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选择题、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复习重点】导论1、一般意义的政府:所谓一般意义的政府:超越国家和阶级、超越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政府。政府的共同特征:1、行使公共权力。2、都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政府制定的规则,适用于全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且具有强制力。比如:纳税。3、成员的非自愿性。大部分的人从一出生都自然成为该国的公民,在未做出选择或采取有意识的行动之前就得服从国家的法律。4、暴力的垄断性。政府合法拥有暴力机构,以强制手段执行其规则。政府拥有惩处权,一是将违法、违纪者处以监禁,二是剥夺违法、违纪者的生命。5、权力的合法性。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社会成员的认同。传统社会靠战功,德高望重;现代社会,政府权力合法性认可包括:政府组成方式、政绩、公正廉洁等。2、国家机构的政府综上所述,前人对于政府的解释的角度是不同的:从职能上讲:政府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从阶级性来讲统治阶级的工具。从组织形式上讲: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也有指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政府的目的:是社会统治、社会控制、社会管理。探讨政府的定义:需要把国家、阶级、政党、社会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从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来说,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控制和阶级压迫的机器,而政府则是实施这种统治、控制和压迫的工具,统治阶级要通过政府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要通过政府来行使国家的权力。从政府和政党的关系来说:政府是政党进行政治调控的枢纽,也是权力的执行机构,现代国家一般都实行政党政治。西方国家,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立图通过政府的力量,进行政治调控,调整社会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在一党执政的国家,执政党通过政府机构来执行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政治控制,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讲,政府是社会管理的总机关,公共利益涉及每个人,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法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公正的司法来管理社会。比如: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制度、社会救灾、扶贫工作、治安消防、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2都离不开政府。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后,政府的定义是:在阶级社会里,政府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力执行和社会管理的机关,它理所当然地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在内。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第一、政治与国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夺取国家权力,巩固国家权力。第二、政治与阶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主体是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谋求自身利益展开的斗争。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观点:政治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的实质是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恩格斯承认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列宁认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有首位。毛泽东的观点:生产力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又转为决定作用。邓小平的观点: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解决政治问题。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首先强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和制约政治,其次,强调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这种在一定条件下的反作用也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再次,强调政治与经济的融合与统一。第四、政治与管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就其内容而言就是管理。主要包括:政治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第一章宪法1、“五四宪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实际上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一)“五四宪法”的产生和起草过程3从1949年到1954年,全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的变化。“五四宪法”从起草到通过,经历了民主讨论——修改——再民主讨论——再修改——复讨论——决定通过的民主程序,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二)“五四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五四宪法”由序言、四章、106条组成。“五四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具体表现:宪法的内容上:政治方面: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公民的权利义务。经济政策,外交政策。根据形势的变化,取消了过时的规定,增添了新的内容。指导原则上:贯穿着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个原则。“五四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和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性质和前进方向,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2、“八二宪法”1978年12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使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八二宪法”的制定过程“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通过,大致经历了起草——全民讨论——审议和通过三个阶段。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了新宪法,即现行宪法,通称“八二宪法”。(二)“八二宪法”的内容“八二宪法”继承了前几部宪法的部分内容,尤其是“五四宪法”的民主和法制传统,同时删除了前几部宪法中过时和错误的东西,并丰富、增加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三)“八二宪法”的修改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还有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先后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写入宪法;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尊重保障人权;戒严改为紧急状态;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每届任期三年改成五年;增加了国歌。3、宪法的结构它是指宪法由什么内容构成的,以及这些内容的排列顺序与相互关系。宪法的内容决定了宪法的结构。中国现行的宪法是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等五个部分组成。4、宪法的功能4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宪法最直接的首要功能就是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巩固国家政权。主要有三层意思:(1)通过立法确认推翻旧政权和建立新政权的合理性。(2)通过立法把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固定下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镇压敌对势力,使新政权更加巩固。(3)通过立法把政权机构的组织体系、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规定下来,保证整个国家机器有条不紊的正常运转。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维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上。确认生产资料所有制;通过规定国家的经济方针和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健全法律制度,推动法制建设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宪法为普通法律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和立法原则;(2)宪法为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形成和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奠定了基础;(3)宪法为促进法律的实施,切实实行法治提供了保障。从保障人权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的功能表现在保障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安排在国家机构之前,有详细的规定。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宪法还具有确认文化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功能。4、宪法的作用(1)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巩固维护国家权力和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两个方面。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巩固表现在它是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权力的合宪性。任何对这种权力的侵犯都是违宪的。通过宪法确定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可以让人民内部矛盾和各个社会集团、各个方面的不同利益得到调节,从而起到稳定并巩固现政权的作用。宪法由人民制定,人民通过宪法制约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授予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必要权力,保证政府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宪法还规范了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对权力行使中的分工和运行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等指出方向,使权力在宪法指示的方向上正确运行,任何打乱这种分工、滥用权力的行为都将因和宪法抵触而无效。(2)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确立并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改革国家政治体制上。虽然各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各不相同,但是宪法所规定的应该是在各自的条件下最有利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对政治制度的某些环节和体制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发展。(3)宪法对法制的作用宪法为法制的统一和完整奠定基础。宪法对法制的完整和完善起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在宪法制定和颁布后整个法律制度才会有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国家机关的组织才能按照宪法的指导原则确立起来并逐步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5(4)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表现在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宪法承认保护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宪法也直接或者间接地确认所有制的形式。(5)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是两个方面:一是规定权利,二是限制权利。公民是国家的主体,宪法是人民制定用来保障自己权利的法律文件,是人民权力的保障书,宪法也是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法。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就是为了对抗政府或国家对公民,生命、自由、财产的可能侵犯。5、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法制原则是宪法对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基本规定。宪法对政府组织和活动原则的具体规定包括三个方面:1、责任制原则、2、廉政和勤政原则、3、为人民服务原则6、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现行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非常广泛,主要有:1、平等权:平等权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和结果均等。2、政治民主和自由权: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权利。第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是自由权。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时也规定了限制性条款,禁止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坏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4、人身自由权5、受益权6、特定公民权利和自由(二)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依法纳税。第二章政党与多党合作制度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概况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有机结合的产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62、民主党派的基本概况P69-71(各民主党派在哪年产生、基本的政治主张P69-71)中国民主党派指的是在为了反对专制独裁,要求民主自由,联合国内力量,抵抗外来侵略,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并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些政党组织。中国民主党派共有八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3、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P71-72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多党合作;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一)政党与国家立法机关1、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从1954年到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了十一届。从其发展过程来考察,经历了建设与破坏并重时期、严重破坏期、恢复发展时期。2、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人大制度中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论是共产党,还是民主党派,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外部影响:中国共产党政策直接影响人大工作。“文革”时期,党的民主作风受到破坏,人大变成摆设。由中国共产党组织自行代理各级人大的权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法制建设,人民代表大会走上法制道路。执政党还有决策建议权和人事提名权。内部影响:委员长党派角色;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