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丰收欢乐而归》(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一单元)为例摘要:想象力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保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畅所欲言,并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关键词:小学;欣赏;想象力“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智力、陶冶高尚情操和培养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且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其中,想象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能力”[1]。鉴于此,笔者参考了文献[1~6]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丰收欢乐而归》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感受和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丰收欢乐而归》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属欣赏课范畴。选自民乐合奏《东海渔歌》。整个单元围绕大海和渔歌展开。由于在上课之前,已经学唱了《赶海的小姑娘》,学生们对大海有了一定认识,能以大海为主题展开系列想象。民乐合奏《东海渔歌》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由马胜龙、顾冠仁作曲。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2-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有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中间部分,首先由乐队以强的力度奏出一个壮阔的旋律,这个旋律是欢快主题的放宽变奏,中速、节奏舒展,很有气势,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模进,接着,由低向高推进的旋律把情绪推向高潮。乐队全奏后,由弦乐奏出了乐曲开始时的优美主题,同乐队的全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再现了由低向高的旋律,最后结束在不稳定的徵音上,为进入第三部分作了准备。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二、问题导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著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2]。在导入部分,我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特定环境的情况下,去充分发挥想象。“丰收欢乐而归”可以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的事情。我直接将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题目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回答五彩斑斓,有说是在田地里收割麦穗欢乐而归的;有说是在一个金碧辉煌的舞台上,演员们装扮成农民庆祝丰收的;有说是到了春节,在各个地方辛勤工作的亲人欢聚一堂过新年的;有说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等等。在同学们的表述基础之上,我用一句“让我们走进东海渔村,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丰收欢乐而归的”进入到下一环节。-3-三、讲授新课,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享受音乐,激发想象力正如文献[1]中所谈到:“结合欣赏教学,让学生就欣赏的作品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更深入领悟作品内涵和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新授课部分,我没有先介绍乐曲,而是请学生直接听,目的在于不禁锢学生的想象。在完整听完第一遍以后,我请学生简单讲述乐曲带给他的第一感受。在这个环节只能称为“听音乐”。因为“听”与“欣赏”虽然表面相近,但是其各自对于音乐带给听众的感受却相隔十万八千里。“听”仅仅停留在感官,“欣赏”却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和表演的最后归宿。学生对乐曲有了初步印象,此时,我再简介乐曲。但同样,我没有一股脑儿的将乐曲介绍的一清二楚,因为那样做无疑于老师画好了轮廓,学生只需往里涂颜料般枯燥无味。在我给了特定环境,《丰收欢乐而归》选自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第四部分,主要描述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后,学生的回答虽主要围绕打鱼展开,但同样精彩而丰富。其中一个学生这样描述道:“听着音乐,我仿佛看到儿子和爸爸在傍晚的时候乘船出海,在海上遇到大风浪,但他们不畏艰险,最后战胜恶劣天气,得以胜利而归的情景。”我好奇于为什么想象是在傍晚出海,他说音乐一出来非常宁静、深远,就像在描述傍晚时寂静的大海。可见,孩子已经在仔细地感受音乐了;还有一个学生说道:“我觉得是在清晨,渔村里的村民们集体乘船出海,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在-4-有说有笑,期待着能捕捞很多的鱼,但来到目的地,正准备捕捞时,却突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其中有一个人还掉进了海里,他是一个小男孩的爸爸,这是小男孩第一次和爸爸出海,可爸爸就出事了。风渐渐小了,雨也渐渐停了,大海恢复了平静,人们很快就忘记悲伤继续捕鱼,只剩小男孩独自一人流泪。因为最终捕捞了很多的鱼,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了渔村。”当这个学生想象着在暴风雨里有人丢了性命,我纠正了他的假设,因为偏离曲作者的意图,乐曲的表现以“丰收”、“欢乐”为主,没有悲哀在里边。但课后,我认为自己错了,有危险的地方就会发生生命安全的问题,既然人们在海上遇到了暴风雨,怎么就不允许出现有人失去生命的假设呢?乐曲的中段一开始呈中速,由乐队强有力地奏出一个壮阔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怎么不能让人想象成人们在为死去的伙伴、儿子在为爸爸悲伤呢?学生能有如此想象,正好说明他认真地听辨出了音乐情绪的变化,我怎么能去否定他的假设呢?到这里,“听音乐”已近经向“欣赏音乐”迈近了,我引导学生将乐曲划分成三部分,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走向理性理解。这一环节我请学生分段欣赏。并对我国民乐队的构建、部分独奏乐器进行了简单介绍。一节音乐课在任重而道远的音乐教育中显示不出多大的功效,但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深入、推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丰富的情感,使欣赏音乐变的名副其实。四、教学总结和反思音乐可以丰富孩子的头脑,扩大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5-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段欢快的乐曲,学生听后会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内涵。有的说是一群孩子在操场上愉快的做游戏;有的说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里特别高兴;有的说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心里异常兴奋……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解,引起孩子的主观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出有声有色,有形有神的形象和情景。音乐能够体现延长的、变化的、起伏的、跌荡着的东西。也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和前提,我们应让孩子乘着歌声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畅想。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情趣、和谐的艺术情境。让他们乐于学、善于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内容,它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对各种歌、乐曲的欣赏,积累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并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和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想象思维能力。-6-参考文献:[1]王晶.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1,(04)[2]许文润.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教法[J].吉林教育,2010,(27)[3]唐博.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4]蔡萍.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点[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0)[5]李晓红.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6]张雪.如何上好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J].江西教育,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