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2.掌握五行的特性。3.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4.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1.五:五材,构成客观世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2.行:运动、运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划分各种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木曰曲直曲—弯曲;直—伸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稼”,春播(种)。“穑”。秋收(收获),引申为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土。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的性质,引申为具有滋润、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金曰从革“从”、由也,金的来源,“革”变革之意,“从革”,一说金是通过变革产生;一说金有变革之性。引申为具有洁静,沉降,收敛,发声,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金。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1、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外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将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与其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1、涵义: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作用。生:资生、助长、促进。2、相生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3、关系: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即《难经》所谓的“母子关系。”(二)五行相克:1、涵义: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和制约的作用。克,有克制和制约的意思。2、相克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3、关系: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的联系。《内经》称为:“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克我者——所不胜我克者——所胜(三)相生与相克的关系:制化关系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某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其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四)相生与相克的异常:相生异常母子相及(母子相犯)1、母及子(母病犯子):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子行,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与五行相生次序相一致。如:肾属水,肝属木,肾水不足则不能涵养肝木,而致肝肾阴虚,称母病犯子。2、子及母:(子病犯母、子盜母气)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到母行,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如:肾水滋养肝木,若肝阴不足,亦可致肾阴亏虚,而致阴虚火旺。相克异常相乘和相侮1、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又称“倍克”。相乘次序同相克,即木→土→水→火→金。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木火土金水乘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太过—所不胜过亢,对其所胜过度克制。如“木旺乘土”。不及—所胜过弱,其所不胜的克制即显得相对过强。如“土虚木乘”。太过且不及—既有所不胜过亢,又有所胜过弱,则更易相乘。木土木土木土克乘克乘乘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金→火→水→土→木。2、五行相侮水木火金土克侮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太过—所胜之行过亢,反向制约其所不胜行。如“木旺侮金”。不及—所不胜行过弱,受其所胜行的反向制约。如“金虚木侮”。太过且不及—既有所胜行之过亢,又有所不胜行的过弱。如既有木亢(肝气亢逆),又有金虚(肺气虚弱),出现“肝火犯肺”。金木金木金木克侮克侮侮3、相乘与相侮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相乘是顺五行递相克的次序发生的相克太过;相侮是逆五行相克次序而出现的反克。(2)联系:发生相乘时,同时可出现相侮;同样,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现象。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不是完全孤立的,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五脏分属五行,不仅阐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而且还以而以生克制化阐述五脏之间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异常的生克,即母子相及和乘侮关系,阐述五脏的病理变化,并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阐释人体生理:1、将人体脏腑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1)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的特性,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人体相关组织结构,归入五行系统之中,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体现人体自身的完整性。(2)人体与自然的统一性。五行学说将五行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与五脏生理系统进行联系,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如:肝与五季的春,五色的青,五气的风,五化的生,五味的酸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2、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功能:根据五脏的五行分属,以五行的特性概括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如:木曰曲直:有柔和、升发、条达的特性,肝属木,故肝有疏泄功能,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火曰炎上: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心阳旺盛则有温煦之功,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故心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土爰稼穑:土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脾属土,故有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闭藏、向下的性质,肾属水,故肾有藏精,主宰水液代谢的功能。金曰从革:金有洁静、沉降、收歛的特性,肺属金,故肺气以肃降为顺,有主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1)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水生木:肾精化生肝血,肾阴滋养肝阴。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阳肾阳以温煦脾阳。土生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滋补肺气。金生水:肺主肃降以助肾水。(2)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金克木:肺气清肃制约肝气上逆。肺为肝之主。木克土:肝气疏泄制约脾土壅滞。肝为脾之主。土克水:脾气运化抑制肾水泛滥。脾为肾之主。水克火:肾水上济心制心火亢烈。肾为心之主。火克金:心火温煦抑肺清肃太过。心为肺之主。(二)阐述五脏病理:1、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相互传变母子相及传变和相乘相侮传变二种情况:(1)母子相及传变:①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母病及子——水不涵木:肾阴虚肝阴虚肝肾阴虚②子病累母:疾病的传变,由子脏传及母脏,又称“子盗母气”。如:心病及肝,心火亢盛,累及母脏肝脏,可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心血不足,累及于肝,而致心肝血虚。(2)相乘相侮传变:①相乘传变:相克太过而为病。包括二种情况:传其所胜:一方过亢,被克一方受到过度克制。如肝气疏泄太过则肝气犯脾。侮而乘之:被克一方本身虚弱,不能承受对方的克伐而致病。如肝气虚弱,疏泄不及,不能承受金气正常的克制。②相侮传变:反向克制而为病。包括二种情况:侮所不胜:一方力量过强,对克己一方,即所不胜一方进行反侮而致病。如金克木,若肝木过亢,则反侮肺金,而致木火刑金的病变。轻而侮之:一方力量过弱,反受克己一方的反侮,即所不胜者轻而侮之。如木克土,若肝木太弱,肝失疏泄,则脾土反走肝木,称为“土侮木虚”。2.根据传变的顺逆了解病情的轻重:相生传变母病及子病轻子病及母病重相克传变顺逆相侮传变相乘传变病重病轻(三)用于疾病的诊断:1、诊断本脏疾病:根据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综合四诊,根据本脏的色、味、脉诊断本脏疾病。面青、口味喜酸、脉弦,病位多在肝,面赤、口味喜苦、脉洪,病位多在心,面黄、口味喜甘、脉缓,病位多在脾面白、口味喜辛、脉浮,病位多在肺面黑、口味喜咸、脉沉,病位多在肾2、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根据色与脉的生克关系,判断疾病的预后及病情的轻重顺逆。(1)色脉相符:预后好,病轻,为顺证。如:肝病—面青、脉弦。脾病—面黄、脉緩。肺病—面白、脉浮。心病—面赤、脉洪。肾病—面黑、脉沉。(2)色脉不符:①色脉相生:见生色之脉者预后良好。如肝病面青脉本当弦,若见沉脉,沉为肾脉,肾属水,水能生木,故为生色之脉,预后良好。②色脉相客:见客色之脉者预后不良,病重为逆证。如肝病面青,反见浮脉,浮为肺脉、肺属金,金能克木,则为客色之脉,预后不良。临证时,必须四诊合参,不可机械套用。(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五脏虚则易传,实则不易传,再则选择易被传及之脏进行治疗,以防止其传变。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确定治疗原则与治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①治疗原则——补母泻子《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②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滋肾阴养肝阴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培土生金:补脾气以益肺气。金水相生:养肺阴滋肾阴。(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①治疗原则——抑强扶弱抑强:抑其克者之强。扶弱:扶其被克者之弱。②常用治法:抑木扶土:疏肝健脾。培土制水:补肾或补脾以制约水湿泛滥。佐金平木:粛肺以抑肝的方法。泻南补北:泻心火滋肾水。3.指导精神疗法:主要根据五行的相胜之理,更相为治。即利用情志之间的相克作用来调节异常情志变化,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张从正善用以情性情的方法治疗疾病,其具体方法:1.以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惑之。2.以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3.以恐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4.以怒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5.以思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4、指导针灸疗法:根据“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及其生克关系,进行选穴治疗。(1)五腧穴:十二经脉各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具有特殊作用的五个特定穴。称为井、荥、俞、经、合,分别分属于木、火、土、金、水。(2)临床应用:补母泻子治法①实证:实则泻其子,泻所属经子经的子穴或本经的子穴。如肝实证,肝经所属子经是心经,本经是肝经,肝实证宜泻心经和肝经的荥穴(火穴),因木生火,火为木之子。肝经荥穴:行间心经荥穴:少府、、②虚证:虚者补其母,补所属母经的母穴或本经的母穴。如肝虚证,补母经肾经的合穴(水穴)和肝经的合穴(水穴)。肾经合穴(水穴):阴谷肝经合穴(水穴):曲泉