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辐山中学年级学讲案第周星期班级:姓名:1课题: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屈原的成就,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2.能力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读《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中国佛教道教的建筑图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司马迁取得史学研究成功的原因和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佛教道教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归纳、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增加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屈原和他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追求理想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对佛教道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正统宗教与邪教,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及突破: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通过教师讲解、引导突破。难点及突破:佛教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再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与历史原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活动中突破难点。一、【自主先学】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下面任务,未解决问题用红笔标出:【任务一】:大诗人屈原通过提问请学生回答有关屈原的事迹,教师再对屈原生平作总结,通过师生共同赏析屈原诗歌让学生了解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正是他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才让中国人民如此爱戴,并让学生回答今天纪念屈原的方式;通过赏析《离骚》诗句,教师明确指出屈原所创作的诗歌形式被称为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任务二】:司马迁与《史记》1.过渡:介绍史学著作的体裁: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纪传体2.《史记》体裁、时限、体例指导学生带着“司马迁的生平、生活年代、《史记》的体裁、时限”等问题看书,并请学生完成上述内容。3.《史记》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史记》的历史价值: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裁;为后人研究从黄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还反应出司马迁全面的历史观和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文学价值:《史记》是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对《史记》史学价值、文学价值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史记》的历史地位。4.学史感悟:司马迁最终完成史记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回答:忍辱负重、坚忍不拔;树立远大的志向,不能一遇到挫折就退缩放弃。5.学以致用: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在《史记》中查阅到?【设计意图】强化重要知识点【任务三】:佛教的传入1.过渡:提问: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种宗教吗?再引用乐山大佛像,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佛教的知识(如发源地、创始人、经典、教义)车辐山中学年级学讲案第周星期班级:姓名:22.利用佛教传播路线图,让学生指出佛教的发源地,传播路线:古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3.传入中国的时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4.佛教教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忍耐、顺从、修道行善,来世便可得到幸福提问:为什么佛教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教师引导学生从教义上分析统治阶级:麻痹人民,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劳动人民:寻求心理安慰,心理寄托5.佛教的影响: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让学生明确佛教的传播在建筑,艺术、社会生活中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道教的兴起过渡:展示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青城山图请学生看书回答道教兴起的时期、教主、教义1.创立的时期:东汉时期2.教主:老子—太上老君3.教义: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今生的成功4.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并结合课件展示)建筑:城隍庙、青羊宫等;科技:火药的发明;生活:气功、太极拳、豆腐等5.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如何区分认识正统宗教和邪教?教师引导得出:邪教的根本点在于具有反世俗生活和反国家性。如“法轮功”,以各种非法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害人夺命。我们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打击邪教,维护社会的安定。【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二、【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学情况,互学、问学、“教”学,解决自主学习任务(重点解决红笔标注部分任务)。三、【交流展示】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前面学习成果。四、【质疑拓展】(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解决有不同意见及未解决问题。(二)拓展练习—开动脑筋做一做,共同完成下面任务:五、【检测反馈】(一)闲庭信步(二)小试牛刀六、【小结反思】1、本节课我掌握了以下知识:2、我还有以下知识没有解决(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