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校友代表在大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敬爱的*书记、*校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得到母校邀请,以一位90级老校友的身份参加毕业典礼,见证同学们人生的重要时刻。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走出天大校园,开启你们新的人生征程!求学四载,入行基建二十八年,我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母校的赠与。如今站在这里再度回首,想天大带给我最大的赠与是什么,当年的我或许感慨良多,但大浪淘沙、千帆已过,真正影响我三十余年的,还是我们天大的那句校训实事求是。关于实事求是,我们的老校长张含英有著名的三问:实事求是,懂么?会么?敢么?。此刻,我仍想借用这三问,并通过赋予它们新的含义来勉励大家,懂么?求知问学;会么?久久为功;敢么?敢于担当。一、求知问学大学生涯的结束,对走上工作岗位的你们来说,可能是某个时期系统学习知识的终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是你们学习、研究的结束。相反,这是一个新的学习、新的创新的开始。1994年我进入中交四航院工作,从传统的港口航道建设开始,逐步接触到深海筑岛、跨海通道、港城规划、智慧化设计等新兴知识,特别是在LNG接收站和核电海工工程中,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克服了高标准安全要求和海工设计难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大学里所学的、能供我们长期应对未来世界的,不是新陈代谢的知识,而是自由多样可持续的思维方式。系统的知识点学习可能结束了,但是思维的锻炼、创新的探索却永无止境。我们要拥有并保持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维、创造创新的活力,勇于走出舒适区,敢于直面挑战,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提升融会贯通的能力,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二、久久为功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局,我们更要在奋斗中磨砺青春,在坚守中锤炼意志。毕业伊始,我便投身于大直径薄壁钢圆筒结构力学机理研究,该技术由于计算方法复杂、施工工艺滞后、缺少国内应用范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始终未能在国内港口建设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我彷徨过、怀疑过,特别是在2002年发生的大圆筒试验段在台风作用下倾斜,质疑声纷至沓来,更让我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但为了祖国水运交通事业的进步,我带领团队深入调查研究,细致分析原因,在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上大胆创新,研究工作重回正轨。2003年,南沙蒲州海堤护岸在国内首次应用钢圆筒;2006年,由我主持的大直径薄壁圆筒结构的力学机理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3/4步奖二等奖;2009年,由我牵头的大圆筒快速成岛方案获得港珠澳大桥部委专家组一致肯定并顺利应用,让原本需要2-3年建成的港珠澳东西人工岛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世界深海筑岛奇迹。十余年久久为功,让大圆筒技术成为世界港工界的瑰宝,也让我不负韶华、不负母校的培养。同学们,你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我希望,生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你们,会以自己的执着和定力,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绽放推动时代进步的能量、诠释各自人生的精彩,这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接续动力,也是天大人的精神源泉。三、敢于担当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天大人从来都是全情投入、不断精进。从党的早期领导人张太雷,到我师从过的李天配、周锡礽教授,他们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事业,生动诠释了天大绵延一百二十七年的家国情怀。从20xx年的巴新独立大道,到20xx年的缅甸皎漂经济特区、仰光新城,再到今年的海南洋浦国际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四航院承建的国内外大型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发展中不断变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都是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中新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充分认识社会转型带来的长期性挑战,天大学子当立天大志、做天大人、建天大业,直面前进中的挑战,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年轻的同学们,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愿你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再次祝福你们毕业成才,前程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