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2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基本概念•中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与相关学科教学目的掌握精神病学基本概念熟悉中、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熟悉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发展史了解神经内科、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与精神病学关系2003年4月1日aAaQ1正常不正常浅灰色深灰色非器质性精神痛苦心理不平衡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失恋、丧亲、家庭不和、学习困难、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和睦强迫症、恐惧症、第一节基本概念概念•指一组严重精神障碍的疾病,除了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外,常出现各种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具有幻觉/妄想/严重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症状的一类精神障碍。精神病神经病概念•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分支学科–社会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精神病理学:–生物精神病学:精神卫生•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在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障碍。病因精神活动改变痛苦和/或功能损害•精神障碍:一个临床诊断概念•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症状需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改变•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同义词,不推荐使用此概念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区别•心理障碍:是指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是心理活动中的轻度创伤。心理障碍时多伴有情绪的焦虑或抑郁,紧张或恐惧以及生理功能的改变。例如:遇到挫折后或愤怒攻击,或消沉自悲;遇到两难其全难以抉择时的心理冲突;考试前的过份紧张焦虑等等。•心理障碍•暂时的•偶然发生的•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社会功能完好无损•往往不需经过治疗•但是严重而持久的心理障碍不仅会对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也会诱发一些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由生物,遗传,心理,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引起的心理或行为障碍。它主要包括神经症和精神病以及人格障碍,精神发育障碍,器质性,中毒性精神病等。神经症又包括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等。神经症可由长期的心理冲突,过度的心理防御转化而来,也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愉快体验和身体不适,但与现实仍有较好接触。神经症只是一组较轻的精神疾病,但患者自己感到很严重,过份担心,十分痛苦,故迫切要求治疗。其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配合药物治疗,预后是良好的。我们的学习目标•培养精神卫生理念–深入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中恰当评价心理因素•注重沟通技能训练•学习精神病学知识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的理论方法,以及中西医学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康复的一门学科。中医称精神活动为“神”•广义: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生命的外在表现•狭义:喜、怒、忧、思、悲、恐、惊三种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人体的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把人与环境看成一个整体•生物医学•“身体是机器,疾病是机器故障此的结果,医生的任务是修理机器。因对疾病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开始就是用部分、分析法集中于生物学(躯体)的过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第二节中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西医精神病学发展史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是科学医学的奠基人也被尊崇为精神病学之父脑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人体内存在四种基本体液黑胆汁血液黏液黄胆汁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上的个性心理特征。•传统气质类型理论:•(1)胆汁质(cholerictemperament)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即是典型。•(2)多血质(sanguinetemperament)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典型的多血质人物。•(3)黏液质(phlegmatictemperament)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是典型的黏液质人物。•(4)抑郁质(melancholictemperament)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抑郁质型的人物。•中世纪惩罚其肉体,拯救其灵魂。比奈尔(pinel1754--1826)第一个担任“疯人院”院长“疯人院”医院精神病被看成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学生Esquirol错觉幻觉区别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精神病学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克雷培林(Kraepelin,1856-1926)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Schneider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一级症状•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说•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Jasper提出精神病理现象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发明电休克治疗、胰岛素休克治疗•50年代出现化学药物治疗•各种学科研究出现促进精神病学发展神经生化学精神药理学分子遗传学影像学中医精神病学发展史春秋战国时代,卓越的代表人物扁鹊提出生病不是鬼神降灾所致,而主张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的理论,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部书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人体生理疾病防治,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其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学说,组成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也是精神病学的理论基础。•《灵枢·癫狂篇》中对癫狂的论述提出脏腑功能与精神活动的理论学说,并指出证治针药等理论根据和治疗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精神病学的专篇论著。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难经》沿用《内经》的分类,并提出:“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的看法,为区别癫与狂提供了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热病发狂精神紊乱描述甚细致对治疗和预后脏躁:喜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奔豚:气从小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欲闻食臭食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在内经“癫狂”的基础上补充了精神病的内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根据病因和症状分别列出三十多种精神异常的综合征。癫狂风狂候描写发狂或欲走,或自高贤称神圣是也,系由于阴阳气相感所致。言语错谬或啼哭惊走,或癫狂昏乱,或喜怒悲哭,或大惧怖……歌淫呼啸,或不肯言语,其中风癫候。风•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用茶叶装枕头可明目、清心、安神、通经络、延年益寿。•活套法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倡说的。他在五情相胜法的基础上,根据五行的相生关系补充了以所生者解之的治法。金元时期将精神病人的言语障碍分为狂言、谵言、郑声三类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喜为心志,心热甚则多喜为癫。怒为肝志,故肝实则多怒而为狂。对癫狂之辩证又有新的创见。张从正首创癫狂“痰迷心窍”李东垣刘完素《河间六书》明清时期气、血、痰、火李梃——血迷心窍王肯堂——分为癫狂痫、烦躁、惊悸恐张景岳——最早提出痴呆三、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发展史•16世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20世纪至今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开始逐步形成19-20世纪中西汇通学派形成时期17世纪中叶开始产生中西汇通思想方以智唐容川朱沛文第三节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与相关学科一、神经科学“别神经病了”或“你别犯神经”神经病精神病什么是神经?•神经是人体生物组织从脑、脑脊髓延伸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负责或主宰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所组成的网络。抽搐、麻木、疼痛、瘫痪、感觉迟钝、意识障碍、肌肉萎缩、中风病因和确切的部位•精神病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多表现在情感,行为方面。情感淡漠行为紊乱胡言乱语幻听幻视疑神疑鬼哭笑无常毁物伤人躁动自杀“疯子”“疯癫”•脑的构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后脑、中脑和前脑•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中脑包括脑干的一部分,主要机能是视觉的皮层下反射中枢•前脑的主体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人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中枢位置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的功能区域•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这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的关系相同点:都属于神经系统的障碍不同点:精神病学:研究范围是大脑高级功能的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神经病学:研究和诊治的范围是从大脑、脊髓直至周围神经和肌肉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的障碍。思考题•简述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及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61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