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四讲免疫调节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研究表明,当番茄叶片受到害虫损伤后,番茄细胞会迅速产生蛋白酶抑制剂,使害虫不能消化蛋白质而死亡,从而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番茄的这种自我保护方式与下列人体内生理功能最相似的是A.激素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解析体液免疫是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与番茄的自我保护方式相似。答案C2.下列关于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C.抗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D.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可以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甲型H1N1流感康复者由于甲型H1N1病毒的入侵,体内已经产生了记忆细胞和一定量的抗体,所以在其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作用,就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失去毒性或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入侵时,这些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也是由抗体攻击人体自身组织造成的。答案C3.(2014·杭州质检)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其中①~⑥表示免疫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细胞②的质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B.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③能识别不同的抗原是由于细胞③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细胞④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D.细胞⑥中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都送到细胞外解析成熟细胞②的质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有2个抗原结合位点,A错误;同一个体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不同的细胞③的核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B错误;细胞④是效应T细胞,其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但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细胞④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C正确;细胞⑥中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不一定都送到细胞外,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D错误。答案C4.(2014·肇庆评估)“抗蛇毒血清”的生产方式是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至马,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至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体内,借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抗蛇毒血清”之叙述,正确的是A.“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原理,主要是利用马的被动免疫B.“抗蛇毒血清”中,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C.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抗蛇毒血清”可刺激患者的T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D.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增加马的细胞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解析A错误,据题意可知,“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原理是注射抗原后马产生抗体的过程,故为主动免疫;B正确,“抗蛇毒血清”中,中和蛇毒的物质主要是抗体;C错误,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抗蛇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可和蛇毒抗原结合并将其消灭;D错误,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充分激活马的体液免疫系统使产生足够的抗体。答案B5.(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解析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需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A错误;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C正确;人体的巨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错误。答案BC6.(2014·漳州联考)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解析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其中只有抗体而没有抗原,不会出现免疫反应,A错误;大鼠的血清含有2种抗体,再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有两种免疫反应的产生,B错误;任意浆细胞培养液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因此只能使一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C正确;大鼠血清含有抗体但浆细胞培养液不含有抗原,因此不能产生免疫反应,D错误。答案C7.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解析图中⑤是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③是浆细胞,②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①是淋巴因子,与靶细胞接触的⑦是效应T细胞,能增殖、分化为⑦的是⑥T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有增殖、分化能力。二次免疫时,浆细胞主要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部分也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抗体与自身物质结合引起的疾病为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答案C8.(2014·日照模拟)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③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浆细胞和⑦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②;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⑧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答案D9.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体内的B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抗原的刺激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解析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并且强烈,故C正确;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故D错误。答案D10.(2013·福州期末)某学生体检报告显示:乙肝表面抗原(AbsAg)呈阴性(-),乙肝抗表面抗原抗体(Ab-sAb呈阳性(+)。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表示有,“-”表示没有)A.该生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B.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经免疫反应已清除C.表面抗原和抗表面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类物质D.乙肝病毒正在该生体内大量增殖解析从体检报告可知,其体内有乙肝抗表面抗原抗体,说明该生可能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曾感染乙肝病毒经免疫反应已清除,表面抗原和抗表面抗原抗体都是蛋白质类物质,乙肝病毒不能在该生体内大量增殖。答案D11.在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是A.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解析预防接种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等制成各种特异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些疫苗需多次接种是因为接种之后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的延长慢慢减少,记忆细胞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另外,由于个体之间存在体质的差异,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或足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C12.(2014·龙岩质检)为了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人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人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甲组乙组丙组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D.第4-12天乙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解析图中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甲、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都是B细胞未受到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刺激,B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正确;由图可知,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D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小题17分)13.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体液B细胞或记忆(2)a、c、d(3)数量多、速度快(4)自身免疫14.(2014·江西六校第二次联考)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并侵染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