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络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摘要:互联网是一个广阔而崭新的空间,如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已然成为了一个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虚拟世界,它对我们这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利用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讨论了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当代大学上的现状、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互联网等问题。关键字:互联网、大学生、价值观、实践、认识一、前言新时期,在全球化浪潮下,我国的网络媒体也迅速得到发展。大学生作为一群思维最活跃、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智力群体,其价值观极易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面对开放社会的多元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冲击,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必须以一定的主导意识形态作为构建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旋律,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具有跨时空、便捷性、低成本等特点,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所有价值观念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具体体现。如何利用“网络”这一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新的和富有吸引力的课题。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跨入网络时代,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学生所占比例为28.8%。而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已达2979万人,是学生网民中的重要群体。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开放、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负面影响。1.网络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拓了新管道当今社会,利用网络进行教育、学习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网络的兴起势不可挡,网络的宣传作用日益显现,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要有阵地,大学校园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阵地,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了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自觉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平台的建设,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2.增强了大学生价值主体的自我认识网络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提高。大学生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享用者,也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大学生自由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宣泄自己,不需要任何顾虑,有利于张扬个性。大学生从网络交往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有的大学生从网上交往中获取自信,体会交往中的满足。。有的大学生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可能会利用网络找到精神依托,增强生活的信心,这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完善。3.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在网络环境下,各种外来的思潮和价值标准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传统的和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正统的与非正统的观念并存。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养成阶段。从一元的价值观教育过渡到多元化的价值信念、生活方式和文化类型,其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多元化倾向,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容易形成西化倾向,进而导致国家、民族情感弱化,使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减弱。4.引起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在传统社会中,大学生的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意识较为强烈。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虚拟空间,其自由度加大,道德行为很可能失控。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大肆在网上发布扰乱国家安全的反动信息,蛊惑青年学生,严重败坏大学生的形象。还有一些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过于崇拜,进行计算机病毒的制作与传播,严重威胁网络安全。三、互联网络时代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路径选择1.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传播中的“穿透力”。(1)要以观念转变为先导,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传播中的新发展。首先,通过互联网多元文化相互竞争、碰撞,主流意识形态也可以在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树立自身权威性。其次,在网络平台上,历来不存在真空地带。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正确的、高尚的、健康的思想不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低俗的、不健康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最后,政治社会化本身就是一个漫长不间断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它不仅要贯穿于人的一生,而且要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全过程。网络政治社会化亦是如此,而且针对网络特点,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更多地需要采取“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方式。因此,应充分考虑到网络思想传播工作复杂性、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2)苦练内功为根本,以人才队伍培养为重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传播中的实效性。第一,加强传播者队伍的政治素养培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者,不仅要熟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第二,提高传播者队伍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传播者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第三,促进传播者队伍职业化。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在没有走过的地方开拓出一条新路来,这就要求有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传播者献身这一事业。鉴于网络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建议扩充队伍来源,明确规定从业人员标准,促进队伍职业化。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人文性。(1)信息网络技术拓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和管道,有助于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增进相互沟通。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通过优化师资力量、丰富网站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以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高学生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2)以互联网为纽带的立体化传播媒介成为政治传播的主流传播管道的背景下,发挥网络政治营销独特功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人文性。政治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说服,获取或强化政治组织的合法性,其形式的灵活性、目的的隐蔽性、信息产品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享受性,让受众感觉到政治组织和媒介机构是服务于自己,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政治信息的需求与消费愿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把广大学生当亲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身体力行为学生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3.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提升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率。(1)集中力量建设有全国影响的广大青年认同的网上思想阵地,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网上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互联网打破了国家界限,带来信息海量,削减了官方信息的权威性。作为新一代的“红色网站”,应该成为有志青年追寻人生理想,确立精神支柱,学习先进理论的网上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2)构建网络信息亚传播圈,争取“赢得青年”的主动权。互联网带来没有边界的信息世界,争取“赢得青年”的主动权首要是在网上赢得青年的注意力和归属感。研究发现,在一些网络建设比较成熟的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以校园网为主,甚至对校外信息的获取也依赖校园网超过校外网站,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网络信息的亚传播圈现象。亚传播圈现象的存在为互联网条件下构建局部文化环境提供了可能,为在互联网上赢得青年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