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网校:年安徽阜阳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考等最新资讯请点击:行测、申论在线做题、搜题“神器”---砖题库:命题分析与备考综述一、命题分析根据《2013年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统一考试(笔试)考试大纲》可知,《公共基础知识(一)》(管理岗位)对常识部分的考查权重40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2013年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统一考试(笔试)考试大纲》中对常识部分具体测试的内容有如下规定:“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二、备考综述常识部分内容丰富、庞杂,是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的重要内容。政治常识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识点相当广泛,在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考试题目以知识记忆型题目为主,考生应多对相关知识加以理解、掌握。在复习中考生除应注意知识的联系性,学会变通之外,还要在平时就对时事政治多加关注。经济常识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内容,难度较大,考生应重点把握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公有制等关键性的经济概念。华图网校:法律常识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重点内容。从其考查要求来看,这一部分趋向于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考生不仅要准确记忆各部法律的相关法条,还要做到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管理常识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考生更多地理解其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基本职业素质。考生一定要注意对此部分的复习。人文常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知识面与知识积累能力,其内容相对简单,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即可。国情省情部分所占比重通常较小,且内容为直接记忆的知识,对于考生来说比较简单。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这些知识的积累,并且应该对本省的时事新闻加以适当的关注。第一章政治常识第一章政治常识高频考点集锦1.辩证的唯物论;2.唯物辩证法;3.认识论;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时政热点。考点串讲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辩证的唯物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华图网校: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哲学不同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3)世界的存在状态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这属于方法论问题。辩证法是指联系地、发展地和全面地考察事物的观点与方法。它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而联系和发展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一种发展观,是指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考察事物的观点和方法。它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静止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力华图网校:的推动。(4)辩证法的发展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古代的自发辩证法。如古希腊辩证法思想杰出代表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②近代的唯心辩证法。黑格尔认为,“事物因矛盾而存在,因矛盾而发展”,“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这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是马克思在继承了黑格尔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基本内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密切联系,它是与时俱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在中华民族面临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的背景下产生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能够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表示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包括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华图网校: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联系,也包括事物的外部联系。对客观事物来说,联系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另一方面,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是辩证的,是对立的统一。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任何物质都处于永无止境的运动之中,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态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每种物质形态都有自己确定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都保持着自己质的规定性,因而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就是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在绝对运动中包含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着绝对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它们在物质运动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一种是相对主义诡辩论。3.时间和空间华图网校: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三)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的起源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集体、社会的劳动。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3.意识的结构和作用(1)意识的结构意识的结构,就是“意识到的对象”与“意识着的主体”之间的特定关系。(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之一。二是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创造性过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逐步深入到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预测未来。意识的能动性不华图网校:仅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三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控制。二、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在事物的全面联系中把握事物。②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摈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方法。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华图网校: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同客观规律、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向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首先,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的。新事物对于旧事物来说,是促使它灭亡的因素,同时又是它赖以存在的因素。其次,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继承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同旧事物相比内容上比较丰富,也就比较高级和复杂,因而它就比旧事物优越,体现着事物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发展的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也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生作用。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制造规律、消灭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而要认识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华图网校:一方面,主观能动性依赖于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它并不排斥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利用。(二)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际内容。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1)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称为事物发展的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这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同时也承认外部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华图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