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纳什的眼光看电信价格战2002-09-1111:43方格/(文汇报)不久前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因奥斯卡获奖片《美丽心灵》而备受关注的数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纳什均衡”理论——个体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出决策,结果却导致整体利益最小。我们不妨透过他的眼睛来看看时下热闹非凡的电信价格战。电信业的价格战是一个动态的、反复的博弈过程。假设运营商A、B在某一业务领域直接交锋,A是实力雄厚的老牌运营商,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而B是后起之秀,是政府为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而建立的,比较弱小。由于B得到政府授权,价格可比A低10%。起初A并不在意,双方可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但当B发展到某一程度,A感觉到了威胁,于是一场博弈开始了:假定A降价B维持,则A获利3,B损失1,整体获利2;A降价B也降价,则A损失1,B损失1,整体损失2;A维持B也维持,则A获利1,B获利2,整体获利3;A维持B降价,则A损失2,B获利3,整体获利1。显然,双方都维持将能够获得最大的整体利益。但是从A的角度看,在概率均等的情况下,降价得到的收益是3×50%-1×50%=1,而维持得到的收益是1×50%-2×50%=-0.5,于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A必然选择降价,B亦然,于是得到的是整体利益最小的那个最坏的结果,双方都损失。经过这样的一场博弈,双方都不满意,政府更不满意。这时政府就会出面协调,要求停止价格战,新的平衡再次形成。这时由于价格的下调,双方的客户都在增长,可是整体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情况。但这种平衡是政府干预而形成的暂时性平衡,并非A、B双方的自愿行为,双方仍然会采取优惠、套餐等种种隐性手段进行降价,打的如意算盘是“我降而对方不降,我就可以获利最大化”。其实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双方又陷入了新一轮的价格战,只不过形式比第一轮的直接降价更隐蔽而已,结果却是一样的——ARPU(平均每月每户收益)值和MOU(每户每月通话时间)值明显下降,甚至影响到电信业的长远利益。这样一场接一场的博弈究竟到何时才会停止?按照纳什的理论,只有价格下降到和边际成本相等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但对企业来说,这时的平衡是悲哀的——双方都到了几乎无利可图的地步。对消费者来说,这时的企业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改善服务、开发新业务,企业的裁员可能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自己或者其家人、亲戚、朋友。对政府来说,电信业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的流失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基础电信设施的改善。这时的平衡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损人不利己”的“最差平衡”。纳什均衡中的矛盾其实正是个体最大利益实现与整体最大利益实现的矛盾,在电信价格战中就表现为某一运营商的利益最大化与电信行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矛盾,而事实上,如果没有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某一单个运营商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因此,为了避免在单纯的市场调节下必然形成的“最差平衡”的出现,政府管理部门不得不出面干涉这场电信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某些利益,以达到整体的最大收益。而对电信企业来说,适当地牺牲自己一些次要利益,以求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也是必要的。背景“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囚徒困境”虚拟了两个罪犯被捕后的故事。在证据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法官分别对他们说,如果你招他不招,你将被释放而他判15年刑,如果都招各判10年,都不招各判1年,你不招他招则你判15年他释放。在没有充分信任或事先串供的情况下,两人会想,如果他招,我不招坐牢15年,招了只坐10年;如果他不招,我不招将坐牢1年,招了无罪释放。怎么算都是招了比较好,于是两人都招了,结果各判10年。这个故事里体现的是典型的“纳什均衡”,又叫做“全局博弈均衡”。也就是说,在个体与环境的博弈中,个体经过理性思考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得到的可能是整体利益最坏的结果,这就是非合作的博弈。移动和联通在竞争的同时,也应考虑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近几年来,博弈的观点频频出现在各类经济管理书籍中,那么,博弈究竟是什么?博弈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发或指导意义呢?通俗地讲,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其准确的定义是: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博弈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博弈论的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内的竞争逐渐表现为几个大型集团之间的直接对抗,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的经营总体战略和一般战略决策必须在充分掌握竞争对手信息和策略的情况下进行。从上述博弈定义来看,这类问题都可归结为博弈问题。因此,企业运用博弈论中的决策模型进行这些问题的决策将使决策过程更加合理化。其二,博弈论对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方式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举个例子来说,从“囚徒困境”这个典型博弈问题,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同案犯罪嫌疑犯(囚徒)被警方拘捕后,为防其相互间串供,而分别拘捕、隔离审问时,两疑犯所面临的认罪策略选择的问题。摆在两疑犯面前的选择无非两种:坦白或不坦白。按照我们通常的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所以若两人均坦白,则可从轻处理,分别判刑8年;若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拒不坦白,则坦白者可免于处罚,而拒不坦白者,将从重处罚被判10年;当然,若两人拒不交代,而警方手中又无足够的证据可以指控犯罪嫌疑人,那他们只能被按妨碍公务被判1年。由于两个囚徒没有条件串供,因此,对两个囚徒总体来说,最佳结果不会是同时坦白,各判8年或都不坦白,各判1年。两囚徒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较大利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尤其是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很多情况下正如上面两个囚徒所遇情形一样,没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最佳利益,甚至是损人不利己。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借助IT工具,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是企业获得双赢局面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