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瓜病害手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黄瓜病害1.黄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该病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可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1)典型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功能叶、卷须、蔓和花梗,老叶发病重。发病初期,病叶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不断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病斑,病斑黄褐色。潮湿时背部长出紫黑色霉。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叶缘卷缩干枯,仅留叶心。图1黄瓜霜霉病叶正面典型症状图2黄瓜霜霉病叶背面典型症状图3黄瓜霜霉病叶正面后期症状图4黄瓜霜霉病叶背面后期症状(2)发病原因及规律病原为古巴假霜霉。周年种植黄瓜的地区,病原在病叶上越冬越夏。北方冬季不种黄瓜的地区,病原随季风从邻近地区传播而来。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叶面没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发和侵入,病害就不会发生。温度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内通风不良,湿度高,结露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原的萌发、侵入;叶面有水滴或水膜,病害易流行。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病害发生加重。(3)防治措施a)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后播种。b)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无菌沙土或基质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与南瓜进行嫁接换根栽培,增强抗病性。苗期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合理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钾肥,并采取叶面追肥,定期喷施0.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水溶液。苗期应该尽量少浇水,同时采取滴灌技术,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结瓜后及时打去底部老叶,增加田间通透性。保护地栽培,在采摘期要尽量少施药,采取控制温度和湿度来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棚内局部发病重,但瓜秧较健壮,可以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将棚封严,迅速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升高至42~45℃,2小时后通风。c)药剂防治。苗期和生长前期,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用药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天1次药,共喷洒4~6次。保护地栽培,每亩可用45%百菌清烟剂250g,分别均匀放在垄沟内,然后将棚密闭,点燃烟熏。出现中心病株每亩用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4~5g,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40g,或18%霜脲·百菌清悬浮剂150~155g,加水喷雾。2.黄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又称黄瓜萎蔫病、黄瓜死秧病,是瓜类作物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黄瓜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80%~90%,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因病情的轻重和发病期的早晚而异。(1)典型症状该病有潜伏侵染的现象,在苗期,病原即可侵染幼苗,但到成株期开花结果后,植株才表现出症状。发病初期,叶片逐渐发黄,随后叶片由下向上凋萎,似缺水症状,中午凋萎,早晚恢复正常,3~5天后,全株凋萎。病株的主根或侧根呈褐色腐烂,极易拔断,或瓜蔓基部近地面3~4节处开裂流胶,开始出现黄褐色条斑。在高湿环境下,病部常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产生。图5病株萎蔫图6病株主根腐烂,溢出琥珀状胶质物(2)发病原因及规律病原主要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在未腐熟的肥料和种子表明越冬。播种带菌的种子,苗期即发病。地上部的重复侵染主要从整枝或绑蔓引起的伤口侵入。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发病多,且雨水利于病原传播。土壤、肥料、种子带菌是发病的重要条件。(3)防治措施a)种子带毒。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后洗净催芽。b)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田间菌源量。在结瓜后,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但切忌大水漫灌。夏季中午前后不要浇水。多中耕,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株根系茁壮,提高抗病能力,但要注意减少伤口。利用南瓜根系发达,对黄瓜枯萎病原有较强抗性的特点,可用南瓜做砧木,黄瓜做接穗,进行嫁接换根。c)药剂防治。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kg,与100kg细干土拌匀后,施与定植穴内。发病前或发病前期,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200倍液灌根,每株用量250ml,每7~10天灌1次,连灌3次。3.黄瓜炭疽病黄瓜炭疽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秋茬生产受害较重。(1)典型症状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圆形或纺锤形斑点,渐变为黑色圆形斑,有时具黄色晕圈和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穿孔;潮湿时,病斑正面生粉红色粘稠物或黑色小点。茎蔓和叶柄受害,初为黄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呈褐色圆形凹陷斑,凹陷处常龟裂,潮湿时生粉红色粘稠物。图7黄瓜炭疽病典型症状图8黄瓜炭疽病发病后期病斑处容易穿孔(2)发病原因及规律病原为瓜类炭疽菌。病菌主要菌丝体和拟菌核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种子表面附带的菌丝体也可越冬。病菌还可在温室或大棚内旧木料上腐生。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由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盘再产生分生孢子,经流水、雨水、昆虫或人为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适温下相对湿度为87%~95%时,潜育期只有3天;湿度低于54%不发病;温度高于28℃时发病也较轻。(3)防治措施a)种子带毒。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后洗净催芽。b)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可以减少田间菌源量。在结瓜后,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但切忌大水漫灌。夏季中午前后不要浇水。多中耕,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c)药剂防治。较为有效的药剂有阿米西达、代森锰锌、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多福合剂和炭疽福镁等。保护地还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公顷使用3.75~4.5kg。4.黄瓜细菌性角斑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又称角斑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及华东普遍发生,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的保护地黄瓜和华北春大棚发病严重。危害严重时,病叶率可达70%左右,是保护地黄瓜重要病害之一。在黄瓜生长季节,该病常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从而加重危害。(1)典型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先是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叶背面无黑霉层,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果实和茎发病,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果实上病斑可向内发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果实软腐有异味。图9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典型症状(2)发病原因及规律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病原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存留在土壤中越冬,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带菌。病原通过水溅或其他接触,从幼苗子叶或真叶水孔或伤口侵入。连茬或连套种植,以及根茬过多,施肥未经充分腐熟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棚室内湿度过大,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有利于病原的扩展和蔓延。温度20~28℃,相对湿度大于70%,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则发病快。另外,棚室前缘及棚内低凹处和有水滴处,往往形成发病中心,连阴雨天往往造成较高的发病率。(3)防治措施a)种子消毒。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或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b)农业防治。选无病田、无病瓜留种。注意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温度,增加光照。增施腐熟有机肥,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发育。推广使用高垄、覆膜、暗浇水的栽培技术。注意适当轮作,清除病残体,及时翻晒土壤。c)药剂防治。常用农药还有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mg/kg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3%中生霉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保护地也可每亩每次喷洒5%百菌清粉剂1kg。5.黄瓜生理性萎蔫(1)典型症状生理性萎蔫对产量影响较大。黄瓜从定植到结瓜,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但有时在中午特别是晴天中午植株叶片出现萎蔫现象。初时只是植株中、下部叶片白天萎蔫,但到夜间可恢复。如此反复几天后,植株全株萎蔫且不能恢复,生长势减弱,结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2)发病原因及规律该病主要是由于种植黄瓜的地块低洼,雨后地面长期积水,或者长期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中缺氧,造成根部窒息所致。另外,嫁接黄瓜嫁接质量差,或砧木和接穗亲和性不高或不亲和时,也会发生生理性萎蔫。(3)防治方法a)选择地势高、干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黄瓜,切忌选择低洼地,如需在低洼地种植黄瓜,一定要采用高畦栽培方式。b)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和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c)遇高温、大风天气,特别是当空气较干燥时,应适当增加浇水量。d)嫁接时确保砧木和接穗能很好地亲和6.黄瓜畸形瓜和苦味瓜病(1)发病规律曲形瓜:产生曲形瓜有生理或物理原因。生理原因多因营养不良,植株瘦弱造成,如光照不足、温度、水分管理不当,或结瓜前期水分正常,结瓜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或伤根,病虫为害引起。尤其是高温,或昼夜温差过大过小,光照少,地温低等条件易发生。有的花期子房就表现出弯曲状态,随幼果长大弯曲加重,曲形瓜在最初或最后的果穗发生多。此外,雌花或幼果被架材及茎蔓等遮阴或夹长等物理原因也可造成畸形果。尖嘴瓜和大肚子瓜:早春保护地中传粉昆虫少,黄瓜不经受粉,也能结实,这是单性结实,没有种子。这种瓜营养条件好,能发育成正常果实,反之则形成尖嘴瓜。当雌花受粉不充分,受粉的先端先膨大,营养不足,或水分不均,就会形成大肚瓜。有的在营养充分情况下,仍发育成正常瓜。有时高温持续时间长,黄瓜果实因高温为害也成畸形怪状。细腰瓜:当营养和水分有时好,有时供应不正常,反应在同化物质积累不均匀,就会出现细腰瓜。此外,黄瓜染有黑星病,或缺硼,也会出现畸形瓜。苦味瓜:有些黄瓜出现苦味,这是由于苦味素(CloH2805)在黄瓜中积累过多所致,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或磷、钾不足,特别是氮肥突然过量很易出现苦味,黄瓜对氮磷钾吸收基本遵循5:2:6的比例,否则就会出现生育不平衡,造成徒长,或出现座果不齐或畸形,或在侧枝上,弱枝上出现苦味瓜。此外,地温低于13℃,细胞透过性减低,致养分和水分吸收受抑,也会出现苦味或变形。棚温高于30℃持续时间过长,致同化能力减弱,损耗过多或营养失调都会出现苦味瓜,有时棚内或土壤湿度过大形成生理干旱苦味素易在干燥条件下进入果实。苦味还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多。(2)防治方法(a)发现畸形瓜及时摘除。(b)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分管理。(c)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或喷洒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或氮磷钾按5:2:6比例施用,喷洒喷施宝每毫升加水11~12升。(d)种植无苦味的品种。(e)注意温度管理,避免温度低于13℃,或长期高于30℃,湿度尽量稳定,避免生理干旱现象发生。(f)提倡施用农家宝、迦姆丰收植物增产调节剂等。二.番茄病害1.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夏疫病,是番茄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年份茎叶发病率在10%左右,流行年份或重病田可达100%。(1)典型症状各生育期均有发病,可为害叶片、茎、花、果等,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暗褐色,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造成叶片早枯。茎部发病,多在分支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病斑,病斑不规则形或椭圆形,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出现黑褐色近圆凹陷的病斑。果实成熟期则主要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表面着生黑色霉层。图10番茄早疫病叶片发病症状图11番茄早疫病茎部发病症状图12番茄早疫病果实发病症状(2)发病原因及规律病原为茄链格孢。病原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病原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湿度80%以上,温度20~25℃最易发病。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易发病。春季保护地栽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