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独立,日月共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地独立,日月共存——综述中国古代日月崇拜的滥觞、演变衍生与应用钱金铭(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班201500081012)摘要:济南华不注山山顶有碑文曰:“天地独立,日月共存。”此八字背后反映出中国古代渊源已久的一种文化思想——日月崇拜。日月崇拜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史等长。史前时代的大汶口、龙山、仰韶、马家窑、齐家等各大文化遗址都有极具说服力的考古文物为证。三代时期,渐渐成书于此时的《山海经》记载了诸多耳熟能详的日月神话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周易》中的日月崇拜似乎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内容深刻,理论完备,故今人著有《周易与日月崇拜》一书;自秦汉以降,日月崇拜不似前代般直接,由此衍生出的各种理论学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日月崇拜在纹饰、服装、建筑、天文历法、墓葬等方面的应用则给中国古代艺术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庄严的颜色。关键词:日月崇拜;滥觞;演变;应用一、滥觞源久,日月鸿蒙日月崇拜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史等长。史前各处遗址都或多或少出土了与其有关的文物。最具代表性的是1960年出土于山东莒县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的陶尊,上刻日月崇拜的图象⑴,山东诸城前寨也出土了一件带有相同的图案的文物,图案还涂有朱红的颜色⑵,图象很明显,下边像一座山,中间像一个月亮,上边像一个太阳。这样的陶纹图案,不仅山东大汶口文化有,在安徽北部的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中也出现过⑶。(图案来自互动百科)另外,仰韶文化给提供的考古发现也可以给我们对于日月崇拜的直观感受。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枝镇附近的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泉护村出土有侧面观的鸟纹形象⑷,庙底沟遗址出土的有正面观的鸟纹形象。前者鸟背驮日,后者鸟在日中⑸。《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训》有曰:“日中有踆乌。”踆乌者,谓三足乌,它与日有密切的关系,是日的象征。月的象征多为蟾蜍。蟾蜍纹在庙底沟遗址中形象是圆体、身上有二纵道将圆分成两个半月状,,头部作新月状。蟾蜍纹还见于半坡类型姜寨遗址和马家窑文化的器物上⑹。(图案来自《庙底沟与三里桥》)仰韶文化晚期的河南郑州大何村遗址出土大量的彩陶片中,其有日、月及太阳光芒纹的陶片比重就很大,而最多的就是太阳纹的图案。仰韶文化和马家窖文化也曾出土过象征月崇拜的玉兔图画。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兽骨上雕刻的“双鸟负日图”和象牙上雕刻的“双鸟朝阳图”及良渚文化鸟图腾柱合太阳月亮图,还有大汶口文化的太阳鸟图腾柱⑺。这一切都表明了先民对太阳的无限崇拜。史前时期,生产力低下,日月尤其是太阳,对于人类生存甚至可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先民便把日月作为神加以崇拜。《献酒经》曾云:不祭日、月、星辰之时,“荣日不显光,明月多晦暗,星宿也无光,黑暗暗,昏沉沉似然”。当祭祀之后,便是“荣日耀月明,星宿多辉煌,俯察与地里,四时不反光。”这足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日月崇拜的程度。二、三代续走,典籍以显进入三代,日月崇拜进入一个与史前相比较为理性的时期。商汤在征伐夏的檄文《汤誓》中引用夏子民对夏桀的看法:“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史记·殷本纪》则载:“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桀喻自己为太阳,方有了夏子民的诅咒。夏桀为当时最高统治者,自然有不止万物,单单把自己喻为太阳,足见日月崇拜的影响甚深。《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大量关于日月崇拜的资料。耳熟能详的十日灼民、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以及《山海经》中的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山海经·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闻,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西经》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⑻”常羲生月的神话后来衍化成黄帝令常仪占月的故事,即利用常氏族首领以测月之盈亏的仪器月规观测太阴(月),创立太阴历。《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经》轶文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吕氏春秋》云:“羲和作占日,占日者,占日之晷景长短也。”《世本•作篇》说:“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⑼”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国帛书《四时》篇说:“日月俊生。”俊者,大也。日月出生在古人眼中是件大事。《礼记·祭义》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说明中国古代有着广泛而悠久的祭日月习俗。今人著有《周易与日月崇拜》,在论述了上古神话、早期历法法改革后,阐明“日月运动是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八封(六爻)的起源与古人观测日月(星体)运动规律有关”,详细的以日月崇拜为引子,论述了日月与天文历法的复杂关系⑽。许许多多浩繁的典籍中都记载了日月神话,日月神话不仅仅只有神话意义,对于文化史研究也大有裨益。三、学说大化,衍衍生息日月崇拜并未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而归于无形,反到如鹅卵石,愈显光华。(一)日月崇拜,在世界各国非常普遍。中国的羲和日神、日本的天照大神、印度的徐阿太阳神、日耳曼人的索尔太阳神等日神,日本的辉夜姬月亮公主,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印度的四手男性月神等一系列的月神。中国的道教也是是其中的典型之一。道教在原始日月崇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有等级、体系完备的诸神系统——明确了日月之神的姓名字号、着装和职权。在道教中,日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男,以金色太阳为饰;月为夜明之神,称为月宫黄华素耀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女,以白色月光为饰⑾。以下为《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中关于日月之神的姓名字号的详细记载:日中青帝讳圆常无,字照龙韬。日中赤帝讳丹灵峙,字绿红映。日中白帝讳浩郁将,字回金霞。日中黑帝讳澄增停,字玄录炎。日中黄帝讳寿逸阜,字飙晖像。又曰:月中青帝夫人讳娥隐珠,字芬艳婴。月中赤帝夫人讳翳逸寥,字宛延虚。月中白帝夫人讳灵素兰,字郁连华。月中黑帝夫人讳结连翘,字淳属金。月中黄帝夫人讳清营襟,字旻定容⑿。道教诸神体系的完备仅从日月之神便可见一斑。道教中人对日月的崇拜由对纯自然的天体转变为想象中的诸神崇拜,不仅扩大了日月崇拜的内涵,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宗教注入了一种别样的活力。(二)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等自然神的崇拜,三代后,逐渐发展为对至上神——“天帝”的崇拜。至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应运而生。其中日食月食与君主失德有直接联系的论述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放映出日月崇拜的衍生发展。如此,我们不妨做一个有限的延伸。日者,阳也;月者,阴也。日月崇拜发展到此时背后的内涵不仅仅是对自然神的崇拜,更多的是一种对天地大道,阴阳法则的敬畏。到了宋明时期,以吸收道家学说为养分为原因之一而兴起发展的宋明理学中“存天理”的说法也堪堪算是一种衍生。(三)后世日月崇拜也与品性,人格联系起来。评价人物或是昭明本心似乎都热衷以日月表明心迹。个中成例良多。战国·荀况《荀子·王霸》有言:“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一个人的名声如那高悬的日月,光照寰宇;功劳如那广厚的天地,覆载万物。此处日月代表对一个人功业的最高肯定。战国•屈原《九章•涉江》有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意为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啊,名声像日月一样光辉。用于歌颂和赞美人物功绩。唐·卢照邻《悲人生》。意为寿命与乾坤共存,名声与日月同辉。用来表达对有成就的长者的赞美和祝福。唐李白《江上吟》对屈原赞曰:“与乾坤齐其寿,与日月齐其明。”论述伟大的文学创作能够永垂不朽……以上,日月增加了对人或事赞美的意义,未尝不是一种日月崇拜的衍生演化。四、日月同光,亘古相随日月崇拜从远古走来,历经千百万年,其内涵是不断丰富的,同时,日月崇拜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日月崇拜在纹饰、服装、建筑、天文历法、墓葬等方面的应用则给中国古代艺术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庄严的颜色。日月崇拜在古代服饰中最典型的非十二章纹莫属。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⒀。日月两纹为十二章纹的两首纹,日、月代表光华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日”即太阳,当中常画金乌,这是汉代以后太阳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日中有乌”、“后羿射日”(《淮南子·精神训》等)等神话传说。“月”即月亮,当中常画蟾蜍或白兔,这是汉代以后月亮纹的一般图案,取材于“嫦娥奔月”(《归藏》、《淮南子》古本、张衡《灵宪》)等优美的神话传说。据《周礼·春官·司服》注及疏记,十二章纹在周代时已经成型,自汉代章服制度确立后,十二章纹作为帝王百官的服饰,一直延用了近两千年。日月崇拜在嘉靖时期的表现体现在策划天地分祭时所兴建的北京日月坛。当时筑有天地日月四坛,日月两坛分别在北京皇城的东、西郊盖了起来。不过它们的面积不到天坛的十分之一,祭祀规格也低得多。皇帝不用每年必到,逢牛、蛇、羊、狗这四个生肖年份时,才亲自主祭,其他年份则由文臣代他祭日,武臣代他祭月⒁。但日月崇拜的传统确由此表现的更加明晰。日月崇拜在古代墓葬文化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有着一幅彩绘的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帛画可分为两个部分。上部象征着天上的境界。右上角绘一轮红日,日中有一只黑色的鸟,应为“金乌”。其下有一扶桑树,枝叶间挂有八个小太阳。左上角绘一弯新月,月上有一只口衔流云的蟾蜍,还有一只玉兔。月下有一女子双手托月,似在飞舞,应为嫦娥奔月⒂。帛画上部的画面,内容既有日月、神人,又有天门和门神,应适当是封建统治阶级梦想死后“升遐”所到的“天国”图景。此外,许多出名或不出名的墓葬中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日月崇拜的痕迹,如河南原武温穆王壁画墓墓顶的日月纹像⒃,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后室屋顶的日月彩绘⒄,吐尔基山辽墓藻井上面绘有的月亮及太阳图案等⒅。日月崇拜在墓葬中的应用更多表现了对死者的祝福,对生灵不灭的敬畏。总之,日月崇拜的应用在古代中国是不胜枚举的,日月崇拜的应用给时人以崇敬尊道尊天之心,给我们后人以慨叹思考之契机,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总结日月崇拜拥有漫漫长史,从史前到如今,日月崇拜不管以何种形式,何种面貌出现,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生命力。因为源久,所以深厚;因为深厚,所以更有能力源久。时移势迁,时易是守,日月崇拜在历史的变迁中守静制动,以动守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有机的文化演变图。无论是以日月展现的气节赞美还是用日月崇拜加持的祝福与崇敬,都给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艺术染上了一抹神秘庄重的色彩。中国古代日月崇拜的滥觞、演变衍生与应用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值得后人细细研究。参考文献:⑴《大汶口》,文物出版社1974年版。⑵《山东诸城前寨遗址调查》,《文物》,1974年第1期。⑶学科网中国古代史资料中心⑷李永峰《华县泉护村遗址史前遗存分期再研究》,《西北大学》2008⑸刘德夫《从我国古代的日月崇拜看华夏族》,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八四年第四期⑹同⑸⑺来源网络《远古的日月崇拜》⑻赵川《山海经图腾崇拜思想》,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第3期⑼邹秀娥《原始信仰:山海经中的图腾崇拜》,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月第32卷第11期⑽常秉义,《周易与日月崇拜》,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⑾尹志华《早期道教的日月崇拜与存思日月法》,《CHINATAOISM》2004.6⑿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⒀百度百科,“十二章纹词条”⒁《博物》2014年第10期⒂好搜百科“马王堆汉墓帛画”词条⒃好搜百科“原武温穆王壁画墓”词条⒄《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⒅百度百科“吐尔基山辽墓”词条后记有一次我问11级的师兄:“你看你写的第一篇论文有什么感觉?”答曰:“狗屎。”“狗屎啊……”我心想,“《天地独立,日月共存》将是我的第一篇史学论文,我虽然不能写出特别专业的,但起码可以尽我所能让它比狗屎好那么一点。”这么想着,也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这篇论文我写了两个星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资源的有限性、自身知识积累不足,史识的不甚具备以及毫无经验等都给我带来了很多困难。我并不知道要去哪里寻找我需要的资料,只能把知网上有限的关于日月崇拜的论文看了又看,做一些综述。有时候为了只有几个字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