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代替DB11/T786—201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Specificationforridershippredictionforurbanrailtransitlines2023-12-25发布2024-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要求............................................................................35客流预测资料........................................................................36现状分析内容........................................................................47客流预测模型........................................................................48客流预测内容........................................................................59客流敏感性分析......................................................................510客流预测报告.......................................................................611客流预测后评估.....................................................................6附录A(资料性)客流指标表现形式示例.................................................7附录B(资料性)客流预测报告大纲示例................................................15参考文献..............................................................................16—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1/T786—201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与DB11/T786—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将“一般规定”更改为“一般要求”,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4章);b)更改了客流预测年限相关要求(见4.1,2011年版的4.1);c)增加了客流预测考虑因素的要求(见4.2);d)删除了客流预测阶段的相关描述(见2011年版的4.3);e)增加了城市现状出行需求分析数据相关要求(见4.3);f)增加了客流预测流程相关要求(见4.4);g)更改了客流预测技术手段相关要求(见4.5,2011年版的6.1);h)增加了客流预测内容的要求(见4.6);i)更改了客流预测结果的适用性(见4.7,2011年版的4.2);j)增加了对客流预测资料包含内容的描述(见5.1);k)将“客流预测依据”更改为“客流预测资料”,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5章,2011年版的5.1、5.2、5.3);l)增加了“现状分析内容”一章(见第6章);m)将“客流预测方法”更改为“客流预测模型”,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7章,2011年版的第6章);n)增加了对预测模型交通小区的要求(见7.1);o)增加了对预测模型包含内容的要求(见7.2);p)删除了对预测模型建立应依据的资料和数据要求(见2011年版的6.2);q)更改了对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标定应使用的调查数据要求(见7.3,2011年版的6.3);r)更改了对预测模型标定的要求并将2011年版的验证校核要求纳入(见7.4,2011年版的6.4、6.5);s)增加了对预测模型中大型客流集散点的标定及验证要求(见7.5);t)增加了对预测模型验证误差的要求(见7.6);u)更改了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内容的要求(见8.1,2011年版的7.1);v)更改了对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内容的要求(见8.2,2011年版的7.2);w)将“敏感性分析”更改为“客流敏感性分析”,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9章,2011年版的8.1、8.2、8.3);x)将“报告编制要求”更改为“客流预测报告”,并更改了相应的技术内容(见第10章,2011年版的第9章);y)增加了“客流预测后评估”一章(见第11章);z)更改了附录A的相关内容(见附录A,2011年版的附录A);aa)更改了附录B的相关内容(见附录B,2011年版的附录B)。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2023III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书灵、卢霄霄、仝硕、孙福亮、刘元常、仇玉华、马川、张山、李宏安、王风云、申炜铭、方志伟、厉立、黄天璐、党彤彤、王晓军、张含笑、刘宇然、刘得民、马琳、刘佳、鲁玉桐、李鹏、赵淼、郑猛、张宇、张政、刘剑锋、张源、杨超、周巧霖、樊子风、张哲宁、初众甫、马洁。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为DB11/T786—2011;——本次为第一次修订。—2023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预测的一般要求以及客流预测资料、现状分析内容、客流预测模型、客流预测内容、客流敏感性分析、客流预测报告、客流预测后评估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客流预测及客流预测后评估工作,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改造、市域(郊)铁路、重大活动等专项线路客流预测工作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来源:GB/T50833—2012,2.0.1]客流预测ridershipprediction根据客流调查数据,对未来客流的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测算。[来源:GB/T50833—2012,3.0.27]线路客流量lineridership线路在单位时间内单程或往返的乘客人数。[来源:GB/T50833—2012,3.0.29]线网客流量railtransitnetworkridership单位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线路客流量之和。[来源:GB/T51150—2016,2.0.9]负荷强度loadintensity线网或线路的日客流量与其运营长度的比值,也称客流强度,分别为线网负荷强度和线路负荷强度。[来源:GB/T51150—2016,2.0.14]线路站间OD矩阵stationorigin-destination(OD)matrixofline—20232单位时间内,某轨道交通线路中各个车站之间的起讫客流量,通常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来源:GB/T51150—2016,2.0.12]进站客流量stationentrypassengervolume单位时间内,进入并乘坐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可分车站进站客流量、线路进站客流量和线网进站客流量等。[来源:GB/T51150—2016,2.0.3]出站客流量stationexitpassengervolume单位时间内,离开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可分车站出站客流量、线路出站客流量、线网出站客流量等。[来源:GB/T51150—2016,2.0.4]站点乘降量stationcapacityvolumeofgettingon/offpassengers单位时间内,在某轨道交通车站上车和下车乘客数量之和。[来源:GB/T51150—2016,2.0.11]断面客流量ridershipvolume在一定时间内,沿某方向通过某线路断面的乘客数量。[来源:GB/T50833—2012,3.0.17]线路换乘客流量linetransferpassengervolume单位时间内,由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换入本轨道交通线路的人次。[来源:GB/T51150—2016,2.0.7]换乘站换乘客流量stationtransferpassengervolume单位时间内,在某一换乘车站各轨道交通线路相互之间的换乘人次。[来源:GB/T51150—2016,2.0.6]换乘系数transfercoefficient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量与进站客流量之比。[来源:GB/T51150—2016,2.0.10]线路高峰小时系数peakhourflowrate/peakhourfactor在一条线路上,高峰小时客流量与全日客流量之比。[来源:GB/T50833—2012,3.0.20]客流敏感性分析ridershipsensitivityanalysis分析、测算某一客流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客流指标的影响趋势和程度,进而确定客流预测结果的波动范围。[来源:GB/T51150—2016,2.0.13]—202334一般要求客流预测年限应包括开通期、初期、近期、远期四期。开通期可按线路建成通车后6个月确定,初期可按建成通车后第3年确定,近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10年确定,远期应按建成通车后第25年确定。客流预测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交通政策、综合交通体系、居民出行特征、轨道交通线网关系、线路开行方案及服务水平等因素。宜借助多种数据开展现状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移动互联数据,地理信息数据,轨道交通AFC数据,公共汽(电)车、小汽车、出租汽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方式的运行数据。客流预测流程应包括客流预测资料收集整理、现状分析、预测模型构建及标定验证、客流预测、客流敏感性分析、客流预测报告编制。客流预测应以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主要技术手段进行,宜结合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辅助进行。客流预测内容应包括各预测年限的城市总体需求、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线路的客流运行指标等。在线路规划建设期内,如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重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