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2011年到2015年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吉林市委《关于制定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全力抗击2010年的特大洪水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5亿元,接近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人均GDP达到4.25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9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7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1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6亿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8∶50.6∶39.6,工业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0%,城镇化率提高到59%。坚持实施投资拉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建成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20项,新增生产能力炼油250万吨、轻微型汽车12万辆、精品钢150万吨、镍1.5万吨、钼1万吨、腈纶10万吨、发电装机140万千瓦、风力发电设备500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淘汰落后生产装置150余套,取缔分散供热锅炉328台,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十一五”期间,建成了长春至烟筒山铁路,长吉城际铁路进入试运行阶段;新建改造公路7200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7%;新建改造一次变电站5座、二次变电站34座,固定电话升至8位,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364.5万户。中心城市建成区扩大到155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7.3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5平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9万吨/日,新发展天然气用户5万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75%。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城市累计竣工住宅12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开工面积815万平方米,完成住宅小区综合整治208个,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一五”期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明显增多。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5%,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到2.77万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5.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2.8%。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任务,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比重由2005年的80%减少到60%以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审批程序更加规范和透明。金融改革取得突破,吉林银行运行态势良好,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正式入驻,各类担保公司发展到26家。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林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北部工业新区、中新食品区、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6.8亿美元。总体上看,“十一五”是吉林市历史上发展比较快、城乡变化比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比较多的时期。“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专栏1:“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加速赶超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十二五”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一是国际政治格局朝着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大国实力对比发生微妙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逐步增强。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深度调整,各国对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争夺愈发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进一步抬头,市场开放更加谨慎,世界经济可能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并存的时期。三是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普遍重视培育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四是围绕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金融安全、恐怖主义等全球治理问题,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较量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加大了我国拓展外需空间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形成倒逼机制。从国内看,“十二五”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根本改变,但在一些方面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经济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不断增强。二是结构调整进程加快,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三是国家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及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有利于提升我省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四是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将逐步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发展为中心。五是我国改革进入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全面攻坚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显现。从吉林市自身看,“十二五”是加快转型和赶超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为五个“加速”。一是经济总量加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将向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新台阶迈进。二是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在传统产业转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三是城市功能加速转换,从过去以生产为主的单一功能向综合性、特大城市迈进,中心城区人口将突破200万人并向250万人迈进。四是开发开放格局加速形成,特别是长吉一体化发展战略进入实质启动阶段。五是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也要注意到,我市“十二五”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社会事业投入不足,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等。第二章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和富民工程,坚持“四个坚定不移”,突出工业、全面发展,使全市经济社会逐步走上以人为本、包容和谐、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到2015年,在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东北和东北亚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必须适应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要求是:——坚持率先发展,建设实力吉林。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保持在全省率先发展,加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上接1版——坚持协调发展,建设魅力吉林。按照长吉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吉林市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不断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活力吉林。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吉林。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着力点,建立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机制,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强低碳技术开发利用,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和谐吉林。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民生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第二节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长吉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振兴老工业基地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5%以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50亿元,年均增长15.2%;人均GDP达到8.5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50亿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高于GDP增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51∶43;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到3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研发(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2015年,市域城镇化率达到63%;域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77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均比2010年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5-10%;耕地面积保持在65.94万公顷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7047万立方米。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15年,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568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总人口控制在442万人。在“十二五”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根本性突破。到2020年,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的转变,产业结构基本实现高加工度化,物流枢纽功能显著增强,旅游支柱产业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趋向良好,长吉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一体化,全市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国内特大城市中上游行列,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4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城镇化率提高到70%以上。专栏2:吉林市“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第三章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第一节确立综合型特大城市发展框架吉林市要按照建设综合性特大城市的定位,坚持“北拓、南优、东控、西调”的方针,合理引导城市重心向北部、西部、西南部拓展,加快形成“北工、中商、南居”的空间结构形态。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0平方公里以上,基本具备承载250万人口的综合功能。全力打造北部工业新区。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方针,优先开发经开东区、金珠东区及棋盘区域,适时启动经开西区、金珠西区开发,合理布局各类专业功能园区,重点引导促进化工、冶金、碳纤维、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到2015年,北部新区实现工业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