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专题复习制作:XXX常见语病1.用词不当。2.成分残缺。3.结构混乱。4.搭配不当。5.重复累赘。6.不合逻辑。7.产生歧义。8.复句常见的语病。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a.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b.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注意:并列短语中常常有搭配不当的现象)c.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28日在深圳罗湖体育馆举行,众多明星出席,搜弧娱乐频道进行了全程跟踪图文直播报道。d.安康的冬天是个令人讨厌的地方。“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如果加上象问题里的引号也许还说得过去,举行一般与仪式、活动等搭配,要是口语说应该问题不大吧,要是文字表达可能要斟酌一下,加个引号或添个“活动”啥的。2.动宾搭配不当:a.清明节前后,我校派800多人次,参加郊区的植树活动。b.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3.主宾搭配不当:a.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支持。b.只靠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4.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不当:a.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b.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c.他的感情表现得很丰满。“人次”改为“人”。“目的”改为“态度”。“支持”改为“答复”。。“态度”改为“人”。“人群”改为“人”。“深思”改为“思考”。“丰满”改为“丰富”。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原因:由于乱用介词而导致。a.在这篇文章里,热情地歌颂了新风尚。b.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2.缺少谓语:原因:状语较长,省略了谓语中心语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3.缺少宾语:原因:定语被误认为宾语。a.我们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b.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在句子末尾加上“而努力”。语序不当1.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例:①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②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③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规律: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要放在主语的前面。2.多项定语的语序不当例:他是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县城中学的语文老师。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短语,②表示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字的定语放在不带“的”字的定语之前)。3.多项状语语序不当例:①从村庄到街道,从清晨到深夜,到处都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②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蒂诺维奇热情地交谈。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词短语,②表时间的介词短语,③表处所的介词短语,④表语气的介词短语(副词),⑤表情态的词,⑥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词前。4.分句的次序不当例: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个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不合逻辑1.前后矛盾:例句:同学们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数学竞赛。(“基本”和“都”任意去掉一个)2.多次否定引起混乱:a.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算清否定的次数)b.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后半句改为“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注意:前半句有肯定、否定连用,后半句一般也要有肯定、否定连用。c.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这句话有语病吗?)把这句话拆成两句:(1)农村人口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2)农村人口不能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这两句话都是正确的。重复累赘a.通过宣传教育,有的青年已经改邪归正,走上了正途。b.最近,有伪造的假人民币流入市场,严重扰乱国家的货币流通。歧义句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③几个工厂的工人。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⑤他要粉蒸肉。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⑧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解题策略:1.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糊的,就有可能有语病。2.审读法:通过审慎地阅读,去发现句子中的毛病。(理枝叶、查主干、合逻辑)3.简缩法:将结构复杂的句子按提取主干的方法简化后进行检查。一、顿号误用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点拨]“中学生、广西”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二、逗号误用8.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9.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10.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11.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12.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三、分号误用13.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点拨]“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误用原因同12,属未搞清前后关系。14.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点拨]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使用,如12。15.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点拨]“自觉”“刻苦”后句号改逗号或“自我加压”后的分号改句号。四、问号误用21.非疑问句用问号。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点拨]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才用。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该句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2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点拨]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注意:这里强调的句子是一个。五、冒号误用16.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18.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20.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2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点拨]由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以上由三个问句构成。24.倒装句之间误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点拨]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且只能用于句末。改法: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用问号。另外,感叹号、句号使用也存在这一错误,如:①多美啊!济南的冬天。(主谓倒装)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没精打采的。(定语和中心语倒装)都属误用。特别提醒:反问的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六、省略号误用25.与“等”并用。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点拨]表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七、破折号误用26.与“即”“就是”等词并用。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点拨]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27.少用了破折号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04年吉林)[点拨]“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构成部分(否则用括号),前面应加“——”,去掉引号。八、书名号误用28.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点拨]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可用引号表示强调。2004年广西卷“《幸运52》节目”也含此错。九、括号误用29.非注释语误用括号。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点拨]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处“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在“地址”后面加逗号。30.括号位置错误。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点拨]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括号完;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②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十、引号误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