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努力一年,精彩一生!不抛弃!不放弃!向前冲!-1-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提示】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整体上讲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重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首先,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在此基础上理解该制度下包含的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次,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秦始皇创立(形成);“汉承秦制”,并有所创新,如中外朝制度(巩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完善);宋设“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加强);明朝的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强化)。第三,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第四,结合地理环境等知识,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影响。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高度浓缩,是政治文明史的核心内容,因此,本专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且往往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材料所涉及面较广,如人们的社会活动(音乐、饮食等日常生活)、出土文物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材料来折射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储备】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知识梳理】一、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1、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又称“私天下”)(即王位世袭制度)形成。(2)如何评价“家天下”制度的形成?①坚持生产力标准;②影响: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西周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1)背景与目的:武王伐纣,西周建立,疆域扩大。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内容: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及亲周先代贵族(分封对象),使其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贵族集团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3)主要封国:见书,分封的主体是子弟,可见,血缘宗族关系仍是西周基本政治关系。(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烽火戏诸侯”努力一年,精彩一生!不抛弃!不放弃!向前冲!-2-(5)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蕴含分裂割据的危机,后来,随着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诸侯势力的增强,出现了诸侯的争霸的的局面,分封制逐渐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实质):宗法即宗庙之法,宗族之法,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确立严格的大、小宗关系。商朝已开始实行宗法制。(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结果: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秩序。▲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4)作用(影响):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具体体现为分封制(两者互为表里),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如,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1)背景:“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①统一经过:灭六国、击匈奴(收、占、筑)、征南越(凿灵渠、置郡县)、征“西南夷”(辟五尺道)②意义:A结束……;B……安定,……发展,C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概括国家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作用。(2)确立:①皇帝制度的创立:名称由来(三皇五帝)、地位(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注意:皇帝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②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A内容: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事务)、太尉(主管军事)九卿和“朝议”制度B三公九卿制评价: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家国同治”。③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A由来: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努力一年,精彩一生!不抛弃!不放弃!向前冲!-3-B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也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C特点和作用: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3)影响:①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④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4)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不得世袭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③三公九卿分工精细,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互相牵制,有助于管治全国和巩固政权。2、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和强化(汉到清政治制度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主要围绕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①汉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朝主要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说是皇权专制下的民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③宋朝:中书门下的设置,又增设“参知政事”。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P16)⑤明朝:废丞相,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设内阁。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⑥清朝:设置军机处特点: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简、速、密。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主要围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努力一年,精彩一生!不抛弃!不放弃!向前冲!-4-地方建制秦朝东汉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重点掌握:①郡县制;②州的形成:东汉末;③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十个行省:行省官员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二个单列行政区: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宣政院直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古代监察体制的完善(1)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2)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3)历朝设立的主要监察机构:御史台、都察院等,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疑难探究】1、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①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②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相对性;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3、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认识:目的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维护封建统治原因经济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反抗思想基础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董仲舒)发展(1)战国:秦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2)秦: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行郡县、颁秦律、焚书坑儒。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修驰道、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西汉: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努力一年,精彩一生!不抛弃!不放弃!向前冲!-5-(4)东汉:中外朝制度,加强皇权(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6)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7)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御史台,地方推行行省制(8)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内阁;设都督府与兵部互相牵制,设厂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9)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最终被废除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评价利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弊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妨碍地方的发展;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总之它在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4、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努力一年,精彩一生!不抛弃!不放弃!向前冲!-6-(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2)地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