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3节意义和基本性质(巴浪湖小学马建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题比例的意义课时计划1教学内容分析提供四个情境图,图中都有国旗,并都标出了长与宽。作用如下:1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2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3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4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作一些铺垫。从比较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概括出比例的意义。通过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巩固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学会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4、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具学具准备不同型号的国旗或挂图。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1)结合具体实例,归纳比例的意义。(2)引出比例意义后,应回到实例中,体现从具体——抽象——具体这样一个认知过程。(3)最后可对“比”与“比例”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使学生体会比例的应用。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作一些铺垫。2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二、教学新课三、巩固练习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什么是比值?3、求下面每个比的比值。12:16=3∕40.6:0.2=31、在哪些地方见到我们国家的国旗?2、你们知道国旗的尺寸吗?3、出示挂图,叙述每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长和宽。2、比较四面国旗不同点和相同点?(大小不同,形状相同)3、分别列出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和求比值。4、观察比较。(比值相等)5、师:以5:2.4:1.6为例,像这样比值相等,也可以说这两个比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连接起来,变成一个等式。6、根据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列举等式。7、揭题,概括比例的意义。8、师:刚才我们找的是长与宽的比,那么从这些尺寸中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10和9:151指名回答。并板书一个比。2独立计算1指名回答。2观看挂图,读出长和宽。3同桌比较4计算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5写出比例,指名板练。6小组合作,写出图中尺寸的比,然后求比值,找比例。7小组汇报。1独立练习回顾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创设这个情境目的是: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3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课堂小结(2):和6:4(3)0.6:0.2和:(4)3:4和6:102、写出一个比与3:4组成比例。3、P33页2题。1、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2同桌订正。1指名总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题方法灵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4作业设计1、33页做一做1、2题2、练习六第一题。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比例: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2.4:1.6=3:260:40=3:215:10=3:22.4:1.6=60:40=15:10=3:2注意:比例是一个等式,而比就是一个值。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检查意见检查人时间5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时计划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介绍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项—内项、外项。(2)计算出上例的比例中的两个内项之积和两个外项之积,从而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3)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4)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6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旧知铺垫导入。二、自主探究三、谈收获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1/3∶1/4和12∶9;1∶5和0.8∶4;7∶4和5∶3;80∶2和200∶5同学们,比例中的四个数之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现吗?下面去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大屏幕出示预习要求()1.预习书第34页的内容,把书认真阅读3-5遍,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2.提示: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预习:(1)什么叫比例的项?比例中有几个项?分别叫什么?(2)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试试看.(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一个比例,1、现在,请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将你发现的规律及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同意?不过——,你先要好好想想,你所发现的是不是偶然现象?最好能举些例子验证一下,以免闹出笑话,好吗?2、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成分数形式3/8=6/16,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3、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引导学生你发现老师把比例写错了。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1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1让生齐读要求2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3同桌讨论。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并积极代表小组进行汇报。2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3齐读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先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为理解比例的性质作概念上的准备。动手动脑自主得出结论,体现学生的自体性。7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1、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4.5∶2.7=10∶66∶3=8∶5;0.2∶2.5=4∶50;6∶2=9∶3,2、把下面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并找出它的外项和内项。6:10=9:150.2:2.5=4:50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0∶20和0.5∶0.912∶4和24∶81.4∶2和7∶104、思考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比一比谁写的多.2、3、4和6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1指名完成。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2指名判断。4集体练习,集体交流。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加深理解,渗透优化意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加深印象。8作业设计1、完成34页做一做。2、练习六2、3、4.。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2.4:1.6=60:401.6*60=2.4*40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检查意见检查人时间9课题解比例课时计划1教学内容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后面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都要用到解比例。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用两个例题教学如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解比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例2,是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呈现了解答问题的过程。根据问题设x→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例3,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注意:突出解比例的关键: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注意提示学生一般要把含有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0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1.填一填:(1)由5:10/3=2.4:1.6可得5×()=()×()(2)由2.4/2.1=10/15可得2.4×()=()×()(3)由a/3=4/b可得a×()=()×()问:以上三题的变形都是依据的什么?2.解方程:(1)1/5x=1/4×3(2)1.5x=2.5×61.出示1.5:2.5=6:x,让学生在复习了解方程的基础上试着求出x的值。(教师在板书解题过程的时候强调几点:(1)解题之前要先写“解”。(2)在变形的时候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一项写在等号的左边)(2)再次分析一下该题与上面解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比例)教师就此给出什么叫解比例?并板书课题。(3)问: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来解的比例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简易方程)(4)试一试:解比例:(1x:10=1/4:1/3(2)12/2.4=3/x2.出示例2(小黑板)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1指名完成2指名学生回答并口述其内容3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过程。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观察,有什么发现4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演板5全班学生对黑板上的解题进行评判,及时纠正错误6自己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子。复习比例的相关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实例验证学生对解比例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比例的一般步骤。随堂练习,加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队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11三、巩固练习四、课后小结通过学生的几种想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即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比例解决的关键是找到关系式: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学生找到关系式后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对照课本上的进行纠正。1.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1)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2)x和的比等于和的比。(3)等号左端的比是1.5:x,等号右边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4)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2.小刚在教学楼前测得自己的身高与影子长度的比为5:4,这时教学楼的影子长12米,教学楼的高度是多少米?(教师可以就此给出一个常识: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高度和影长的比的比值都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小刚的身高:小刚的影长=教学楼的高度: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