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石?(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1)唯物史观——哲学基础: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剩余价值学说——经济学基础: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1.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2.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来源。3.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2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3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3)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对“抓住重点”就是一点论,“二者兼顾”就是均衡论的理解?(1)抓住重点是指在考察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同时承认非重点的存在,并非一点论。二者兼顾是指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有重点的兼顾,并非均衡论。5矛盾动力原理及其意义?(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心原理及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二者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无时不有)。这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二者相互联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一方面,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个性包含着共性,没有不包含共性的个性。③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因此,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2)意义: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7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1)量变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意义:(1)坚持适度原则(2)注重量的积累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方法论意义?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应从肯定中看到否定,从同一中看到对立;同时又要从否定中看到肯定,从对立中看到同一.而“历史复古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论”等均是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和做法,应该抛弃。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涵义及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是人民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2)关系:(1)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10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意识的起源证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意识的作用(一)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的意识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二)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指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11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因及意义?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2)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任何真理,在它的内部都必然地包含着假理,任何真理都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一定的条件它就成了假理.这就是任何真理都具有的相对性.任何真理在它作为真理时,它的内部所包含着的真理部分是主要的,这一点就是真理的绝对性.任何真理的内部都是包含着这种绝对性的.因此,任何真理都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意义: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13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方面的异同点?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区别:①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他全面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这种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认识史上的变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应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应具有创造性,人对对象的反映过程,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的分析、选择、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应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意义?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正确而充分的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在当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15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主要表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自始至终。它包括三个环节,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为基本的矛盾。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③社会基本矛盾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由其作用的内容可知其表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生产力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的发展,如: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最典型的就是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包括所有制、分配形式、人在生产中的地位这三者的变化,如:对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最典型的就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③上层建筑的改革甚至革命,这个就更好理解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体制的改革,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等等,都是的。1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实践中,特别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2、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3、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17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同群众实践结合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②青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二、价值规律的作用⒈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作用)⒉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⒊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对生产者起物质鼓励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19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