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电子政务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上)威海市电子政务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省信息办电子政务指南的要求,在“十五”期间完成:一是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二是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三是开发建设重要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四是开展网上咨询和审批服务、五是基本建立威海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六是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工作。威海电子政务工程,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横向区域性政府管理体系为主导,兼顾垂直行业管理体系。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本方案充分考虑利用了政府各部门已有软件系统、硬件设备,节省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工程的技术选型具有:实用性、先进性、集成性、开放性、安全性、容错性、高效率、易维护性、采用WebService多层体系结构等特点。威海电子政务的技术规范包括:网络构造规范、政务数据资源交换规范、安全体系规范、各类指标体系、运行管理规范、系统建设开发规范等。威海电子政务工程根据国家和省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政务通信专网、电子政务平台、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以及七大数据库和十二大信息系统。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应分期实施,拟定一期工程完成和启动以下部分:政务通信专网、政务平台、安全备份中心、三大数据库及十二大系统中的政府办公业务资源、政务决策服务、多媒体增值服务三个系统。威海电子政务专网采用星形加环型拓扑结构;采用光纤千兆以太网作为主干网,使用快速以太网作为各委办局的网络分支。网络传输协议为TCP/IP。结合虚拟网技术的网络平台方案,可提供10M到桌面的带宽,既能传递数据,又能传递实时的多媒体信号。为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方案》提出网络安全性要求包括:建立访问控制防火墙、使用VPN以及数据加密技术、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建立有效的账号管理和访问授权体系、采用基于网络的多层次的病毒防护策略、由容错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相辅相成、中心机房建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政上的管理规章制度要求等。根据国务院《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威海电子政务专网中的内容不涉及保密文件。因此,专网与公网只作逻辑隔离。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VPN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技术、登录控制技术、实时监控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制定紧急响应预案等。软件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包括:用户权限限制、用户名和密码封闭性、系统对用户错误登录的次数限制、留痕功能、屏蔽用户操作错误、错误提示的准确性、错误不能导致系统异常退出、输入数据有效性检查等。威海电子政务软件兼容性要求包括:操作系统兼容性、异构数据库兼容性、新旧数据转换、异种数据兼容性、应用软件兼容性、硬件兼容性等。威海电子政务软件测试要求包括:易用性测试、稳定性测试、Web应用服务器测试、其他测试等。威海电子政务软件文档要求包括:用户手册的完整性、用户手册的描述与软件实际功能的一致性、用户手册的易理解性、用户手册提供学习操作的实例、用户手册的印刷与包装质量。威海电子政务培训计划包括:管理、技术和公务员培训三部分。要求系统集成商应确保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响应,应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并获得了有关资格认证的服务队伍;除了邮寄、电话、传真通信等手段,还可获得在线的、个性化的服务支持。威海市电子政务工程计划分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从2003年1月到2003年12月,主要任务是建成政务通信专网、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启动经济信息等七大数据库和城市通卡、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政府办公业务资源、政务决策服务、和多媒体服务三大信息系统,在市直30个委办局试运行。工程预算约为2580万元。三市三区的电子政务工程,在市信息办(市信息产业局)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自行组织实施,工程费用由各市区自行解决。该工程的承建单位,准备从技术力量雄厚且具有垫资建设能力的公司中,通过招评标的方式确定。要搞好威海电子政务,重点在领导,关键在协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除了资金、技术外,必须进行配套的政务流程改革和整合,重组优化各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为此要求成立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领导小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的某些功能或者某些技术必然要不断更新,从外地的电子政务实施经验看,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有持续的努力,电子政务建设才能够取得成功;必须建立一套电子政务持续发展机制;方案建议把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城市建设预算中。一、建设总目标、主要作用和指导原则(一)总目标威海电子政务的总目标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消除政府的界限,使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取得政府的信息和获得政府的服务;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沟通,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增强为群众办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威海电子政务工程,不是简单建立各政府部门的网站,而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横向区域性政府管理体系为主导,兼顾垂直行业管理体系,重组优化各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一站式”加“一网式”的服务。威海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的目标是:到2003年,初步实现市直政府机关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运行,市直政府机关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主要部门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到2005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威海市政务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二)主要作用威海电子政务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政府和公务员之间、政府和政府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政府和市民之间的联系纽带。使政府服务方式由传统的手工方式,转变为手工方式和电子政务方式并存,并最终过渡到完全的电子政务方式。(三)指导原则威海电子政务在建设上,各系统要联合建设,共同开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管理上,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体设计、系统建设、集中管理、分步实施。在技术上,要高起点,开放式,可扩充,易升级。最终要实现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条块协调、整合发展、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目标。二、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一)应用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关系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是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类新标准、新技术不断出现。故此,在构建威海电子政务时必须处理好应用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关系。应用体系就是在电子政务系统运转过程中由各级管理者和使用者所构成的管理体系以及其中的各类工作模型和处理流程,应用体系实际上也是推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效能的动力源泉。而技术体系则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手段和依据,其中包含实现电子政务所必需的各类网络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各类协议和接口标准等。在威海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应用体系的构筑是整个电子政务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而实现电子政务的一些具体的技术体系则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手段,不应作为设计、实施威海电子政务的核心依据。(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1、系统设计:以系统设计思想指导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从系统需求出发,保证系统规划、实施方案的可行性。2、技术先进:设计要符合技术发展的潮流,使系统依据的基本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一定的先进性。3、灵活应用:方案的设计要有技术的延续性、灵活的扩展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及良好的用户界面,注意分布实施的可操作性,保证前期投资的有效和后期投入的接续,最大限度的保证其继承性和经济性。4、经济合理:保证投资效益,在既满足业务需求又考虑到今后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投资,同时充分考虑系统软件、各类硬件、网络平台投资上的均衡性。5、支持面向电子政务系统的统一安全框架:提供面向电子政务系统,全面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核心技术自主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能够适应国际互联网、政务专网等多层次的安全要求。6、支持跨平台、异构数据资源的应用集成:采用先进的中间件技术,提供面向多类异构操作系统、异构数据资源的集成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已有的各类应用体系和数据资源,节省政府投资。7、支持多类分布应用体系:充分支持各类分布式应用体系的开发、构建,支持面向各类纵横结构行政体系的应用系统构造。8、支持应用模块的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支持应用层的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能够较完善地解决当前政府工作改革、机构调整、行政提速所导致的应用系统开发的困难。9、优先选用国产设备,以及有自主知识版权的国产软件:以解决系统的安全问题,发展民族信息产业。(三)设计原则和系统集成原则1、实用性:根据系统需求出发,按照系统投入结合具体运用和威海实际来设计系统,最大限度的满足各项功能要求,确保实用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2、先进性:系统要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既保证系统实现的功能,又保证系统在未来的五年内,其技术仍能满足应用发展的需求。3、集成性:系统的各个部分,既要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又能实现相互之间必要的信息交换,可实现自上而下、集中统一的网络、设备监控和管理。4、开放性:系统设计采用的各项设备(软、硬件)均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符合开放性原则,组网使用的技术要与技术发展的潮流吻合,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技术延伸性,与日后的技术应具有良好的亲和性。5、安全性:必须保证系统和信息的高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整个系统受到有意、无意的非法侵入而造成系统破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6、容错性:根据设备的功能、重要性等分别采用冗余、容错、备份等技术,以保证局部的错误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7、高效率:采用新技术和稳定的设备,将整个系统的信息流量维持在一个均衡高效的指标内。8、易维护性:系统的管理、维护和维修应具有简易性和可操作性。9、采用WebService多层体系结构:应用服务应架构于中间件之上,客户端通过统一的浏览器界面访问整个系统,保持接口统一、访问简单、易升级、易扩充的特点(四)系统建设规范威海电子政务是一个内含多种应用系统的集成体系。各类应用系统彼此作用,相互链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数据、信息流处理体系。由于各类应用系统在应用范围、构建方式、系统结构、数据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平稳、高效的运行存在较大的影响。消除这些影响的重要措施就是采用统一的规范来开发建设各个应用系统。这些规范包括:网络构造规范。包括:政务网网络设计建设规范、网络设备选用及安装管理、政务网互联协议规范等。政务数据资源交换规范。包括:公文信息数据规范、数据交换方式指南、信息资源存贮规范等。安全体系规范。包括:安全策略制定规范、物理层安全建设规范、网络安全规范、信息安全规范、数字证书管理规范、应用系统安全规范、系统管理规范、应急系统构建规范等。国内主要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公安部主持制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各类指标体系;运行管理规范;系统建设开发规范等。以上规范有的已有相应的国际、国内标准,我们需参照执行;另外一些应在具体工作中由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方共同制定并执行。三、系统主要内容(一)总体内容《方案》的主要建设内容规划为:一个专网,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七大数据库,十二大系统。鉴于工程庞大复杂,涉及很多部门,整个工程拟分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政务通信专网、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启动政务动态等三大数据库,基本建成政府办公业务资源、政务决策服务等信息系统,在市直30个委办局试运行。1、政务专网主要为我市党政机关提供政务数据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该专网采用VPN(虚拟专网)组网方式,党政机关各部门的日常办公均在这个相对封闭的政务专网上进行,并通过设在中心机房唯一的互联网出口(独享100M)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2、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它是通过在全市各部门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接口技术,为已建或在建的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实现信息共享。3、安全监控和备份中心它包括安全监控、应急支援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三部分。安全监控部分是通过安装统一的防火墙、建设统一的安全数字认证(PKI)系统等,为电子政务和今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