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时巩固过关练八128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独立富强之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时巩固过关练八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独立富强之路(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它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A.鸦片走私B.商品输出C.强迫赔款D.开设工厂【解析】选A。四个选项都是英国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但最早的是鸦片走私。英国通过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荒”。故选A。2.“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A.设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解析】选D。从题目中可知“超国民待遇”是中国对外企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根据这一说法只有D符合题意,《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并且产品远销内地免征内地税,故选D。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解析】选D。“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材料强调西方列强2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折。《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仍然以商品输出为主,故A、B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出已经成为主要的经济侵略方式,故C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资本输出开始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侵略方式,故D正确。4.(2015·邯郸质检)八国联军驻京后,顺治门外一带为德军驻守地,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是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丰厚”等。这反映出当时()A.国人民族自信心丧失B.中西文化具有相通之处C.传统文化已失去民心D.部分国人具有媚外心态【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店牌名大都是士大夫命名,不能据此得出国人民族自信心丧失,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西文化相通,故B错误;从材料中士大夫的命名可以看出仍然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能反映传统文化已失去民心,故C错误;在德军驻地用和德国相关的名字来命店牌,反映了这部分人的媚外心态,故D正确。5.(2015·北京高考·T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革命前途不同,但都把革命矛头指向清王朝。二者在革命过程中都提倡“剪辫易服”,实质上是革命的一种需要,故B正确。变革发饰是革命的手段,不是要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故A不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不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而辛亥革命并不是以宗教思想作为革命的号召的,所以C、D不正确。【加固训练】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3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解析】选B。《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故A错误;材料中提及“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属于发展资本主义措施,符合当时世界潮流,故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运动,没有因为《资政新篇》的颁布而使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故C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60—7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6.(2015·衡阳二模)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做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解析】选A。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制宪进程做过合理安排,但见要让位于袁世凯,便重新订立了《临时约法》,体现出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故A正确;B是孙中山设立约法的目的,但实际上临时约法没有发挥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的作用,故B错误;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是孙中山修改了约法的政体导致的,与题意4不符,故C错误;孙中山希望用分权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但袁世凯仍然建立了专制统治,故D错误。7.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选B。费正清强调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与题意无关,故A错误;辛亥革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削弱了中央集权,引发后来的北洋军阀割据,故B正确;材料中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央集权,故C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D错误。8.(2015·枣庄一模)下表是某一历史著作其中一章的目录,其中划线处应为()第一节民教冲突的产生第二节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第三节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第四节A.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B.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C.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D.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深受西方天主教思想影响,与天主教没有冲突,故A错误;立宪派的活动与天主教同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没有联系,故B错误;辛亥革命与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冲突没有联系,故C错误;根据题干中“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可知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故D正确。9.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5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A.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民族危机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D.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解析】选D。据“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可知民众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觉醒,但该结果不足以说明这种情形源于新文化运动,故A错误;五四运动是先有公民意识觉醒,后因五四运动刺激而展现,而非民族危机刺激产生公民意识,故B错误;材料述及学生、工业界、平民,但不能说明“全民”反对,故C错误;据材料“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可知,以恽代英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故D正确。10.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分别于2015年和1939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前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后者是右图的邮票。中华民国邮政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鼓动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解析】选D。该邮票发行者为中华民国,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不是发行的主要意图,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故B错误;太平洋战场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据图片美中国旗一起出现,中华民国版图和“美国开国百五十年纪念”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意图为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故D正确。11.(2015·江苏高考·T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6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选D。材料中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A错误;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属于抗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主要的作用,故B错误;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处于溃败状态,故C不符合史实;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正确。【加固训练】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分析认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材料说明正面战场()A.是抗日主战场B.在相持阶段积极抗日C.消极抗日积极反共D.实行全民抗战【解析】选B。正面战场在抗战防御阶段是主战场,而材料反映的是相持阶段,故A错误;“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期间”说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材料可以看出,国民党积极抗日,不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故B正确,C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没有反映全民抗战,故D错误。【拓展延伸】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实现的;(2)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3)都适应历史发展,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4)都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破坏而告终。2.不同点:(1)历史背景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具体内容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两党在民族矛盾上升时的协调行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受法律保护,有更大的独立性;(3)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7汪精卫公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12.(2015·成都一模)右图是进步青年发表的漫画《蜡炬成灰泪不干》。它意在讽刺“蒋政权”()A.背叛国民革命,背信弃义B.围剿工农红军,手足相残C.实行消极抗战,国土沦丧D.坚持独裁内战,自取灭亡【解析】选D。“蜡炬成灰”意味着“蒋政权”走向覆灭,“泪不干”反映出他不甘心失败。A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蒋政权”刚刚建立,并未走向覆灭,故错误;围剿工农红军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消极抗战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时期“蒋政权”都是全国性政权,并未走向覆灭,故B、C错误;坚持独裁内战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蒋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败退台湾的他仍然企图反攻大陆,故D正确。【拓展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两党从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两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始终存在。2.影响:(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完成;第一次国共对峙,导致十年内战,给日本侵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