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单选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它的()A.矛盾性B.客观实在性C.规律性D.可知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客观性B.物质性C.可知性D.绝对性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4.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物质和运动是同一个东西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A.运动的绝对性B.静止的绝对性C.运动的有条件性D.静止的无条件性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9.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A.无限性B.有限性C.可逆性D.不可逆性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间断性B.时间的连续性C.时间的重复性D.时间的不可逆转性11.空间是指()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B.事物之间的距离C.物体的体积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12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相对主义D.不可知主义13.时间和空间是()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4.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15.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对象B.思维的器官C.思维的产物D.思维的源泉1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C.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7.“把意识当作大脑的‘分泌物’,混淆物质和意识界限”是()A.诡辩论B.形而上学的唯物论C.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8.“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A.客观外界的反映B.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人脑发展的产物D.社会的产物19.在意识的本质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混淆意识和物质的界限20.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A.人脑的产生B.工具的发展C.生产劳动实践D.语言的发展21.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都是()A.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否认相对静止B.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割裂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D.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2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23.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24.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否认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D.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5.意识的能动性是指()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B.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C.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D.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去改造世界2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具备完全必要的物质条件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克服偶然性的干扰27.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28.地球上的水,在只有重力作用的条件下,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但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引水上山,这说明()A.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来利用规律B.规律是可以改造的C.规律是可以废除的D.规律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29.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A.物质的反映特性B.对人的思维的模拟C.机器的思维D.动物的意识30.意识起源的最终基础是()A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动物的感觉C.动物的心理D.无机物的“反应特性”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C.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相统一的观点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3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A.是否承认事物的自身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B.是否承认普遍联系C.是否承认永恒运动D.是否承认质变和飞跃33.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B.它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C.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4.系统论的研究对象——系统是()A.整体性观念B.条理性和层次性C.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整体D.符号系统35.直接联系是指()A.具体联系B.现实联系C.不具有中间环节的联系D.必然联系36.间接联系是指()A.抽象的联系B.非现实的联系C.具有中间环节的联系D.非本质的联系37.“条件论”属于()A.辩证唯物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论观点C.唯心论观点D.庸俗唯物论观点38.新生事物是指()A.新出现的事物B.在形态上、样式上新奇独特的事物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D.强大而完善的事物39.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A.飞跃发展B.不断前进C.直线上升D.曲折前进40.规律是()A.指事物的相互联系B.指事物的本质C.包括事物的内部要素D.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41.发展的实质是()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B.矛盾运动C.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42.系统论的最基本的原则是()A.最佳化B.最优化C.整体性D.合理性43.“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表达的是()A.辩证法联系的观点B.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4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45.区分事物质的依据是()A.事物的本质属性B.事物量的规定性C.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D.人的直觉46.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是()A.认识事物的量B.认识事物的普遍性C.认识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主要矛盾47.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48.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关系是()A.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B.属性通过质表现出来C.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主观的D.质和属性没有关系49.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50庸俗进化论是()A.强调量变重要性的正确观点B.坚持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正确观点C.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质变,否认质变需要量变作准备的错误观点D.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量变,否认质变的错误观点5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原因必然引起结果52.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质和量相互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53.量的规定性与质的规定性的区别在于()A.质的规定性是客观的,量的规定性是主观的B.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C.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质的变化不能引起量的变化D.质的规定性是单一的,量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54.同质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区别开来的依据是()A.事物的度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属性5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的变化C.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5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规律关于()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5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其含义是指()A.质是一定事物的质,事物是一定质的事物,一事物如丧失原有的质,那么,这事物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而变为其他的事物B.有质的事物不同于无质的事物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而不是多方面的D.事物的质只有通过属性才能表现出来58.“激变论”是()A.强调质变优于量变的正确观点B.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正确观点C.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量变否认质变的错误观点D.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否认质变需要量变作准备的错误观点59.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A.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不平稳的表现B.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C.事物和各个部分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60.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A.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不平稳的表现B.事物和各个部分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C.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D.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61.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B.事物发展的程度和规模C.事物中包含的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D.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62.质和量的关系是()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在度范围内的对立统一关系63.只承认质的飞跃,否认量的渐进,在政治上必然导致()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右倾保守主义D.左倾冒险主义6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6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A.矛盾解决意味着矛盾终止B.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C.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D.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66.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A.相互依存B.绝对的对立C.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D.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67.矛盾的转化是()A.由坏到好转化B.由低级向高级转化C.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D.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68.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这是指()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条件限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D.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的同一性而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69.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它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B.它对矛盾发展起消极作用C.它是有条件的和暂时的D.它在矛盾着的事物中的地位不重要70.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A.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B.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C.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7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是指()A.事物之间的互相对立B.事物内部的互相对立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72.主要矛盾是指()A.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B.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C.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D.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