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点难点1.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2.正确评价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3.孔子、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__________的创始人。儒家学派2.主张:(1)核心思想:“___”“礼”,要求“仁者爱人”“__________”。①内容。a.“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_______________;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遵循“_____”之道。b.“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通过“_____”实现“礼”。仁克己复礼苛政和任意刑杀忠恕正名②评价:“仁”有利于调整_________,稳定社会秩序;“礼”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落后性。(2)政治思想:提倡“_________”,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3)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人际关系为政以德(4)教育思想。主张评价教育对象_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方法_________采取启发式教学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鼓励独立思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_____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代二、老聃与《道德经》1.地位: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_________的创始人。2.著作:《_______》(《老子》)系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3.主张:(1)哲学思想:核心是“道”。①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_________”的思想。②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_________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道家学派道德经道法自然矛盾对立(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_________”,以“无事取天下”。4.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_____、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_________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为而治哲学道德人格1.孔子的思想主张为什么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呢?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2)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2.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吗?提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无所作为吗?提示:不是。因为老子的“无为”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图示解读】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老子(1)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①核心思想“仁”与“礼”。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③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2)老子的思想体现在:①哲学思想:提出“道”这个最高哲学概念,提出辩证法思想。②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主题1孔子的思想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材料二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新时期的治国方略。探究思考:(1)材料一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内在关系?材料中“克己复礼”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礼”是实现“仁”的手段,“仁”是“礼”的目的。实质: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以德治民”的思想和今天我国“以德治国”的主张有何异同?提示:①相同点:都具有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不同点:出发点不同。孔子的主张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剥削阶级不可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今天的人本思想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延伸】孔子思想对今天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1)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2)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主题2老子的思想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材料二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中国某思想家著名语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强烈反响。探究思考:(1)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认为如何看待该思想?提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体现对宇宙本原的探索精神,本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特别提醒】老子的“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规律,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无形无迹,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2)材料二反映了其怎样的政治主张?如何评价该主张?提示:“无为而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3)老子的“无为”思想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提示:二者都要求统治者体恤百姓,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二者的思想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一、孔子思想体系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1.思想体系:(1)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3)他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是“仁”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4)他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2.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深化点拨】孔子的思想产生于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瓦解的历史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如重礼,重血缘亲情等。【过关题组】1.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道德修养的重要性B.民心的重要性C.人的才能的重要性D.教化的重要性【解析】选A。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孔子所述的含义。从“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统治者应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召人才,从而巩固统治。可以看出其意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故选A。2.(2015·德州高二检测)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解析】选B。“贵贱有序”强调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故选B。【拓展延伸】正确对待孔子的思想(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孔子“民无信而不立”的诚信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1.哲学思想:(1)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开创了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先河。(2)他否定“天命”权威、崇尚自然,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对于人们探索自然规律、发展科学,有深远的影响。(3)他的辩证思想成为典型的中国智慧,对后世的哲学、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4)在人生观上,“守静”“不争”的处世之道,培养了人们深沉持重的品格、淡泊名利的胸怀、百折不挠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2.政治思想:(1)“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约束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对当代的政治民主化也有指导意义。(2)他希望社会倒退,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让百姓无知才好管理的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深化点拨】老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层的利益,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究宇宙本原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关题组】1.(2013·天津学业水平检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出自《道德经》)。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解析】选B。题干材料中老子以水为例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联系老子的思想,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故B正确。【变式训练】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庄子属于道家学派,A是心学家的主张,B是董仲舒的思想,C是荀子的主张,D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也属于道家学派,故选D。2.(2014·绍兴高二检测)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D.强调无为而治【解析】选A。材料当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主要是积少成多,强调的是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实现向其对立面转化的过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符合题目中的意思。故此题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