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政治生活期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备课资料——必修1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单元综述: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学法指导: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要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整体线索。要注意运用政治、地理、文学等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重难突破: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及特点: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中国古代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特点:(1)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3)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原因:(1)处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恐惧,调整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2)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的需要。(3)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它来安定社会、兴修水利、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等。要点训练:一、选择题: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备课资料——必修12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3、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4、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6、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7、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B、地方制度上C、皇帝权力上D、根本目的上8、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9、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D、削弱地方权力10、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D、枢密院和宣政院11、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12、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13、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1)(2)B、(1)(3)C、(2)(3)D、(2)(4)14、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备课资料——必修13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15、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赵翼《蘑曝杂记》请回答: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17、地方割据不利于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结合所学,请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战国长时期诸侯割据,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什么?(2)西汉出现了王国问题,其历史根源是什么?后来是怎样解决的?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备课资料——必修14(3)有人根据上述思考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古代的地方割据都是因为分封制的结果。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参考答案1—5、BACDA6—10、BBBDB11—15、BACDD16、(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消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只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7、(1)分封制度下,诸侯势力膨胀,超过周王室。(2)西汉初分封的王国,权力很大,其势力发展日益威胁中央。景帝至武帝逐步消弱王国势力。(3)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因为地方节度使势力的膨胀。地方割据的根源是地方势力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单元综述: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明珠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学法指导:1、突出两个重点:(1)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2)中国人民如何不屈不挠的抗争,乃至最终区的反抗帝国主义的胜利。2、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一方面在分析具体事件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人民反抗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把历次战争及人民的抗争联系起来分析比较,理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屡次失败而抗日战争却胜利的原因。3、注意与时政热点问题联系:对于日本近代侵华方针、政策,侵华暴行,注意结合目前日本政府对战争的认识进行深层次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得出历史的教训。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备课资料——必修15重难突破: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近代以来列强屡次侵华,不同时期侵华的特点也不相同。(1)19世纪至60年代:列强侵华开始的阶段,主要侵华国家是英、法,其次是美、俄;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逐步增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3)一战至二战期间:每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侵华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抗日战争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即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