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高考文言专题复习1、《考试说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2)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考点要求掌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复习目标【能力要求】文言词汇积累的厚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全面细致地分析文意【解题思路】通读全文、略读题目“三联系”释疑、推断代入、检查、确认答案[注]“三联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联系成语。一、字形推断法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例2、王怒曰:“劓(yì)之。”劓:割掉鼻子。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加点字“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是“窥见”。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来猜测字词的意义。•形声字:晴形旁:表示事物的类别声旁:主要起标声的作用主“义”+标“声”=形声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这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赂:贿赂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⑵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②自缢于庭树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绡:丝织品缢:上吊,吊死缒:用绳子往下吊•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德璐:美玉瑕:玉上的斑点(3)用“王(玉)”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1、“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2、“马、牛、羊、豕、犭、鸟、虫”等与动物有关3、“(言)、忄(心)”与人的语言心理有关彳(行)、辶(走)”与人的行为有关禾--五谷贝--金钱歹--死亡皿--器具(糸)纟--丝麻宀--房舍求--眼毛皮目---髟---毛发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mi4“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1.丰则贱籴(dí),歉则贵粜(tiào)2.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课堂练习2013四川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向濂洛之学向:崇尚B.造诣益邃邃:精深C.履祥倾赀营购赀:钱财D.勒为一书勒:镌刻C项“赀”从字形来看,从“此”从“贝”,“贝”为形旁,可知与钱财有关,代入句中,文意连贯,可推知c项的解释是正确的。高考链接二、对称结构互解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文过饰非】请你解释“文”。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饰”是“掩饰之意”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求全责备】请你解释“责”。全,全面。备,完备。意思同。“求”和“责”意思也应该相同。“求”是要求,“责”也是要求(责成、寻求)。这样就不会把责和备看成是“责备”了。【弃廉捐耻】请你解释“捐”。“廉”和“耻”意义相同,“捐”和“弃”也应相同,抛弃,丢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3.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4.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攻下,攻取“余”处在相同的位置,其意思也是“多”。不周全,不周到村落被任用课堂练习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前后语意相对,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6.“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句式整齐。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7、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的军队。常用“败北”,北即败)8、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9、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1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登峰造极•扶危济困•比肩接踵•怜香惜玉•心驰神往惜—爱惜、爱往—向往以成语为例造—登上,到达济—扶助比—紧接着,紧挨着含义相同相近:•夙兴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觉;•避重就轻——就,•欲盖弥彰——彰,不躲避接近、趋向不掩盖彰显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寤,醒来•含义相反相对:2011浙江卷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1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B.庭除甚芜除:废弃。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林黛玉进贾府》有讲到“厢庑游廊”)除:台阶高考链接阅读一隆庆时,绍兴岑(cén)郡侯有姬方娠(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zhāng)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理解:弄璋弄瓦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三、语境(上下文)推断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据“响”(声响),可知“绝”应解释为“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据“避乱”,可知“绝”应解释为“与世隔绝的”;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据语境可知,“绝”应理解为“渡过”。课堂练习④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亡”与“举大计”并列,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应该是“逃亡”的意思。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xiá有些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绐(dài):欺骗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柴禾”。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山北为阴)“和”后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3.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带了宾语“之”,当作动词,为意动用法,“以……为奇”。四、语法分析法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它的含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1、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3、遂受而籍之以归(2013北京卷)课堂练习动词,抬高动词,登记造册丸:制……成丸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2006年广东卷)2、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2006年重庆卷)安排……就寝赞美,赞赏高考链接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五、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归附”。《六国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乘:登上、驾车、乘船、凭借、计算、量词乘(shèng)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败北”。答案:C课堂练习2011年高考第18题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答案:B高考链接2、联想成语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联想成语“不速之客”,其“速”意为“邀请”,引申为“招致”。2.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联想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投”为“放弃”课堂演练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4、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伦:类5、夫晋,何厌之有贪得无厌厌:同“餍”,满足。6、使弈秋诲二人弈诲人不倦诲:教导、指导。7、明于治乱,娴于辞令。长治久安治:安定,太平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异日,(公权)与周樨xī同对,论事不阿,樨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划线的句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改变)阿谀逢迎刚正不阿(奉承、迎合奉承)(公权)议论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2.风吹草低见牛羊“见”通“现”:出现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六、通假推断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复之以掌4、卒然临之而不惊5、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通“雇”,雇佣通“翌”,第二天通“覆”,翻转,倾覆通“猝”,突然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小结辨析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利用字形推断•(二)利用对称结构互解法推断•(三)根据语境(上下文)推断•(四)利用语法结构(词性)推断•(五)利用联想成语、课文推断•(六)利用通假现象推断巩固训练
本文标题:文言实词推断六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4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