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一、说教材1、的地位和作用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两次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使中国大大加深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患之和,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被迫全方位开放。这两次战争彻底暴露了清王朝腐朽不堪和软弱可欺,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危机也成为转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的铺垫。2、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强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目的和实质;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逐渐形成的。(2)、程与方法: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引导学生并使学生明白学习重大历史事件是围绕着“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展开的,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历史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危害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爱国将士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甚至为国捐躯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二、学情分析高三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高一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仍需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理解能力,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三、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和考纲要求,并结合学情,我确立了教学如下:1、重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和《辛丑条约》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四、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利用多媒体,采用的教学方式为:自由研讨、利用课件学习、师生互动、综合交流等方式。2、学法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与师生互动相结合;课后反馈与在交流。五、说教学过程:(一)、导课环节:利用今年纪念抗战70周年活动主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共创未来”进行导课: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缅怀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的而献身的革命先烈,就是要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我们牢记历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防止历史悲剧再次重演。为了共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历史(二)、授新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曾向中国学习,如唐代,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通好,派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进行文化,但是近代,日本为何敢打中国这个师傅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通过材料一引出“大陆政策”,指出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是历史的必然,(2)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支持纵容或默许的态度。通过漫画及文字材料使学生认识:美英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支持的态度,法德对日本纵容的态度,而俄国对日本持默许的态度,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支持纵容或默许的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导火线)向学生说明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趁机向朝鲜派兵,在朝鲜半岛最终挑起了这场战争,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线。2、经过简要向学生介绍甲午战争的开始标志:1894年7月的丰岛海战,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并归纳甲午战争的概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9月,战争主要在朝鲜半岛和黄海进行,主要战役:平壤战役(由于主帅叶志超弃城逃跑而失败)和黄海战役(由于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采取“避战自保”,殆误战机,导致失败)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895年4月,战火已经燃烧到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主要的战役:辽东战役(虽然聂士成、徐邦道等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大多数清军将领临阵脱逃,使日军很快占领了大连、旅顺等要塞,并通过历史图片和美国外交官的记述简要介绍“旅顺大屠杀”)和威海战役(正是由于李鸿章避战自保,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让学生回答《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强调并向学生解说内容,接着向学生介绍一种历史记忆法法:归纳概括法:“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接着再让学生思考《马关条约》的危害。(2)三国干涉还辽向学生简略介绍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着重指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反映了列强在侵华上既勾结又斗争的反动本质。(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简略介绍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着重强调“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师生活动】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挑起的,对中国来说是正义的,那么中国为什么会惨败?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近代化等方面分析失败原因。最后老师引导并总结:主观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近代化不彻底;“避战求和”方针(一再殆误战机)客观原因:日本制度先进;近代化全面且教彻底;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那么,这场战争惨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4、影响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1)、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被迫进行军事改革。(2)、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3)、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各阶级掀起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用过渡语(由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软弱可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再次揭竿而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而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英法美国等组成八国联军也再次发动了侵略战争)引出八国联军侵华。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根据前面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归纳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扩大侵华权益,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利用时局图说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2)直接原因:西方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并简略介绍义和团运动2、经过:1900、6开始,英、法、俄、德等8国进攻天津,虽然义和团民配合清政府的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最终很快天津和北京相继沦陷。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让学生回答《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并向学生解说内容,引导学生用介绍一种历史记忆法法:归纳概括法:“赔4,5亿”;“划使馆区”;“拆炮驻兵”;“禁止反帝”“设外务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辛丑条约的》危害,学生讨论后回答:4、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其影响:(1)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侵华转向“以华制华”。(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内容,理清历史线索,强调学习重点,并指出面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的爱国仁人志士如何坚持不屈不饶的斗争?引出下一节课。六、板书设计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2、经过:3结果:4、影响: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2、经过:3结果:4、影响:利用这简单的板书,主要是引导学生并使学生明白学习重大历史事件是围绕着“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展开的,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历史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学生在高一已学过,也初步形成了感性认识,如何在学生的抽象能力、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深化对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本节教学设计,应采用一些新史料,设置“创新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成为本节课的关键。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