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汉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迢迢征途,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作者简介学习重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注重激活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题目介绍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自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幽默凄惨奥秘卜马鬃磨蹭掺和枉翻来覆去酷似愣脊背驮()mòqīcǎnmìbǔzōngcèngchānhuòwǎngfùkùlèngjǐtuó词语解释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掺和:知书识礼:酷似: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凉悲惨。奥妙神秘。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杂混合在一起。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极像。多音字组词整体感知1、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围绕“我的第一本书”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和事?请用含书的短语归纳文章的主要事件。2、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聪明好学父亲:我:弄不成:乔元贞:二黄毛:温和、善良、乐于助人善良、勤奋、调皮勇敢、带点傻气忠厚、没本事问书---补书---送书---读书本文的线索:第一本书父亲我亲情乔元贞我弄不成友情师生之情第一本书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的解释:这是一本“”的书。梳理内容主体:①②结尾:“我”的结论: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父亲带“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知道所念的《国语》是“真正的第一本书”;还回忆了念书给“我”的快乐及交代了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人不能忘本!(1-2)从一位诗人来访,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3-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3、“课文的结构”“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苦难的生活同学之间的浓浓的友情以及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人间的温暖与友情教师点拨归纳评价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发现了什么?课文讲解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5、“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6.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指的是什么?“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也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善良、淳朴。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7、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8、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我”的父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9、文中第12段补叙自己“上学”“上书房”的快乐,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描写了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是儿童时代难得的快乐与童趣——孩子的童趣与快乐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人间的温暖10、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展开了哪三方面的联想?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人与狗的默契、情趣三方面联想的。1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拓展延伸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大器的,可是他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他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我并不比乔元贞聪明,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反思总结感悟升华课堂小结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课堂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字词。马zōnɡ()红shǔ()磨磨cèngcèng()shú()师jǐ()背规规jǔjǔ()tuó()灯狮子泪水yíngkuàng()()鬃薯蹭蹭塾脊矩矩驮盈眶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和______。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东西。③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_____和_____。荒寒快乐梦幻稀奇催眠催梦3、“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些。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1)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改成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课本哪里还像书!改成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要求变换句式。课本没有什么好写的。我的课本一点也不像书。(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不能不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难道它不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吗?•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