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地质学与地貌学一、名词解释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13.熔岩:液体喷发物。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19.沉积岩: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20.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21.围岩:因开挖地下硐室,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稳定和变形可能产生影响的岩体。22.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23.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24.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25.不整合: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26.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27.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28.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29.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30.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为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31.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变形,最后是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32.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唯一,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33.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34.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35.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36.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37.球状风化: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环形或椭球形。38.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仪器,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39.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40.河漫滩二元结构:上层为细砂、粘土等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为粗砂、砾石等河床相冲积物的结构。41.牛轭湖: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42.下切侵蚀:又称下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床或钩床。43.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上有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44.向旁侵蚀:又称侧蚀,即河水冲刷河床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45.平衡剖面: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河床的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圆滑均夷的曲线。46.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47.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48.矿物度: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以每升水所含克数(g/L)表示。49.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50.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5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52.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53.岩石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254.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55.风沙流: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56.风积物:经过搬运在堆积的物质。57.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58.风成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59.次生黄土:是原生黄土地层再受风力以外的营力搬运,堆积在洪积扇前沿的黄土。60.黄土塬:有黄土组成的范围很广的平坦高地,四周被沟谷的沟头所蚕食。61.黄土墚:由两条平行沟谷分割的长条状的黄土高地。62.黄土峁:是孤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峁顶地形呈圆穹形,峁与峁之间为第十稍凹下的宽浅分水鞍部。63.雪线:在地球陆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界限称雪线。64.漂砾:呈固体搬运,搬运力强,能将巨大的岩石搬至远处,这种巨大的岩块称为漂砾。65.冰碛:冰川肢解堆积的物质。66.冻融:是指冻土层中的地下水和地下冰在气温周期性的正副变化影响下,不断发生相变和迁移,使图层反复冻融,导致土体或岩层破坏、扰动和移动等现象。67.海蚀崖:海浪反复作用是海蚀穴加深扩大,使上部崖岸悬空失去支撑而发生崩落,形成向海成陡斜或垂直的悬崖。68.海蚀穴:在岸边陡崖下部,波浪作用线附近形成呈带状继续分布的龛状凹穴。69.海蚀洞:海蚀穴经一步发展,两侧海蚀穴联通后形成海蚀洞。70.深水波:波要素在波浪传播过程中不受水深影响的表面波。一般指水深大于1/2波长的海域中的波动。71.浅水波:波要素在波浪传播过程中受水深影响的表面波。一般指水深小于等于1/2波长的涌浪。72.激浪:破浪涌向海岸,拍击海岸,称为激流。73.构造湖: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凹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74.堰塞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的河流。75.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76.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77.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即震源正对着的地面。78.震级:按地震时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确定的等级标准。79.裂度: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80.海啸: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其类型如何划分?内力、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类型?(1)地质作用:是指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地质作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有短暂而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海啸等,也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岩石风化、海陆变迁、山脉隆起等。前者易于察觉,后者难以发现。就最终结果而言,猛烈的地质作用固然可以立即产生明显的后果,而缓慢的地质作用只要长期持续进行,同样可以产生甚至更为显著的后果。(2)按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3)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4)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按晶体化学分类法把矿物分为五大类,要求了解各类的代表矿物以及七类最重要的硅酸盐造岩矿物和方解石、白云石的化学组成及主要鉴定特征。(1)矿物的五大类及其代表矿物:①自然元素:自然铜、自然金、金刚石。②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③卤化物:岩盐、萤石。④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石英、赤铁矿、褐铁矿、铝土石。⑤含氧类:正长石、橄榄石、高岭石、绿泥石、硬石膏、石膏、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2)七类最重要的硅酸盐造岩矿物:正长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类矿物、辉石类矿物、橄榄石、方解石。(3)方解石和白云石:①方解石(CaCO3):3组解理完全,集合体多样;性脆;硬度3;相对密度2.72;遇冷盐酸强烈气泡。②白云石(CaMg(CO3)2):3组解理;硬度3.5-4;粉末遇冷稀盐酸微气泡。3.如何通过矿物的性质,肉眼鉴别矿物?(1)矿物的形态:①单体形态(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性、三向延长型)②双晶③集合体形态:显晶质集合体(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片状、板状、鳞片状集合体,粒状集合体,晶簇,树枝状集合体,)隐晶及胶状集合体(分泌体,结核体,鲕状及豆状体,钟乳状体,土状集合体)(2)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相对密度,硬度,解理与断口。(3)矿物的其他物理性质:磁性,放射性,发光性。4.岩浆岩是如何分类的?岩浆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及产状特征有哪些?(1)分类:(P45表)①按SiO2含量,分为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②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成分:3①化学成分:主要造岩元素包括:O、Si、Al、Fe、Mg、Ca、K、Na、Ti等,还有少量的P、H、N、C、Mn等。主要化合物由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H2O等九种氧化物组成。②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3)结构:①矿物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②矿物颗粒的大小: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③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及似斑状结构;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4)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枕状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5)产状:火山岩产状、侵入岩产状。5.沉积岩是如何分类的?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及产状特征有哪些?试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1)分类:外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内源沉积岩。(2)成分:①化学成分: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②矿物成分: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3)结构:碎屑结构、非碎屑结构。(4)构造: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②层面构造:波痕、泥裂。③缝合线④结核⑤生物成因构造(5)产状:层状。6.沉积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试述各类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代表性岩石的特点(砂岩、页岩、石灰岩)。(P58)根据沉积岩的来源把沉积岩分为外
本文标题: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8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