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期末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8级期末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蒋从明2011.01.08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它是从实用运动生理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2、强力手段:一切不通过运动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措施和方法都称为强力措施。3、消化:质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过程。4、氧亏:人体在运动时,射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和呼吸氧量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5、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6、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7、运动神经元池: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池。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展一次,称一个心动周期。9、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排出的血量。10、红细胞压积:11、排泄: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12、体适能: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修行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13、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本身或动作电位的同义词。14、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二、填空:1、前庭机能稳定性较高的运动项目是体操。(前庭对保持稳定和平衡有重要作用)2、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大小,取决于膜两侧离子浓度的大小和膜对离子的通透性。3、运动后出现尿蛋白反映的是运动强度的大小。4、能直接透过细胞膜的激素称为类固醇激素。5、根据肌丝滑翔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6、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而形成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差。7、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要快于无髓鞘纤维。8、正常女子血红蛋白值为110—150g/L。9、通常以100mL血浆中NaHCO3的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10、正常人体血浆中的PH值约为7.35—7.45。11、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时,可引起肾小球率过滤下降。P210。12、激素是一类高效能生物性物质。13、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2次/min,则肺通气量为6L。14、人体体液占体重的60—70%。15、肌肉收缩与舒展的基本单位是肌小节。16、成年人每个心动周期为0.85。P17717、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收缩性。18、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质小脑三个功能部分。19、疲劳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20、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种。21、肌肉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间接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22、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有传导与对流、辐射、蒸发、和湿度与散热。23、气体交换的动力是分压差,交换的方式是扩散。24、肌肉的收缩方式有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类。25、强直收缩可分为不完全强直和完全强直。26、正常人安静时的通气量与血流量的比值为0.84。27、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良好四方面。28、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9、人体主要的呼吸形式有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两种。30、三大能量系统是指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31、力量练习的手段有等长练习、等张(向心)练习、离心练习、超等长练习、点刺激、震动、等速练习。32、静息时,膜对K+有较大通透性,对Na+有较小通透性,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K+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33、微循环主要包括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通路三大通路,其中迂回通路是实现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三、简答:1、简述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答:(一)磷酸原系统: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产生乳酸等中间产物。(二)乳酸能系统: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三)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2、简述快、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答: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与慢肌相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位于其上方,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慢,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但收缩持久,抗疲劳能力强。3、简述氧解离曲线的因素。答:(一)氧分压、(二)Pco2和PH值、(三)温度、(四)2、3二磷酸甘油酸、(五)一氧化碳。4、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答: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凡影响这两者的因素都会影响动脉血压。①每搏输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⑤循环血量。上述因素经常同时变化,动脉血压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综合。5、简述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是什么?答:①神经系统的影响;②生物信息物的影响;③血糖水平的影响;④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⑤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⑥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6、简述最大吸氧量的影响因素。答: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7、简述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答:耐受性—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8、简述疲劳产生的机制。答:能量耗竭学说;代谢产物堆积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离子代谢紊乱;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中医理论。9、论述判断疲劳的方法及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答:(一)判断方法:①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反应时间延长;皮肤空间的闪光融合频率。②生物电: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③主观感觉判断。④疲劳自觉症状。⑤肌力:背肌力与握力、呼吸肌耐力⑥生理与生化指标:物质能量系统代谢指标(血乳酸、血尿素、血氨、尿蛋白、尿胆原)、氧转运指标(HR:回复时间延长,基础心率加快、Hb:Hb下降或低于正常值)、内分泌系统指标(血睾酮T下降;皮质醇C:较高皮质醇抑制机体免疫机能,使运动员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血睾酮/皮质醇比值T/C降低)。(二)恢复措施:①活动性手段: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整理活动。②营养手段:能源物质的合理调配;营养物质的补充方法。③中医药手段。④睡眠:使精神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⑤物理手段:按摩、理序、吸氧、针灸加速机体恢复。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