆游85岁时,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他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他们的故事不得不让我们受到这样一个启发:我们必须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贡献。二:读毕此文,我的心像被撞击过一样,我再一次感受到肖邦万分浓烈的爱国之情,让人感动,又让人惋惜,更让人觉得这可贵难得的精神,伟大之至。文中多处情节令人觉得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回味无穷。当我读埃斯内尔向肖邦赠送泥土时,体会到了埃斯内尔的深切用意与殷切的希望,让我想到了唐僧出行前,皇帝赠的一杯带有泥土的茶与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常记祖国一寸土,莫恋他乡万两金!是呀,埃斯内尔又怎么不希望肖邦不忘祖国早日回国呢?这上演了几百年的一幕又怎不令人感动呢?!特别是读到肖邦死前最后一句时,读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我不禁惊叹:世上竟有如此爱国之人!虽远在他乡,虽濒临死亡,但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亲人,而是祖国!肖邦把自己短暂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来报答祖国,实在让人敬佩!从肖邦身上,我又想到屈原岳飞等那些精忠报国的壮士,他们是人民的榜样,是民族的英雄,是祖国的骄傲!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祖国二字用红笔写)。同学们,看课题,你发现我的板书有什么特别之处。祖国是一个温馨的词语,用红笔板书正是由于这个词流露出亲切之感,让我们读一读这个词。祖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让我们激昂奋进;和平发展的日子,她让我们幸福美满。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懂得祖国二字饱含了无限慷慨;读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懂得祖国二字书写了许多眷恋。每个人,面对这样两个字都有不尽的感受,让我们三读这个词。如果,读这个词语我们内心充满澎湃,那么读这句话,我们一定能感觉到肖邦发自肺腑的忧愤,也一定能感受到肖邦眷顾祖国的强烈心声。齐读课题。2、理解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在课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应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肖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该段文字)指导朗读。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远离华沙的异国他乡虽然也可以给肖邦提供一席安眠之地,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要与祖国永远在一起的强烈爱国情感。)3、学习第一段说起离开故土漂泊他乡,我们还得从头说起。请同学们拿起笔,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肖邦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的原因。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想问的?引导讨论肖邦可不可以留下来以加强理解肖邦离开祖国的无奈。出示句子: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肖邦离开祖国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理解满怀悲愤、不得不)指导朗读该句(语调低沉,速度稍慢,重读“不得不”)。4、学习第二段生我养我的故土已经遭到列强的瓜分,面对满目疮痍,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那场面何等凄凉何等悲怆,捧起你的书,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段,请同学们按照告别——送别——离别的顺序给课文分一分层。特别的岁月,别样的离愁,就连苍天也为之动容,那薄薄的雾霭不正是肖邦心头的阴云吗?肖邦如此,送行的人又是如何呢?我想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层,想一想送别过程中着重写了几件事。(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银杯)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特地谱写了一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来为他送行。请你想象一下,《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哪些内容?老师和同学们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神情?出示句子: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指名读这句话。评价。指导读好“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读出老师殷切的期望。教师与学生互相角色扮演埃斯内尔及肖邦,熟悉课文并帮助背诵课文。出示句子: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希望肖邦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自由练习朗读。齐读第三层。面对亲爱的祖国,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胜利归来在何时;面对敬爱的老师,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聆听教诲在何时;面对可亲的同学,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促膝相聚在何时。可是,肖邦选择了疾驰而去,什么叫“疾驰而去”?这矛盾吗?指名读,齐读。背诵课文第二段。5、延情课后曾几何时,我们为奥运赛场上健儿们披金挂银而振奋,我们为神舟号飞天而欢呼。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兴奋。可是,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在那祖国遭受沦陷的岁月,肖邦虽然离开了自己亲爱的祖国,却哪能丢下牵挂,抛却思念,漂泊的日子,他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第四篇】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巩固背诵第二段。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巩固背诵第二段。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讨论记忆线索:告别亲人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同桌互背,指名背。二、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指名读。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4.引读第6自然段。(1)出示与世长辞: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2.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板书设计: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告别亲人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文献摘录: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教学反思: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第五篇】今天第二节语文课上,我教了新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是1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感人故事。因为事先没让学生预习,所以,揭题后,我范读课文。本想用自己的情感先下手为强从听觉上感受肖邦的强烈爱国心。可没料到,读着读着,有几个读音吃不准了,有几个句子读破了。例如,薄薄的雾霭中的薄到底是读bo还是b,埃斯内尔特地中埃斯内尔读成埃斯内尔特当时也为自己捏了一把汗,幸好,因为是自己的学生,还因为他们大概被故事吸引,故没有多大反应。课后,很为自己上课的表现内疚。虽说到了高年级,我已很少给他们范读,可难得的一次表现就露馅。唉,这种失误作为老师是不能原谅的。自己都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怎么来要求学生呢?在备课时,我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怎么没想到每篇课文我们更应大声朗读啊!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曾几何时,把最基本的朗读给遗忘了!就拿今天来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是我备课的(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备课前不知看了多少遍,对于重点的语句和词语还反复咀嚼,本以为对课文很熟了,可还是在范读时读了破句。细想,都怪我没有认认真真读几遍,哪怕一遍也好!只是一味地看,一个劲地思。眼观不如口诵啊,看十遍不如读一遍!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读熟课文再开讲已演变成看熟课文再开讲了。而且,我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毛病,而是大家的通病。你看看周围,我们的老师很认真地钻研教材,很花心思地设计教案,可却很少在办公室里听到(甚至听不到)他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究其原因,或许因为和我一样,只会看,不会读;或许认为自己的水平读这些小学生的文章是绰绰有余,课堂上拿来就是;还或许在办公室里大声读,会引来异样的眼神这些的或许导致了我们读书的丧失,也造成了课堂上的或多或少的尴尬。看来,今天的事情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备课前也得像学生那样不妨大声的把课文读上几遍,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有缺憾!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