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旧课程标准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进程•二、课程标准的审议程序•三、《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四、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进程•修订工作说明二、课程标准的审议程序•突出综合审议(跨越学科界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学科和学段间的衔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的总量和难度)•强化审议过程(综合审议——分科审议——再综合审议)•加强专业咨询(共154位,学科审议组129位,每学科7~9位。院士、著名学者、学科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等、课程专家、德育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中小学校长等)三、《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设计思路增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2、语文课程的方向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之后为设计思路(四个学段、五个板块、四个实施建议)四、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明确三个维度、一个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想象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240篇(段)。识字写字•基本理念多认少写识写分开•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小学阶段都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鲜明地提出了(在一二学段)“多识少写”的思想。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具有战略意义。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尽快地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997年,美国阅读挑战计划;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阅读第一)•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欲望是尽快能够阅读,但是如果识字速度很慢,识字量很少,根本无法实现阅读的要求,时间拖得越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要求就越无法满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才是符合汉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做法。它汲取、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传统语文教育在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经验是分进合击,即不追求认、讲、写、用的一步到位,而是四者先是各走各自的路,到了一定程度才合而为一。•发挥“分进合击”的优势,规避“齐头并进”的弊端•对一个字字义的理解会在多种语言环境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发展,而试图通过一次学习就完全解决理解字义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每学一个字都要达到认、写、讲、用,其结果必然是相互牵掣,互扯后腿,只能是一齐放慢速度。新课标的调整•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提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强化写字教学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提出“先认先写”的理念•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用力。比如,每学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甚至二十遍以上。而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集中了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字种。“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先认先写”基本字的理念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反映出对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借鉴。“古人先教孩子们写那似通不通的‘上大人,孔乙己……’干什么?那是在练习基本笔画,基本部件,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练基本功作准备呢!”(张志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字种选择提供参考•字种的选择,取决的因素很多。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来看,从来都是对字量做规定,对字种没有明确的规定。现行各套教材对字种选择的差异非常大。分析原因,这种差异表明字种的选择处于多重矛盾之中。学生心理词典中的字和常用字的矛盾,课文的选择、安排与选择字种的矛盾,认字和写字之间的矛盾,等等,正是这些矛盾决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将“3500个”这一学习要求具体化。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习表一呈现的2500个字种,这样更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这个常用字表是作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常用字表,不是国家语委公布的那个字表。根据学生学习的读物、根据学生的所写的内容,然后把这样的最基本的2500个字选出来,便于我们语文的考核和评价。继续强化写字教学•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这个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2011年5月,教育部发言人表示未来将在中小学增加写字课程,制订《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写字姿势正确”和“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学段的硬笔字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体现了写字还要讲究实效性。同时,将识字写字表述为“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各学段要做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降低第一、二学段的写字量第一学段,写字量由“800~1000”降为“800左右”。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由实验稿的“2000个左右”降低为“1600个左右”。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识字实验稿1600~1800250030002011版1600左右2500左右3000左右写字实验稿800~10002000左右2500个左右2011版800左右1600左右2500个识字写字课程目标与实验稿保持一致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降低要求,减缓难度,突出拼音的使用价值从“背诵”到“熟记”、从“默写”到“正确书写”,降低记的要求从熟练拼读、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音节,降低拼读的要求降低书写的要求识字写字评价•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阅读•制定阅读目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2.阅读目标中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3.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阅读方法技能的目标•1.朗读与默读要相辅相成•朗读要强调自然,注意不同年段的侧重点。要重视默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2.略读与浏览的联系与区别•略读和浏览都是粗知大意,但浏览重在获取需要的信息,是现代公民迫切需要的重要阅读方法。•3.要大力提倡诵读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1.什么是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是指阅读各类文章时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2.阅读的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即“整体感知”•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感知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对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总和的反映,它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而在感知基础上进入的理解,也始终伴随着对文本的具体感受,相应的情感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3.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不是追求抽象的理性结论,而是对文章的总体印象,以及对文章某一方面的特别感受和体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求能结合课文语句所描述的内容和情境来实现。•4.关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不是指文章学的知识点,也不是程式化的抽象表述,而是通过感受、思考、揣摩,对文章表达上的特殊性获得自己的认识。•5.关于质疑、合作、探究•强调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质疑、合作、探究,是把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引向深入的标志,最后得以在群体阅读的条件下,师生相互促进,共享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水平。课标对实用性文章阅读的教学的要求•1.课标对文章的分类•课标把文章分为两类,文学作品为一类,其他非文学作品,都可归为实用性文章,是另一类,如说明性文章、议论文、新闻报道、科技文、日常应用文等。首次提出“非连续文本”的概念。•在阅读教学中,鲜明地提出了“理解力”、“感受力”的概念,将一般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转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大胆地提出“继承语文教育的传统经验”,在探索语文教育艰难曲折的道路之后,认识到了传统的语文教育对于今天的母语学习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了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鲜明地提了出来,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大都集中在以文学类为主的连续文本上,连续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依据其内容及目的可以将连续文本分为描述、叙述、说明、论证、指导、附录材料等不同的形式。•非连续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阅读评价•总要求:•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朗读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