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的运动过程中。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边缘效应: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内物种数目与相邻群落之间的差异或增多的现象。景观生态学上斑块的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特征。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称为孔隙度。它是本底中斑块密度的量度,与斑块大小无关。漏斗效应:人们常见的在半岛顶端,动物路径密度高的现象。弯曲度: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与沿廊道的移动有关。本底: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复合种群分为五类:经典型(或Levins)复合总群,大陆——岛屿复合种群,斑块型复合种群,非平衡态型复合种群,混合型复合种群。“景观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的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斑块按起源分有四种类型,分布是残留斑块、干扰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人为引入斑块。动物的运动方式分为三种,即巢穴内运动、疏散运动和迁徙。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廊道的作用有:生境,传输通道,过滤和抑制作用,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源或汇。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原因有三种,即非物质的、物质的和人为的。景观功能是指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简述等级斑块动态范式要点。答:(1)生态系统是由斑块镶嵌体组成的巢式(或包容型)等级系统;(2)系统动态是各个尺度上斑块动态的总体反映;(3)格局——过程——尺度观点;(4)非平衡观点;(5)兼容机制(incorporation)和复合稳定性(metastability)概念;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功能。(1)通道或廊道作用。景观中的许多流,如物种流、物流是沿景观边界流动的,此时的边界相当于廊道;(2)过滤或屏障作用。穿越景观边界的流在质、量和速度上会受到影响(3)源的功能。生态流自一个景观的边界向另一个景观单元的净流动,起到源的作用。(4)汇的作用。景观边界可以汇集生态流;(5)生境的作用。景观边界往往是外部种的栖息环境类型。Forman和Godron提出的景观生态学一般原理。(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2)生物多样性原理;(3)物种流动原理;(4)营养再分配原理;(5)能量流动原理;(6)景观变化原理;(7)景观稳定性原理。简述景观异质性。答:景观异质性指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侧重于三个方面:(1)空间异质性:景观结构在空间分布的复杂性;(2)时间异质性:景观空间结构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景观动态变化;(3)功能异质性:景观结构的功能指标,如物质、能量和物种流等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基于斑块特点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要点。(1)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多(2)完整比破碎好(3)尽量减少隔离度(4)簇状比线状好(5)走廊连接(6)圆形较好;简述景观斑块按起源分类的类型。(1)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是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2)残存斑块: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造成的,与干扰斑块一样,其周转率也都较快;(3)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4)引入斑块。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入斑块。又包括种植斑块跟聚居地。;简述景观廊道的结构特点。(1)弯曲度:廊道中两点间的实际距离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2)连通性:单位长度廊道中中断数量来度量;(3)狭点:廊道中的狭窄处;(4)结点:两个廊道的连接处或一个廊道与斑块的连接处;(5)廊道的内部特点。简述孔隙度的生态学意义。(1)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2)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指导意义的因素。孔隙度低表明景观中有边远地区存在,这对需要边缘生境的动物很重要(3)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适宜的孔隙对觅食及育后复原(4)采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5)人文地理中,研究住宅与村庄孔隙的分布十分重要。Forman&Godron(1986)提出的景观元素类型。(1)分散的斑块景观:以一种生态系统或一种景观要素类型作为优势的本底,以另一种或多种类型分散在其内(2)网状景观: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占优势(3)交错景观: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但共有一个边界(4)棋盘状结构:由相互交错的棋盘状格子组成。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1)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或者不寻常的地物(2)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3)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论述景观生态学之北美学派与欧洲学派的区别及发展动向,并分析我国的景观生态学发展有何启示。答题要点:(1)北美景观生态学派重点研究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除对人类占优势的景观和原始自然景观都研究。(2)欧洲景观生态学派广泛应用于规划、管理和政府决策等方面,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3)深入叙述对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启示我国现在的景观生态学发展重点在生态农业、农林复合、生态恢复、生态工程。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结合专业运用。答题要点:“景观”具有不同的含义。(1)美学上的含义。与“风景”、“景色”、“景致”等同义,从美学观念和身心感受出发来认识景观的特征,着重于从外部形态特征上把握景观的整体属性。如风景画。(2)地理学的含义。是指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双重含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3)生态学的含义。直观的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空间尺度为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狭义的景观是在任意空间尺度上,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没有地域空间范围的限定,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三个方面含义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作为生态规划工作者,景观的概念应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同时理解。首先,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都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同时具有美学方面的特征,规划工作中从生态学含义来分析才能把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得以应用。试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答题要点:(1)概念景观类型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性,常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优势度等来表示。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物种的丰富度(物种多少)和均匀度(每个物种的多度)。(2)总体关系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常常呈现正态分布的关系。(3)深入叙述在同样面积的前提下,当在景观类型少时,斑块多为大的均质性的斑块,边缘生境比例较小,所以,较小边缘物种不多,主要为内部种,但内部种因斑块类型少而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物种多样性低;随着类型或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率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和斑块数目增多,景观破碎化,导致斑块内部种向外迁移或局部灭绝,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最后,存留的小斑块只适宜特殊的物种,维持着低的物种多样性。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答题要点:(1)组成景观的基本空间单元或结构单元为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是与周围环境(基质)有所不同的非线形地表区域。斑块的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有差异。廊道是两边与基质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土地。廊道的结构特征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基质的相互作用关系。廊道常常相会交叉形成网络,使斑块、廊道和基质的相互作用复杂化。基质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也最大的景观要素。(2)斑块-廊道-基质的组合是最常见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称之为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它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描述这些基本空间单元的组合结构特征,可对景观格局进行量化,进而与生态过程相联系,研究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它们在时间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