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尤金·A·奈达EUGENEA.NIDA人物生平尤金·A·奈达(EugeneA.Nida),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14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2011年,8月2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世长辞,享年96岁。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接着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著作等身,他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馀篇,另外,还有13本专供《圣经》译者使用的参考书。奈达的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圣经翻译》(BibleTranslating),最有影响的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消除文化差异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语谚语“whiteassnow”翻译成汉语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白如雪”。但是,中国南方几乎全年无雪,在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中,没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内涵?在译文中,译者可以通过改变词汇的形式来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因此,这个谚语在汉语中可以译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鹭毛”(郭建中,2000,P63)。再如,英语成语“springuplike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笋”。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P67),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例如:“Hethinksbyinfection,catchinganopinionlikeacold.”“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伤风,他就染上感冒。”(刘宓庆,1998,P122)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因此,如按照英汉两种语言字面上的对等来翻译,原句译为“他靠传染来思维,象感冒一样获得思想”,这样,原文的真正意义就无法清楚地表达。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于是,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奈达翻译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描写语言学阶段(1943年到1959年)在这一阶段,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句法现象和词法现象。他不是把语言差异当作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当作相同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二)交际理论阶段(1959年到1968年)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一时期奈达的基本翻译思想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奈达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2.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3.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4.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uring)和检验(test)。分析是指对原文的分析,即细致地处理词和词组的指称意义和内涵意义、研究语法句法和语篇结构。转换是从用源语思维到用译入语思维的转换。重组指的是结构重组,即重新组织译文中的词汇、句法、语篇特征等,从而使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会译文。通过检验能迅速暴露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要正确地评价译文必须通过只懂得译入语的读者代表的反应来实现。(三)社会符号学阶段(1970年起)奈达对他的翻译理论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把其有用成分纳人了新的社会符号学的模式。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FromOneLanguagetoAnother)一书是第三发展阶段的代表作。这一著作有以下四点改变和发展:1.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2.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清楚。4.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问题。TWOBASICORIENTATIONSINTRANSLATINGFormalEquivalence(形式对等)DynamicEquivalence(动态对等)Formalequivalenceanddynamicequivalencearetwoapproachestotranslation.Formalequivalenceattemptstorenderthetextword-for-word(ifnecessary,attheexpenseofnaturalexpressioninthetargetlanguage).Whiledynamicequivalence(alsoknownasfunctionalequivalence)attemptstoconveythethoughtexpressedinasourcetext(ifnecessary,attheexpenseofliteralness,originalwordorder,thesourcetext'sgrammaticalvoice,etc.).Formalequivalencefocusesattentiononthemessageitself,inbothformandcontent.Itisconcernedthatthemessageinthereceptorlanguage(译语)shouldmatchascloselyaspossiblethedifferentelementsinthesourcelanguage(原语).Atranslationofdynamicequivalenceaimsatcompletenaturalnessofexpression,andtriestorelatethereceptortomodesofbehaviorrelevantwithinthecontextofhisownculture.LINGUISTICANDCULTURALDISTANCEAtranslationmayinvolvecomparativelycloselyrelatedlanguagesandcultures.Thelanguagesmaynotberelated,eventhoughtheculturesarecloselyparallel.Atranslationmayinvolvenotonlydifferencesoflinguisticaffiliationbutalsohighlydiversecultures.Iftheculturesarerelatedbutthelanguagesarequitedifferent,thetranslatorneedmakeagoodmanyformalshiftsinthetranslation.However,differencesbetweenculturescausemanymoreseverecomplicationsforthetranslatorthandodifferencesinlanguagestructure.DEFINITIONSOFTRANSLATINGWhenitcomestothedefinitionsofpropertranslating,therearealmostasnumerousandvariedasthepersonswhohaveundertakentodiscussthesubject.→Reasons:①Therearevastdifferencesinthematerialstranslated,inthepurposesofthepublicationandintheneedsoftheaudience.②Livelanguagesareconstantlychangingandstylisticpreferencesundergocontinualmodification.DIFFERENTDEFINITIONSOFDIFFERENTPEOPLEINTHEWESTERNCOUNTRIESMalcolmCowleyTranslatinginsthereplacementoftextualmaterialinonelanguage(ST)byequivalenttextualinanotherlanguage(TL).------美国J.C.CatfordTranslation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EugeneNidaTranslatingisrenderingthemeaningofatextintoanotherlanguageinthewaytheauthorintendedthetext.--------PeterNewmarkTranslationisanartthatinvolvesthere-creationofaworkinanotherlanguageforreaderswithadifferentbackground.-------MalcolmCowley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