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边际效用学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边际效用学派《经济学说史》HistoryofEconomicTheory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1本章重点问题边际学派的先驱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2本章主要内容一、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二、奥地利学派三、数理学派四、美国学派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3一、边际效用学派概述边际效用学派,简称边际学派,于19世纪70年代初同时出现于西欧几个国家,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是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创建、发展、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经济理论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它们都主张边际效用价值论,但在资本理论、分配理论上不尽相同;在价值理论上,各自的理论结构、表述方式、具体论点、思想深度和矛头所向也有明显的差异。其奠基者是几乎同时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三位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大支派:•一个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是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等人;•另一个支派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以英国的杰文斯、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和瓦尔拉斯的继承人帕累托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4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和发展1.17—18世纪的边际学派先驱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里(1700—1782)1738年发表《测定风险新理论之解说》,提出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思想,被证明是边际效用概念最初发现者。他提出“财富的任何增加,不管多么微不足道,总会使效用增加,而且,来自财富的任何微小增加量的效用将同先前占有的物品量成反比例。”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意大利经济学家彼得罗·维里(1728—1797)和法国哲学家埃蒂耶纳·孔狄亚克(1715—1780)也论述了与加里安尼类似的思想。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1748—1832)提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能使人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幸福(也即效用)的递减法则,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量越少。杰文斯正是依据边沁的哲学原理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52.19世纪的边际学派先驱较早使用边际效用说明价值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福斯特·劳埃德。他用第一、第二、第三盎司……食物对一个饥饿的人的意义来具体说明人们对价值的估价。他说:“他的食物短缺时,他对现有食物的估价是很大的,换言之,他置于其上的价值是很大的;当食物供给增加时,他对它们的估价就减低了,换言之,他给予它们较小的价值。”这实际已揭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爱尔兰经济学家朗菲尔德几乎与劳埃德同时提出了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劳动价值论不同的价值观点。他把任一物品的效用下定义为它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而价值则被理解为某物品交换其他物品的能力。认为价值可以用劳动衡量的是那样一部分:它是在所谓最不利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在这种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商品需要花费最多的劳动。他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边际成本的概念,用来说明价值决定一个方面,即供给。同时,朗菲尔德还提出了边际需求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对任一商品的需求强度的大小,即是他愿意并且能够为该商品支付的数额,或是他不愿意没有该商品,从而放弃该商品时他所提供的喜悦的数额。朱尔·杜比特(1804—1866)是法国工程师。他在研究实际经济问题和政策抉择中运用了边际效用原理与方法,他的论文《公共工程效用的测量》(1844)和《论通行税和运输费用》(1849)是这种运用的集中体现。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6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在边际学派先驱中,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1810—1858)占有主要地位。他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类行为规范》(1854)中,重申了效用价值论,同时提出了人类满足需求的三条定理(后来被称为“戈森定理”),从而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三条定理是:•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7二、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边际学派分支之一。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卡尔·门格尔(1840—1921)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出生于奥地利加利西亚,父亲为律师。他曾先后入维也纳大学、布拉格大学和克拉科夫大学学习,1867年获克拉科夫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奥地利内阁新闻局职员。1873年以后任维也纳大学讲师、教授。他曾担任过皇太子鲁道夫的导师,伴随皇太子游历英、法、瑞士等国。门格尔曾参加过政府的货币审议会、币制调查委员会等工作。1900年当选为奥匈帝国上议院议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方法的研究》(1883)、《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主义谬误》(1884)。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8弗里德里希·维塞尔(1851—1926)是门格尔的学生。他出生于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律系。他曾留学德国,从师于历史学派的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等人。1872—1884年任州政府文官,1883年任维也纳大学讲师,1884年被聘为布拉格大学经济学教授。1903—1922年任门格尔所在的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主持门格尔讲座。1917年后选为奥匈帝国上议院议员,曾任政府商业部长。主要著作有:《经济价值的起源和主要规律》(1884)、《自然价值》(1889)、《社会经济理论》(1914)、《权力法则》(1926)等。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9欧根·冯·庞巴维克(1851—1914)是奥地利学派后期的主要代表。他出生于布隆。早年就学于维也纳大学。曾和维塞尔一同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莱帕西克大学、耶拿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881—1889年在莫斯布鲁克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889—1904年在财政部就职。曾三次担任奥地利财政部长。1904—1914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曾担任过维也纳科学院院长。他的主要著作有:《资本与利息》[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8)]、《经济财货价值理论纲要》(1886)、《奥地利的经济学家》(1890)、《价值、成本和边际效用》(1892)、《财货价值的最后尺度》(1894)、《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101.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上,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以抽象演绎法同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方法相对立。门格尔认为,理论的任务是提供超出直接经验以上的认识,建立永久的、一般的、普遍的原理。所以,经济学不能用经验的方法,而只能用“严密的方法”,即抽象演绎法。抽象演绎法就是使人类经济的复杂现象还原成为可以进行单纯而确实的观察的各种要素,并对这些要素加以适合于其性质的衡量,然后再根据这个衡量标准,以再从这些要素中探出复杂的经济现象是如何合乎规律地产生着。在具体进行分析时,门格尔和奥地利学派的其他经济学家通常采取孤立个人的研究方法。他们常从某个孤立的个人出发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种孤立的个人的经济即是社会经济的缩影,在这种个人与财物关系的分析中,存在着解释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关键。另外,奥地利学派的这种抽象分析以人类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心理来解释个人的一切经济行为的动机,从而把政治经济学看做一种实用心理学,经济关系变成人与物之间的一种心理反应关系。由于这种特点,奥地利学派也被称为边际学派中的心理学派。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112.边际效用价值论奥地利学派的价值理论是由门格尔奠定的,维塞尔最早提出“边际效用”术语。不过,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庞巴维克的著作中论述得最全面、最系统。庞巴维克认为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商品价值由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庞巴维克认为,一个产品可满足多种不同的欲望,这一系列的欲望的重要性并不一样;同样,在满足某一种欲望时,随着这种欲望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加,产品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处在边沿上的效用,叫做边际效用。他认为决定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对于生产性物品的价值,门格尔提出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消费品的价值决定的。他把物品分为若干等级,说明生产资料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从消费品转化为生产资料的过程。庞巴维克还在其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观交换价值论”,即价格理论。他的客观交换价值论实际上指的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通过在市场交换中的竞争而最后确定的市场价格。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123.时差利息论庞巴维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用人的主观评价和时间因素相结合,提出所谓“时差利息论”。他认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价值之间有差别是由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主观评价更高一些:•第一,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着差别。一些人目前困苦或有急需,对现在可以免其痛苦的一先令的评价自然会比对未来的一先令高。•第二,低估未来。人们一般对未来的需要缺乏健全的想像力并存在意志上的缺陷,再考虑到人的生命短促和境遇多变,因此常常低估未来物品而高估现在物品。•第三,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会引起对现在物品的高估。现在物品一般是能优先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因此它比未来物品一般具有较大的边际效用。他把资本雇佣工人、资本借贷和土地出租都归结为现在与未来两种物品的交换,从而把企业利润、借贷利息和租金都归结为“时差”带来的利息。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13柏姆-巴维克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用人的主观评价和时间因素相结合,提出所谓“时差利息论”。他认为,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对现在物品即消费资料的评价比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即生产资料(包括劳动)的评价高,因而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价值,其间的差额构成“时差利息”。柏姆-巴维克把物品分成能够用来满足眼前需要的“现在物品”,和只能用于满足将来需要的“未来物品”;又说人们在若干心理法则支配下,总是倾向于高估现在物品的价值而低估未来物品的价值;因此,当同种类同数量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交换时,两者之间就存在价值的差额,为了填补这个差额以实现“等价交换”,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就须向现在物品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柏姆-巴维克把资本雇佣工人、资本借贷和土地出租都归结为现在与未来两种物品的交换,从而把企业利润、借贷利息和租金都归结为“时差”带来的利息。一、英国的边际学派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成为边际效用学派的最主要代表和奠基人之一。但是,在英国,约翰·穆勒的影响一直持续到90年代,只是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以后,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才开始占据支配地位。在马歇尔同时代,威克斯蒂德、埃奇沃思等也都对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有所论述。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151.杰文思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是英国经济学家、边际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第十章边际效用学派16杰文斯1835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制铁机械师家庭,1851年入伦敦大学学习,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1854年去澳大利亚悉尼造币厂工作。1859年返回英国,继续在伦敦大学学习,1862年获得硕士学位。从1863年起,他先后在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伦敦大学任教。18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他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