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科幻小说的成长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实时空的双生花——简述科幻小说的成长史制作人:王曈若(07089126)目录引子历史现状未来总结引子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接触到科幻小说,但这其中却不乏盲区的存在,在切入正题之前,先对科幻小说的概念做番解释。科幻作家吴岩在《论科幻小说的概念》(出自《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一文里,给科幻小说下了这么一个定义——科幻小说隶属于文学,应该是文学中的一个关于探索与科学相关的神奇现象领域的、具有警世作用的文类。科幻小说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想象力打开了人类通向宇宙的大门。历史从《吉尔迦美什》到《神曲》,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从《理想国》到《太阳城》,从《格列佛游记》到《米克罗梅加斯》,从《天方夜谭》到《罗摩衍那》,从《山海经》到《西游记》……在这里,幻想与文学似乎有着同命题的关系,互依共生,密不可分。然而,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却随着十八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开始戛然而止,现实主义文学的风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光芒。科幻,这一融合了科学与文学之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启蒙运动的大背景下,悄然登上了文学舞台,二个多世纪以来,翩翩起舞,以其别致而优美的舞姿倾倒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外国现关于科幻小说的起源里,最为广泛的说法是1818年,玛丽·雪莱(MaryShelley)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由莱恩·欧迪斯——BrianW.Aldiss提出)。尽管《弗兰肯斯坦》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在现实主义文学的洪流下,这部小小的作品还掀不起太大的浪花。三十余年后,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的出现才真正开始将科幻小说推向一个顶峰。而跨世纪的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则是科幻文学界继往开来的另一位翘楚。1895年,威尔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在凡尔纳、威尔斯等作者的带动下,科幻文学步入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色彩缤纷的二十世纪。科幻文学的创作重心逐渐从欧洲大陆转移到了北美大陆上,科幻小说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优秀科幻作家和杰出科幻作品层出不穷,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茵莱因和阿瑟·克拉克这三位科幻巨头的出现,标志着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基地三部曲(TheFoundationTrilogy,1951),续篇《基地边缘》(Foundation‘sEdge)为1982年的畅销书。在八十年代推出的其他与其基地和机器人宇宙相关联的小说。阿西莫夫是经典科幻的核心作家,而这套三部曲则在关于人类太空帝国的科幻神话中居于核心地位。其第一部机器人故事集《我,机器人》(I,Robot,1951),建立了机器人三定律。《钢窟》(TheCavesofSteel,1954)是其第一本侦探小说,续篇《裸日》(TheNakedSun)和《曙光中的机器人》(TheRobotsofDawn)为1983年的畅销书。《永恒的终结》(TheEndofEternity,1955)。《神们自己》(TheGodsThemselves,1972)。文集《黄金时代之前》(BeforetheGoldenAge,1974)。两卷本自传(另有最后一卷回忆录)。阿西莫夫,艾萨克(ASIMOV,Isaac)罗伯特·海因莱因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是最受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读者欢迎的美国科幻作家。海因莱因著作颇丰,多次获得各种科幻大奖,是第一位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授予的“科幻大师”殊荣的科幻作家。其代表作主要包括:《双星》、《进入盛夏之门》、《星船伞兵》(StarshipTroopers,1959)、《异乡异客》[(StrangerinaStrangeLand,1958),获1962年雨果奖)]、《傀儡主人》(ThePuppetMasters,1952)、《光荣之路》(GloryRoad,1963)、《严厉的月亮》等。海因莱因,罗伯特•A(HEINLEIN,RobertA.)英国国籍,现当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双栖作家。其作品具有极强的预见性,联合国、NASA和互联网都从他的书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卫星概念并证实其技术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誉为“世界通信卫星之父”。代表作:《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End,1953)《城市和星星》(TheCityandtheStars,1956)《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withRama,1974)包揽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纪念奖]《天堂的喷泉》[(TheFountainsofParadise,1979),获雨果奖、星云奖]斯坦利•库布利克电影的小说版《2001:太空奥德赛》(2001:ASpaceOdyssey,1968)克拉克,阿瑟•C(CLARKE,ArthurC.)与“三巨头”同时代至稍晚,以下等作家的作品同样不可小觑。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NineteenEighty-four,1949)。在这部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中,不久的将来,极权的心理和政治控制甚至延伸到了历史和语言。《动物农场》(AnimalFarm,1945)中,共产主义化为一个农场寓言。西马克,克利福德:《一再》(TimeandAgain,1951);《星际驿站》(WayStation,1964),获雨果奖;《众神的选择》(AChoiceofGods,1972);《马拉松照片及其他》(TheMarathonPhotographandOtherStories,1986)。弗兰克·赫伯特(1920-1986):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如同托尔金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一样,无人可以动摇。代表作《沙丘》(Dune)1966年获雨果奖和星云奖。小松左京:日本六七十年代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同时也是随笔家、采访记者兼剧作家。1973年发表小说《日本沉没》,创下了上、下集400万册的畅销记录,并于翌年获第27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中国科幻文学于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出现。这一文学种类直接来源于欧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幻脱胎于科普。具有近未来、近空间、纯技术、窄视角的特色。文革后,即八十年代,为中国科幻的活跃期。科普占很大比重,但仍沿五十年代惯性前进为主。较为知名的作品有:宋宜昌的《祸匣打开之后》,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现状英美现代科幻小说从主流上看不再象传统科幻小说那样一味注重离奇的情节,而侧重表现现代人对现在和未来的关切和思考;现代科幻小说的题材更为广泛;现代科幻小说更具坚定的科学基础和文学性。而九十年代后期至今,中国科幻曾有过的鲜明特色逐渐失去。科普型科幻消失,文学型科幻大量涌现,赛伯朋克科幻出现,科学乐观主义几乎消失。◆◆道格拉斯·亚当斯(1952-2001):英国人,毕业于剑桥大学。主要作品就是银河系漫游五部曲,包括《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尽头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见,谢谢鱼》、《基本无害》。这个系列被西方科幻读者奉为科幻《圣经》之一。尼尔·盖曼NeilGaiman(1960-):近十年来欧美文坛崛起的最耀眼的明星,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其作品不但部部畅销,更获奖无数。《文学传记辞典》将他列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外国罗伯特·J·索耶: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自1990年以来,已经出版了十七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等多种科幻奖项,被誉为加拿大科幻的教长。代表作除《金羊毛》外,还包括《计算中的上帝》、《终极实验》、《星丛》、《原始人类》和《混血》等。南希·克雷斯:美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1990年,凭借《西班牙乞丐》(中篇版)勇夺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桂冠,从此跻身一流科幻作家行列。特德·姜:当代美国科幻界少有的优秀华裔作家。从“号角”科幻写作班毕业后,特德·姜因处女作《巴比伦塔》一炮而红,荣获1990年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奖。虽然产量不高,到目前为止发表的作品只有八篇,但它们都保持他特有的高水准,其中大部分入围或获得“雨果”、“星云”等科幻大奖。中国王晋康:河南南阳石油机械厂工程师。自199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亚当回归》至今,已经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数十篇(部),七次荣获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科幻作家之一。王晋康的人生有着文革一代人共同的曲折,因而其作品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感悟,苍凉而凝重。十余年来,他一直以自己独有的优势,构筑着中国科幻的根基。飞氘:立志要做“短篇王”的新锐作者。他在一系列短篇创作的积累之后,在中篇处女作中喷发出惊人的才华,技惊四座,令人过目难忘。七月:少年成名的硬科幻作者。疯狂的奇想与新颖的叙事风格使他成为中国科幻界最具品牌价值的新秀之一。陈楸帆: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正牌文学青年,前途未可限量的青年作者。科学与文学在他的手中被书写成一个又一个诡异的意象,向读者昭示着他心底黑暗且华丽的幻想。中国优秀科幻小说中的公平、正义、和谐与大同,既表现在人际之间,又表现在人与科技、社会、宇宙之间。这些理念的出现不以某种苍白的说教形式,而是被良好的构思、情节、人物和思考展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是以卓绝努力地唤起、通向和倡导和谐作为基本内容表征的。未来当前,如何加强对中国科幻文学独特表征内容与表征方式的研究,将是带动这一文学种类全面复苏的重要课题;而这一课题的突破,将导致更多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作品的产生。最终,被优秀的文学作品回馈、感动和启迪的读者,将以新的热情投身到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谐和大同世界的伟大使命中。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科幻小说日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总结我们需要更多科幻史。并不是那种大部头,而是详尽、广泛、有系统地对科幻史特定时期或某一科幻主题的分析与统整。我们需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科幻的理论和模型,不单单只是知道“科幻”一词的意义,还要通晓“科幻”如何从最初的简单浅显一直演变到现在的景况(我不敢奢望有人能分析出科幻的未来)。这是一个竭力想要更加认识科幻的非英美读者,发自内心的真实渴望。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