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总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引路:文学类文本阅读2017《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2016《会明》(沈从文)2015《比邻而居》(王安忆)2014《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2013《何容何许人也》(老舍)考纲要求:阅读鉴赏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考纲及考题:考纲:105页考题:2017《一个圣诞节的回忆》12、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13、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14、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15、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2016《会明》12、第四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13、文中两处画线处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作简要分析。(4分)14、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15、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五、几个命题要点:1.分析情节结构2.揣摩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4.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5、鉴赏作品艺术技巧6、探究作品意蕴(情节、主题、标题、结尾段等)小说的基本知识(105页)明确小说的概念、分类及文体特征。A、正面描写B、侧面描写C、细节描写1、人物小说三要素2、情节3、环境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小说整体阅读步骤小说读什么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形象)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关注环境)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主题)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艺术特色)对点训练:《战争》(108页)(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分)(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小说情节结构考点解读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常考查的有这几种类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情节梳理型•情节运行的模式:(109页)•1、基本模式•2、特殊模式【常见设问方式】(1)请围绕主人公XXX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方法归纳】解答情节梳理型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根据小说特点,选定概括方法(一)结构概括法明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梳理概括情节。(二)场面概括法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三)线索概括法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如:小说《项链》的情节可概括为: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第二步:灵活运用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第三步:回看要求,整合答案。•对点训练:•《战争》(108页):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写了哪些事?•《走眼》(109页)•《凤凰眼》(110页)《走眼》参考答案:(1)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2)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赏析小说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考点解读小说情节手法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的,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和叙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一)知识积累:叙述手法1.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优点是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缺点是与“有限视角”类似,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视角“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3.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特点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特点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去掉插叙的内容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特点是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鲁迅《故乡》:当母亲和“我”提到闰土时,作者写道:“这时候,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夏衍的《包身工》:“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台湾微型小说《戏正上演》:•一个胖胖生意人在地摊上声嘶力竭地叫卖:“快!快来买!日本新进产品,一个五百。”有一个青年人看了看说:“太贵了,我那天在中坜,四百就买到了。”“再仔细看看,这是日本货,不是杂牌货!”“错不了,一模一样。”原先看的人纷纷把货放下了。“好!你拿来,如果一样,一个一千向你买,有多少,买多少!”生意人非常不悦。“这可是你说的,大家都听到了。”他把烟丢掉,骑了车子就走。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看戏。一会儿年轻人回来了。生意人看了无话可说。年轻人对大家说:“他要一个一千元向我买,相信各位都听到了,放心,我不会那么狠,只卖他五个,算一次小小的警告。”观众一起喝彩。接着他又说:“既然东西都带出来了,也不想再拿回去,如果各位要,一个三百。”于是观众围上来抢购。夜已深,观众走了,剩下他们两人。“今天卖了多少?”生意人问。“你五个不算,共卖八十三个。”年轻人笑着,然后问,“明天到哪里?”“新竹。”常见的“情节结构手法”1.悬念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2.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3.突转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5.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6.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弹了一两个小调,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冰心《小桔灯》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为后文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项链》《骗子》参考答案:(1)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我”由不想成为骗子到最终沦为骗子的全过程。(2)第一人称写法便于进行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中“我”出售皮大衣时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就得益于此。(3)使情境更加真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感染力与可读性。例题引路:2016江苏卷《会明》15题2016山东卷《琴声何来》2011《这是你的战争!》2016山东卷:(1)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2)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袄去儿童村的原因。(3)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4)为下文写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作铺垫。2016江苏卷《会明》: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作铺垫。内容上的作用:①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②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④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位于开头:(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位于中间: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位于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结构上的作用: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