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2.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3.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4.职业教育特点;(1)社会性(2职业性(3)实践性(4)实用性(5)技能性(6)终身性(7)大众性5.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2)独立学科形成阶段(3)完善和发展阶段6.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往往以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概念充实之7.职业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8.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1)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2)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9.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10.职业教育制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即针对职业教育而制定的体系制度11.教育制度的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继承性(5)时代性(6)完善性12.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分成的学业门类1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14.影响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2)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3)收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4)教育资源(5)职业资格制度15.课程;从广义上说课程是科目、经验、计划、目标、文本假设。本质上看课程是知识的选择和组织16.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通过知识选择与组织所形成的知识体及其方案。17.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1)定向性(2)职业性(3)实践性(4)灵活性18.主要课程模式;(1)三段式课程模式(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MES课程模式(4)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5)职业群集课程模式(6)工作本位课程模式(7)学习领域课程模式19.职业课程开发;是指产生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以及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等环节。20.教学;广义的教学泛指人类经验传授和经验获得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特指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示的、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为目标的多边统一活动。21.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2)引导发现法(3)任务驱动法(4)分层递进教学法(5)案列教学法(6)情景教学法22.教师;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技能的人,是对受教育者能产生影响作用的人。而狭义的教师则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2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劳动的复杂性(2)劳动的综合性(3)劳动的实践性(4)劳动的创造性24.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及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6.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结构特征;(1)实践能力(2)适应能力(3)关键能力27.良好师生关系作用;(1)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2)有助于学校集体能聚力的形成(3)有助于师生心里的健康发展28.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1)民主平等(2)互动合作(3)教学相长29.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30.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效率的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内容。31.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即专门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32.职业学校校长应具备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2)文化知识素质(3)组织管理素质(4)良好的心里素质33.现场教学;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34.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联络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35.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1)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2)从工作实际中找出问题(3)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4)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5)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出新问题36.常用职业教育科研方法;(1)观察法(2)测验法(3)实验法(4)行动研究法37.学校存在的问题?(一)工作计划种类较多,难以执行(二)学校制度齐全,难以落实(三)教育评估不尽科学(四)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的实施,使构建和谐校园面临严峻考验。(五)民主管理意识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