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刘桂梅纪录片《龙脊》拍摄于1994年,记录了广西山区一个叫龙脊的地方发生的故事。1995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这部由中央电视台和桂林电视台合拍的反映“希望工程”的纪录片获电视节“金熊猫──妇女儿童题材特别奖”。主题•纵观整部纪录片,可以发现存在两个主题:•一、从龙脊人生活的艰辛体现到人的坚忍不拔,不管风雨飘摇,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生存了下来。通过对龙脊人生活及情感活动的纪录,阐释对普通人的关切,对中国农村社会最基本思索,阐释人与家园之间的血肉联系。•二、透过这群孩子的求学和生活,折射出对该地世代生活着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未来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希望工程任重而道远,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群读书都成问题的孩子。这里与外界隔绝,大山阻断了人们与外界的联系,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有着一群好学的孩子,他们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尽管条件有限,设施简陋,生活艰苦,但多数孩子还是依然留在校园中,也有因为家里面实在是没有经济的失学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让自己孩子的入学勤俭节约,起早贪黑;也有孩子为了能够上学,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勤工俭学。线索•以潘能高一家为主要线索来展开对这个村庄的论述。镜头记录了潘能高和潘纪恩两家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浓缩了当今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龙脊”是一个平凡的地方,这个地方住着一群很平凡的人类,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为生活、为改变命运而奋斗,这些对我们来说,或者是平凡的,甚至是乏味无趣的,但他们所追求的、所做的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极其不凡的。•以四季为时间顺序进行,以民歌贯穿整部纪录片。潘能高母亲所唱的这种自然随性的民歌,串联起了整部纪录片的结构。•本片运用大量的全景,向观众呈现出一幅完整的龙脊风貌图,在对环境进行描述的时候也映衬出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生活的艰辛。俯拍的视角也给人一种自然力量无法战胜的心理暗示。叙事•叙事手法。整部纪录片基本上都在描述红瑶人民生在叙事上,不仅只记述了一个人物一个家庭,而是将一些失学儿童和正在学校里上课的学生之间进行对比拍摄,更具有鲜明的对比力。•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说明生活的艰辛,适龄儿童面临着失学的可能,孩子们一直渴望能够上学。最后,点出国家实行希望工程,在小寨盖起了希望小学。那些曾经失学的孩子们又得以重新回到学校,坐在教室里面上课。细节刻画•巧妙的运用同期声。不少鸟鸣声、水流声、风声、雨声等环境声一直贯穿整部影片,大大增加了现场感,还原了真实。•比如在小寨完全小学的教室门口总是站着几个辍学的孩子,他们常常在昏暗的房间跳着皮筋,嘴里念着童趣的民谣,好不快乐。但是一想到他们没办法上学又充满了忧伤,倚着窗户,看向远方,嘴里唱着心酸的歌谣。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常在昏暗的房间跳着橡皮筋,嘴里念着童趣的民谣,这样看起来她们是那么的快乐,但一想起自己不能读书,她们望着远远地山脉,唱出她们的心声:“妹不知,爷娘不送妹读书,爷娘不送妹读课,无有文章无有名……”歌声里透露着她们的无奈与悲苦,而略显生硬的歌词就像是上一代没读过书的人所留下的,又似乎暗示着龙脊这里穷苦的命运将一代一代延续下去,让我们不禁感到心酸与同情。•还有就是本片记录潘能高和爷爷的对话,从爷爷的口中,可以看出老人是多么的期盼孙子可以上学。对孙子的学习成绩也尤为关注。•夜里,潘纪恩在蜡烛光下复习树作为视觉符号,多次出现。树在本片中象征着龙脊人的生活环境树的多次出现强调了龙脊人坚韧不拔的主题,再延伸扩展到人类普遍的生存规律,便是与自然对抗,不屈服不认输,虽不能强硬的改造他,但能在谦让自然中学会适应。树的塑造是对人物的塑造,这棵树在不同的景别,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塑造了不同的人,即有满头霜华在撑起一家之主的能高爷爷和童真的潘能高,亦有大雨磅礴在田中劳作的潘纪恩的父亲,亦有在黑夜一盏烛光下刻苦学习的潘纪恩,也有在恶劣环境下坚持不懈教书育人的黄老师······凝聚着龙脊百姓们的性格,这棵树是挺拔的,因为希望很快就要来了。《龙脊》作为一部成功的电视纪录片,不仅是反映内容的真,主题思想的深,还在于对画面语言艺术的运用上,画面语言包括画面的色、声、光、角度以及画面反映出来的思想。镜头语言作为画面语言的一部分,是整个画面语言的表现形式。•《龙脊》中运用了推拉摇移,俯仰等镜头来表现。空镜头在《龙脊》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空镜头,又称为景物镜头,所谓的空镜头并不是指镜头画面是“空”的,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龙脊》片头就以一个拉镜头开门见山地交代本事件发生地点和周围环境。第一个镜头是一户房屋,伴随着清晨的鸟鸣声,画面逐渐亮起来,镜头也逐渐拉开成一个大全景,一抹晨阳正好斜射在房屋上,四周是沉睡在阴影中的绿树青山,画外传来潘能权的声音:能高,起床了。这一个镜头又是一个长镜头,长镜头中有很多时候,镜头是空的。不管摄影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时,就大体上相当于剪辑进一个空镜头,画面给人一种祥和安逸的景象。当一组画面记述完之后,以一个空镜头来转换,纪录片《龙脊》在开头记录了潘能高家一早上的活动之后在能高爷爷正出门的时候画面转换到一片开阔的山脊景象,并以摇镜头的形式展示这样的空镜头画面,同时画面解读声“这里的山脉高高隆起,绵延百里······”与画面景物的相对应,达到了另一种“声画的对位”。并且使画面前后衔接不至于死板,视觉感受舒缓流畅,从一组空镜头画面的记录之后,画面停在了能高家所在的“小寨村”。这样的画面之间的转换衔接,不仅自然流畅,而且很容易的将人带入到画景之中。当画面再一次的运用空镜头来表现时,是斜坡上一棵孤立的松树,它在黄昏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孤独,寂寞,但又像在窗口唱着沉重的歌眺望的那两个想入学的女孩子,昏暗的影调加上傍晚鸟兽虫鸣营造出沉寂沉重的气氛。从开始到此时的这个镜头可以说是一个段落,将这部纪录片发生的环境,片中的主要人物都作了简介。片子结尾,镜头以白描的手法,用空镜头的形式记录秧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全过程,用特写的镜头展示充满生机的绿油油的稻子。片子的最后用一个由下向上的移动镜头,表现稻子生长到灌浆的过程,生动形象,“潘能高家田里的稻子也灌满了浆,用不了多久,就是龙脊收获的季节了”这几句充满希望的解说,象征着成熟和收获。正是这样的象征和隐喻,自然而然地揭示了“希望”这个主题,正是应了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总结•总体上说,《龙脊》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的图景,在个别地方,着以淡彩渲染,此为一种尝试,以求新意。《龙脊》的意义不在于缅怀过去,它关注的是具有本质意义的生活现象,注重生活的厚重和内涵的丰富,追求并保持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流露思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