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研究报告南阳市二十一学校历史课题组兰永敦【摘要】本课题研究了多媒体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对象是南阳市二十一学校初中七年级全体学生和历史老师,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结果显示,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而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使用,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平常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共享。【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初中历史运用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教学沿续的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唱到尾”,这也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最真实的写照。这种教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课堂教学容量小(教师需用大量的时间描述情景、写板书等)、学生负担重、效率低下、枯燥乏味(因无法直观感受,而只能更多地死记硬)。客观地说,在科技水平较低下的时代,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这种教法本身也无可厚非。但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这为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多媒体”进入历史课堂后,明显地节约了学时间,减轻了学生负担,增加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借助资源丰富的二十一学校,努力探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完美运用。目前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21、多媒体”进入历史课堂后,明显地节约了学习时间,减轻了学生负担,增加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运用。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直观教具、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等。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历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提问。然而,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理解为简单的问答式,不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甚至有的外行人还大加赞许。事实上,这些是毫无价值的、学生无需动脑筋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低级问题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结果只会造成学生中枢神经的疲劳,久而久之还会严重影响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3、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用了总比不用好,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论是课题情景图还是练习题,一切由电脑完成,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甚至对于那些传统多媒体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用多媒体课件,结果弄巧成拙。课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确定,而不是处处滥用。有的老师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即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学生也因此失去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破3坏了教学结构,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偏离了教学目标,弄得眼花缭乱,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申报立项了《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力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合理、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二)研究的理论基础1、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最优化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内取得这些成效。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课件不仅给传统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由于它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容易为学生接受,有利于分层教学,信息量大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手段,处于教学手段的主体地位。2、人本理论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自主的构建知识结构。那么素质教育理念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就要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因素,4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首要的前提就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三)研究的内容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人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巧妙的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问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进入最佳状态。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有时只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很难叫学生掌握,这样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3、运用多媒体技术,浓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传统的黑板教学,单靠听觉和黑板上平面的视觉,学生获取的信息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运用多媒体,演绎情境,进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巩固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材施教,提高历史课堂高效的的教学效果。4、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更清晰实用的小结和作业5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和课堂小结,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体系,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四)研究的目标1、构建历史课堂教学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全新教学模式。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等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自我学习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研究的对象南阳市二十一学校初中七年级全体学生和历史教师(二)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课题所涉及的理论、实践等方面内容,深入细致了解,收集并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2、调查研究法:调查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的可能性,总结筛选具有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经验、方法的成分,为构建现代多媒体条件下初中历史教与学模式及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经验原型和基础。3、个案研究法: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研究,挑选出一些典型的有利于开展网络教学的内容,然后对它们进行网络环境与整合的教学设计,再根据6课时的设计方案做好网络环境资源的开发,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开公开课、听课)并使之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最后投入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加以改进和定型,最终形成初中历史课程在多媒体条件下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三)具体措施1、实施条件(1)本模式适用的对象主要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运用多媒体,就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2)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努力创设自主学练的氛围,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积极的学习。2、具体操作(1)影视情节导入法影视的特点是生动、直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充分利用学生熟习的影视情节导入新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在不同的教材内容中都可以采用此法。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大业》时,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镜头,接着向学生提出“中国政府采用什么方案收回香港、澳门的?目前还有哪个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导入新课。再比如讲《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时,7可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儒家弟子的表演等片段导入新课;讲《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时,可以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的有关活动为题导入新课。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2)自主活动1、身体的活动是学生课堂活动的第一层次,这些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是:体验、接受刺激与营造氛围。比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这节课只要处理好一个人物——千古一帝秦始皇就完全可以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活动入手,首先将秦始皇画像(按课标要求,这幅画是要求记忆的)放大(通过技术手段),突出摆放在多媒体教室的中心位置——黑板前,让学生观赏——尽情地、充满想象地观赏。2、思维的活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第二层次这些活动的表现形式有:讨论、交流、研究、表述(口头的和书面的)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得到历史思维方法、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的放矢,它应该是在第一层次活动的基础上的活动的上升,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具备层次和梯度,要层层推进,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这种层次和梯度,就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活动上。3、情感的宣泄——学生课堂活动的第三层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确实不是靠说教可以实现的,它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活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一种爱憎、看法、评价的自然流露,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班级形成感染的力量,从而纠正错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8观。必须要给学生充分表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有其道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如秦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可以肯定,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从而对国家的统一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产生积极的认同,树立为之奋斗甚至献身的愿望和决心;但联系到统一过程中伴随着的征讨杀戮,联系到秦始皇统治的独裁残暴,导致肯定也会有少部分学生对秦始皇作出完全的否定,甚至对统一本身表示怀疑、不赞成,这些都是正常的。但不管怎样,必须要给学生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让他们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给以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情感宣泄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讨论讨论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集体中社会性的体现,是教学主体间的平等性、情景性的人际对话和交往。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又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在讨论中,通过比较和相互学习,学生得以共同提高。教师启发学生对难点疑点进行大讨论,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这种大讨论中得到正确的答案。(4)评价提高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学习的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或已经初步掌握了技能。在这个学习过程

1 / 1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