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现代史部分世界现代史单元十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展与走向21世纪的人类文明——二战以来的世界(1945年至今)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史料一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摘编自《苏联改革史》论从史出:⑴根据史料一,指出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着怎样的不足。说明了什么?答:赫鲁晓夫改革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说明其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实验。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摘编自《苏联改革史》论从史出:⑵根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结果如何?答:勃列日涅夫将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导致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史料三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刺向了党的心脏。”——摘编自《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论从史出:⑶根据史料三,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重心的转移方向及结果。答:转移方向:政治领域。结果: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导致后来苏联解体。拓展升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同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2010·北京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答案】D(2010·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考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答案】C(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考点】赫鲁晓夫改革【解析】农业集体化就是降低农产品价格,牺牲农业利益,满足工业的需求,而材料体现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故A项错误;1953年到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加速发展战略”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农产品价格背景材料,故C项错误;1953年到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故D项正确。【答案】D关键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考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史料一“随着世界的文明进步,自由放任代表了大多数公众的心声。”“……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理、毫不过分: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凯恩斯《预言与劝说》论从史出:⑴根据史料一,指出自由放任主义的主要观点。答: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国家干预只会导致经济的衰退。考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史料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商业生产与交换,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论从史出:⑵根据史料二分析,“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答:“看不见的手”就是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张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竞争。其实质是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考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史料三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论从史出:⑶根据史料三,概括凯恩斯主义的内涵。答:凯恩斯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调节经济发展,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史料四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国人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艾德礼的言论论从史出:⑷根据史料四,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答:战后西欧的国有化政策,实际是主张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反映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07·海南单科·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答案】C(2007·海南单科·25)“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取材料信息,“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体现出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答案】D(2012·海南单科·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从时间上看,A项是与史实相符的,但不是工党获胜的原因;因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破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工党在竞选中提出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抓住了社会要求,取得了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C、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2014·海南单科·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答案】A(2015·海南单科·20)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法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国家,因此两国的经济结构无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欧洲因为二战,经济残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工业设备的使用年限及“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说明当时美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经济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2016·海南单科·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进一步的节约人才,不会缓解人口压力,故A项错误;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机器人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资本的扩张,机器人仅是一种工业品,故C项错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升级不但是信息技术的升级,还包含其它多个方面共同发展的结果,是科技综合的运用,故D项正确。【答案】D(2016·海南单科·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1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1950年1970年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236.955.12.931.764.7日本26.031.742.33.643.048.4联邦德国10.749.739.63.351.745.0【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解析】从表格中美国的服务业由55.1到64.7,日本由42.3到48.4,德国由39.6到45.0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均对各国有贡献,故A项正确;农业美国由7.2到2.9,日本由26.0到3.6,德国由10.7到3.3说明各国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因为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无法说明农业衰退,故B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不符,故C项错误;由表格中德国的工业由49.7到51.7,比第三产业45.0要高,与工业发展滞后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