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海拾贝:炮制对中药材成份的影响2016-1-1707:57来自:愚公想改行发布者:绿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方法。中药加工炮制之目的有四:一是消减毒性,二是增加疗效,三是改变归经,四是便于制剂与贮藏。如半夏,辛散温燥有毒(神经毒性)。临床大都经炮制后使用,分为法半夏、姜半夏、童子尿半夏。用盐卤、生石灰炮制的法半夏,用于健胃。经童子尿炮制的半夏,主治跌打损伤、胃里咳血。姜半夏则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而生半夏则是催吐。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据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炮制对中药材成分有着很显著的影响(以下内容源于本人1988年参加工作初的工作学习笔记,原文依稀记得是刊登在七十年代《中草药》杂志上)。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中药材的影响生物碱是一类含氮有机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味苦。炮制此类中药材常用的辅料有醋、酒两种。醋,呈弱酸性。可使生物碱成盐而易被水煮出(溶水性),增强疗效。切记:炮制用醋应为发酵米醋。如果用工业醋酸或食用醋酸配制的食醋,都有一定的毒性。酒,弱极性。可使生物碱游离其内,便于煎出有效成份。另外,含水溶性生物碱的中药材(如槟榔),在切片浸泡时,能溶水而药效损失,故应改进浸泡方法。二、炮制对含甙类中药材的影响甙系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上的羟基与非糖分子中羟基(或酚基)失水缩合而成环状缩醛衍生物。含甙类成份的中药材常有与其共存的一种酶(俗称酵素。在一定温度下具活性,可使甙水解成糖与甙元)。加热时,酶凝固而失去活性,尽而保存了甙不被酶解,保证了药效。甙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可减低甙含量,同时,增加了成分复杂性,故一般不用醋炮制。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材的影响挥发油具芳香气味,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油迹,多比水轻,易溶多种有机溶剂和脂肪油中,在70%以上的乙醇中全溶,,极少溶于水。含挥发油成份的中药材多以生用为宜。但有些需要经炮炙减少油分,缓和药性或除去某些挥发油副作用,以改变药性。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材的影响鞣质是来在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实属甙的一种,味涩。在医疗上常作为收敛剂。具止血、止泻、抑菌,保护粘膜作用。有的也可用于生物碱及重金属中毒的化学解毒剂。鞣质能溶于乙醇,故用黄酒炮制能增强疗效。因其能溶水,尤其是热水,生成胶状液,故若用于制备液体制剂,尽量少泡多润,不用热水泡洗。鞣质遇铁反应,生成鞣酸铁盐,影响药物质量。故炮制时忌用铁器。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材的影响酸味果实中含有机酸类成份较多。低分子有机酸多能溶于水,所以若用于制备液体制剂,要少浸多润防止有机酸流失,影响药效。另外,有机酸一般加热易被破坏。对铁、锌等金属有腐蚀性,故炮制有机酸含量较高药材时,不宜在铁、锌等金属容器,以防变色变味。六、炮制对含树脂类药材的影响树脂常与挥发油存在于检物组织树脂道及导管中,呈透明的棕黄色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浓乙醇、醚及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在医疗上常作防腐、消炎、镇静、解痉、活血和止血剂。如牵牛子中的树脂有强泻下功效,热炒后,部分树脂破坏而使泻下作用缓和。七、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油脂分植物油脂与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多存在于植物种子内;动物油脂可由动物脂肪经熬炼而得。二者所得油脂常具润肠致泻作用。为防止其作用过猛或医疗上不需润肠通便作用时,常采取油制霜的方法。八、炮制对含无机成分中药材的影响无机成份多存在于矿物和介壳类药物中,植物药中也含有一些无机盐类。此类植物药不宜水制。矿物与介壳类常采用烧煅或煅红醋淬之法,在化学性质上也相应有所改变。一般,经煅烧后除使药材进一步纯净外,有的可增强收敛固敛作用。九、炮制对蛋白质、氨基酸类药材的影响某此药材所含植物蛋白是有毒成分,常加热煮沸以降低毒性。蛋白质是一类大分子胶体,多可溶水,呈胶体溶液。一般煮沸后由于蛋白质凝固而不再溶水,以除去。氨基酸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故不宜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以免影响药效。氨基酸还可与单糖类在少量水分存在下产生化学变化,成环状的杂环化合物,这是一类具特殊香味的类黑素,所以药材中,稻芽、麦芽等经炒后变香而具开胃消食作用。炮制乃传统中药技术的核心,在过去,炮制技术常作为一家老字号药房的核心机密而不外宣。炮制不得法,轻则减效,重则害命。因此,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一直传承至今。然而,中药行业的现状则是,中药炮制虽有标准,但大多对其重视不够,精于此术者更是少之有少,大多炮制流于形式,或炮制“不到家”,甚至不炮制。这直接导致中药在临床使用中疗效大打折扣,甚至偶发因服用了炮制不当中药材而使患者中毒的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