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大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析论述题1.《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四个主要人物帝龙、玛丽、杰米和埃德蒙,每个人各有怎样的麻烦,烦恼和痛苦?你觉得他们如此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作者用这个剧本,袒露了自己家庭的隐秘。四幕剧,四人在爱与恨、同情与厌恶、责难与宽恕、自怜与自恨、希望与失望、梦幻与清醒的交织中从清晨到黑夜。出于爱的动机,导致恨的结果。总体来说,他们每个人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孤立产生的,而是与家庭中的成员紧密相关的。帝龙的烦恼和痛苦来源于三方面:首先是对于贫穷的恐惧。帝龙小时候就一直处于贫穷的状态,他再也不想过以前的苦日子,所以一直视钱如命,拼命赚钱。接着是对于妻子的那种愧疚感,由于当初自己贪便宜请了庸医而导致妻子染上毒瘾。最后是对于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不甘心和后悔,他是一个充满天赋的戏剧演员,但是因为报酬更高的商业剧而放弃了演出自己喜欢的角色,他的梦想是成为出色的莎剧演员,而他最终也只是一直扮演着一个单一的角色,与梦想越来越远。玛丽的痛苦来源于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也可以说她的痛苦来源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她的孩子,丈夫吝啬至极,大儿子毫无建树,小儿子疾病缠身这些都让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的痛苦还来源于对于过去的无法自拔,美好的过去与现在的悲剧的生活的差异更让她无法接受。她放弃了年轻时想要成为一名修女的理想,她的心里是空虚的,毫无寄托的。她将自己寄托于毒品,流连于幻想的迷雾之中。杰米,作为长子,他的烦恼来源于自己也来源于家庭。他爱他的家庭,爱父亲和母亲,爱自己的弟弟,但是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的他,选择了自我堕落的方式吸引父母的关注,而自己也就真的一事无成了,也没有得到预期的家人的关怀,反而愈演愈烈。对于弟弟,他是一种爱恨交织的感情,一方面他真心希望自己的弟弟有所成就,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弟弟的成功使他自己看起来更失败。埃德蒙,作为幼子,他的烦恼来自于自身的疾病、自己的理想和家庭。他是一个有理想,有冲劲的青年,但是不幸染上恶疾,只能呆在家中疗养,自己的理想也好像变得遥不可及。而对于家庭,父母对于他的期望很高,这也让他束手无策,对于自己母亲的嗜毒行为也是嗤之以鼻。我认为他们悲剧的根源是由于逃避现实。他们想要理想的生活却没有试图去面对现实,改变现状,而是通过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一点可以从“雾”这个意象中可以看出。朦朦胧胧的雾把现实世界变得模糊生活于其中的人可以隐藏自己。玛丽喜欢“雾”,她认为“雾能使你超脱世界,雾能使世界远离开你,你会感觉万物俱新,一切与往昔不同。”小儿子埃德蒙也喜欢雾。而为玛丽创造“迷雾效应”的是吗啡,注射吗啡后的她活在了理想的生活之中,而为父子三人创造“迷雾效应”的是“杯中物”,他们去酒店喝,在家里喝,用酒麻痹自己。这就是他们悲剧的根源所在。2.请分析《进入黑夜漫长旅程》中女主人玛丽的人物形象;剧终时女主人玛丽手拿一件结婚礼服出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婚礼服对她意味着什么?玛丽是一个悲剧的女性形象的典型,他是悲剧的受害者,同时他又是悲剧的创造者。下面从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人三方面分析玛丽这个悲剧人物形象。一个母亲的形象,她爱他的孩子,她不愿意接受自己孩子生病的事实。对于小儿子的爱更是到了一种溺爱的地步,“你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了,在我的眼中,你还是家中的小宝宝。”“不管孩子干了什么,她都会找话来袒护他。”对于大儿子,或许曾经的不快让她对他有一点偏见,但是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她还是从心底里疼爱他的。而她的两个儿子对于母亲的感情,一方面她们同情母亲被吗啡所控制,他们监视她的一举一动,生怕她再接触吗啡,想要帮助她一起重新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为有这样一个没有自制力的“吸毒鬼”母亲而感到羞耻,他们对她冷嘲热讽,残酷无情。一个妻子的形象,对于自己一见钟情的丈夫,她想从婚姻中获得幸福,但不愿意承担一个妻子应尽的家庭琐事。她一直指责自己的丈夫,指责丈夫给自己的“从来不是一个家”,“有钱一再买地产,但一辈子却没钱给我安置一个家”,痛恨丈夫在自己生孩子时为了省钱请了一个庸医害自己染上毒瘾,痛恨丈夫以酒当药把大儿子杰米培养成了酒鬼。她对于丈夫的这些指责确实是丈夫做得不够好,一个女人的形象,一方面她肉体是活在现实生活中,而她的精神是活在过去的。她认为“过去就是现在,也就是未来啊!”剧开头的场景就写了五十四岁的玛丽楚楚动人,身段依旧年轻优美,可见他年轻时肯定更加美艳动人,不仅是外表,她更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她想要实现个人的价值,想要成为一名修女,想要成为钢琴家。但是结婚之后,他就家庭为中心,想要从家庭生活中寻找存在感,然后现实并不是如此,她的丈夫因为工作东奔西走,本该是一个避风港的家却永远都在漂泊,从未给她带来温暖和依靠,他只能依靠吗啡,活在穿着结婚礼服,谈着钢琴的理想世界中。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一个悲剧的典型,她遵从了当时社会给予她的一种角色定位,如果她当初为了自己而活,没有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做出选择走向婚姻的选择,那么或许她现在会活得更像自己,会更加快乐,有成就感。这样的女性形象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存在,在现实世界中也数不胜数。剧终时玛丽说道“我爱上詹姆斯·帝龙,那一阵感到非常幸福。”剧终时,玛丽说“总觉得丢失了什么东西,非常需要这样东西”,她拖着结婚礼服,旁若无人的回忆着她的过去,回忆着想要成为一个修女的日子,或许结婚礼服就是她丢失的这样的东西的一个寄托,寄托着玛丽的梦想,是一个象征物,是她生活转变的一个重要象征,结婚之前的玛丽安定而舒服地生活着,而嫁给帝龙之后她的生活就是一个悲剧,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十年来她一直珍藏着结婚礼服,因为她感到不能失去它,一旦失去它,她的理想也就破灭了,结婚礼服使他想起的幸福生活与现在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当她吸食毒品之后,梦游般地拖着结婚礼服走下楼的时候,使读者更加感受到了现实的凄凉,是玛丽这个人物悲剧的高潮。3.试分析《进入黑夜漫长旅程》中男主人杰姆士·帝龙的形象男主人公杰姆士·帝龙是一个话剧演员,奔波于各大剧院演出,但却还是碌碌无为,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下面从家庭角色和他的金钱观两方面分析这一形象。从家庭角色中看帝龙这一形象,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父亲。可以从与两个儿子的交谈中,看到一个愿意与儿子袒露心声,一个民主的父亲形象。对于大儿子他虽然“恨铁不成钢”,但是从未放弃过,一直依靠自己的人脉帮助儿子找到工作,虽然用言语嘲讽他,刺激他,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他希望儿子大有作为,不要沉迷于酒色。对于小儿子,他对他充满希望,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当儿子对嘲笑人生的时候,他鼓励儿子“不要太悲观厌世”,而儿子对于父亲一开始是一种鄙视的感情,认为父亲是“吝啬鬼”,一毛不拔,为了省钱,帮儿子找便宜的疗养院,为妻子请便宜庸医,但是当听了父亲从小的艰苦生活之后,对父亲产生的是一种敬佩和理解。作为一个丈夫,他是深爱着妻子的,戏剧开头他认为自己的妻子已经完全脱离了吗啡,认为“这个家又像是一个家了,真像是一个天堂”。他发自内心的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一切都好起来,一切都步入正轨。但是妻子却因为往事而对他耿耿于怀。他对于妻子也有着愧疚之情。这个剧本中,对于帝龙这个形象地另一种塑造是一个所谓的吝啬鬼形象。在工作方面,他早早地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他因为有更高报酬的商业剧而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一直出演一个单一的人物角色,泯灭了他的艺术天赋他也对此感到后悔,一遍遍地吟诵当初的台词。而对于家庭,他更是舍不得花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是将金钱转换为一块块的地产,他认为“手里一切都会丢光”。他这样的金钱观也是由于自小贫困的生活所致,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全怪罪于他。但是妻子和孩子都是对他的这种金钱观嗤之以鼻的。4.乔伊斯为什么将小说第二部分名为“尤利西斯的漂泊”?布鲁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反英雄”形象吗?他能成为斯蒂芬的“精神之父”吗?从总体上说,《尤利西斯》“套用了”荷马史诗《奥德修纪》的框架,无论是人物设置还是小说的内容和情节。作者将小说的主人公布鲁姆与《奥德修纪》的主人公英雄奥德修斯相比拟;将“失去”了父亲的青年艺术家斯蒂芬和勇往直前寻找父亲的帖雷马科相比拟;将放纵情欲的莫莉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潘奈洛佩相比拟。所以显而易见作者之所以将第二部分命名为“尤利西斯的漂泊”也是与《奥德修纪》密切相关,《奥德修纪》中的第二部分就是写了奥德修斯在返乡途中于海上的十年漂泊生活,《尤利西斯》的第二部分写的是主人公布鲁姆离家后在街头的一日游荡,所以说奥德修斯的海上“十年漂泊”对应的就是布鲁姆的街头“一日游荡”,布鲁姆是现代的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由来是“奥德修斯”的罗马文翻译。乔伊斯曾说过“小说的标题是一把钥匙。如果读者熟悉《奥德修纪》就能把我小说的框架,史诗的概念就是在现代生活纷繁混乱的材料上覆盖史诗的形式。”《奥德修纪》就是尤利西斯的潜文本。而对于对于布鲁姆这样一个“漂泊”的形象,如果说奥德修斯是在身体上漂泊,那么布鲁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漂泊,他在寻找自我的归属感,在家里他没有地位,因为妻子要与情人幽会,他只能到街上遛答,那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家;而在社会上,他作为一个犹太人,也不能被这个社会所完全接纳,相比于肉体,他的精神在“漂泊”。“反英雄”是一个与“英雄”相对立的概念,“英雄”给人的印象或许是英勇机智,而“反英雄”则是一种懦弱愚笨的形象。毋庸置疑《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形象,那么在与奥德修斯的强烈对比之下《尤利西斯》中的布鲁姆作为一个事业无成,绕着妻子团团转的庸人形象是一个“反英雄”吗?我觉得其实并不是像表面上所表现的这样的,其实布鲁姆和奥德修斯有着深层次的相似性。他们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所谓的英雄气概。奥德修斯用武力获得成功解决问题,而布鲁姆则恰恰相反,他用一种逃避的方式保护自己,当得知妻子与情人要幽会,他并没有将事情揭穿,做一个“指桑骂槐”的人,而是选择逃离,当在酒店被侮辱时,他只是在言语上捍卫自己,而当要动武时他选择离开,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新型阴性男人的最佳典型”,没有变现出一个男子汉应有的气概,而我看来这可以说是一种“中庸之道”,他用宽容和释怀的态度看待一切,与世无争。并且他还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别人,为有人送葬,慷慨解囊的捐款,看望难产的妇人,帮助醉酒的斯蒂芬等,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好人”,所以我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反英雄”的形象。斯蒂芬这样一个在个人感情和事业上都处于迷惘的青年形象,刚刚失去自己的母亲,又与父亲不和,在事业上想要有所建树又之耽于幻想的他,是苦闷彷徨的。他需要精神上的指引,他在寻找一个精神上的父亲。当醉酒后遇到布鲁姆,布鲁姆在年轻的斯蒂芬身上找到了夭折的儿子的影子,救助了斯蒂芬,两人就此结识。布鲁姆是斯蒂芬的一个榜样。虽然他的生活和斯蒂芬一样不如人意,但是他一直在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生活给予他的痛苦而痛恨生活,还是展现着他美好的人性,宽厚对待妻子,关心孩子,善待他人等,而他的这些行为也是慢慢的感染了身边的人,大家对他的态度也是渐渐转变的,虽然小说结尾没有透露布鲁姆的生活转变,但是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这样的一个人物正是可以给同样处于困窘迷茫的斯蒂芬一种希望和动力,布鲁姆完完全全可以成为斯蒂芬的“精神之父”5.请结合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分析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征(最好能与传统心理小说作对比)传统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1)传统小说追求表现外部世界、刻意描绘人的物质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意识流小说强调人物的主观感受,其反映的焦点是人的内心生活。意识流小说遵循由里及表、由微观到宏观的创作原则。小说中很多地方都是前几句是叙述者的语言,后几句就改为了第一人称,人的内心独白,例如斯蒂芬照镜子的那个段落,“斯蒂芬弯下身去照了照前面的镜子。镜面上有一道弯曲的裂纹,映在镜中的脸被劈成了两半。头发倒竖着。摩里根和旁人眼中的我就是这样的,是谁为我挑选了这样一张脸?。。。”由叙述者的言语自然而然的转变成为主人公内心的独白,(2)传统小说具有完整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