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0560《公共经济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560《公共经济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公共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广义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一门学科,借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职能范围,公共部门职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本门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试题分三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材料题。复习时请以课程讲义或讲稿为准。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1.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是单选题和多选题的混合,请准确理解、掌握相关重要概念。2.判断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3.材料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要注意结合知识要点进行展开说明。二、复习重点内容这一部分介绍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供大家考试参考。第一章绪论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从严格意义上说,公共经济学应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有时也把公共经济学称为政府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大类,所谓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即收入再分配、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稳定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共部门(政府)的含义可以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第二层次是广义政府(+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第三层次被称为统一公共部门(+非金融公共企业)第四层次被称为广义公共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三个层次:——研究财政收支——研究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公共经济学有新、旧之分,所谓旧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新公共经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一)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1662年威廉•配第《赋税论》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利息、就业与货币通论》1959年马斯格雷夫《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四、与其他学科研究的关联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具体地讲,相对于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相对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全面采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2.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在公共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公共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3.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三大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第二章市场效率与“看不见的手”一、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1.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帕累托的解释: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此时具有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称为“帕累托条件”。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成为帕累托改进。2.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市场达到一般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都得到满足,因此,这时整个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的一致性。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1)消费品的最优配置,任何两种商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2)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所使用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3)生产与消费的最优关系,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边际转换率。3.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禀赋分配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分析了市场均衡、帕累托最优与财富分配的关系。在若干假设下,任何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适当选定的收入分配方案,由市场的竞争均衡来加以实现。二、公共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其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其二,外部效应的存在其三,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第三章市场失灵与“看得见的手”一、市场失灵及其表现1.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资源配置最有效率和消费者获益最大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市场最优状态。市场不是万能的,价格机制在促使市场调节商品供求时,也会出现价格不能反映消费者边际估价或者生产这一商品的边际成本的情况,市场会出现扭曲现象,从而造成在一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机制调节不能实现资源的最有配置,这就是“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的原因(1)市场势力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2)外部性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3)公共物品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4)不完全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二、政府参与经济与“看得见的手”1.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巿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巿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巿场的争议。最常见对巿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分产品及劳务。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巿场的失灵。2.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职能(1)提高效率:维护市场秩序;消除外部不良经济效应;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2)力求公平(3)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第四章市场势力理论一、市场及其资源配置效率1.市场的概念及市场结构微观经济学的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交易活动。根据市场竞争的强弱程度这一标准,我们可以将市场划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2.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的产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第三,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或市场。第四,信息完全。完全竞争市场作为一种比较纯粹意义上的市场,是最有效率、资源配置最优的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找到。3.市场势力引起市场失灵市场势力是产生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势力存在于三种类型的市场,即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二、市场势力的极端情况——垄断1.垄断及其形成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造成行业垄断从而形成垄断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显著的规模经济性。第二,资源垄断。第三,技术壁垒。第四,政府许可。2.垄断势力的测量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其垄断势力就越大,垄断势力越大并不能表示垄断利润越高,利润取决于价格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差异。三、制约市场势力的政策1.对垄断的市场势力进行公共管制管制的措施:价格管制,政府规定自然垄断产业产品的最高限价,以限制这些自然垄断企业的利润率;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政府规定市场准入的条件和标准。2.反垄断法限制市场势力更为严厉的措施则是制定反垄断法,又称为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规定,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的竞争或者欺诈行为等,都是非法的。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竞争,禁止兼并。第五章信息不对称理论一、信息不对称概述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特殊表现形式。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市场主体之间拥有的信息质量和数量不同,从而导致决策和交易行为失真的现象。2.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销售者有意隐瞒相关信息(2)商品本身的性质二、逆向选择1.逆向选择的含义当买卖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均或失衡的时候,就使得好坏无法区分,导致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反淘汰结果,即品质好、质量高的商品逐渐退出,质量差、品质低的商品反而留在市场上,这样就迫使信息较少的一方做出不利的选择,称为逆向选择。2.逆向选择的典型市场(1)旧车市场(2)保险市场(3)劳动市场3.逆向选择的避免(1)信息传递是解决逆向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的类型或信息难以被信息劣势方所完全了解;信息优势方为了建立信誉,选择某种信号,主动将自己的类型或信息传递出来以使信息劣势方识别。(2)建立信誉同样是避免逆向选择的重要方法。(3)建立品牌也是避免逆向选择的重要方法。三、道德风险1.委托—代理问题一般来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约定在委托范围内,代理人的行为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通常是信息劣势方,代理人则是信息优势方。2.道德风险的内涵和类型道德风险是事后信息不对称的后果。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蒙骗或损害委托人的行为。这种代理人对委托人的不适当或不道德行为的风险,就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可以分为两类:(1)隐藏信息或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2)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第六章外部效应理论一、什么叫外部性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而不从该影响中获得收益,或者为此付出代价;外部性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二、外部性的分类正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效应生产的正外部性是指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有利于他人的影响,而生产者却不能从中取得报酬;消费的正外部性是指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有利的影响,而消费者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生产的负外部性是指生产者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但未给他人予以补偿;消费的负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的行为使他人付出代价,但未给他人补偿。三、外部效应与市场效率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负外部性与供给过剩四、重要推论黄金规则:作为帕累托效率的补充,要使社会经济福利极大化,应该使任意社会经济行为的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免费便车现象: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商品不能由市场来实现其最优配置(公共力量参与其中)。隔代效应:正或者负面外部性商品,以市场方式配置必然失灵(某代人对某种稀有资源过度利用,将导致后代人不能更充分地使用它。如果后代人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话,他们就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为自己保留一片生存空间,保留相当一部分资源)。五、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措施(1)政府管制和计划(2)征税和补贴(3)发放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六、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案(1)企业合并(
本文标题:0560《公共经济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8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